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评估三甲苯草酮与其他除草剂混用的协同效应,室内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三甲苯草酮、炔草酯、唑啉草酯、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对多花黑麦草、碱茅、硬草、野燕麦的活性,并初步评价了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麦田禾本科杂草常用除草剂混用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除草剂混用对多花黑麦草均表现出相加作用,对硬草主要表现出拮抗作用。防治碱茅时,三甲苯草酮与炔草酯、唑啉草酯混用表现出相加作用,与啶磺草胺混用表现出拮抗作用,与甲基二磺隆混用,不同剂量下表现出相加或拮抗作用。防治野燕麦时,三甲苯草酮与唑啉草酯混用表现出相加作用,与啶磺草胺、氟唑磺隆混用表现出拮抗作用,与甲基二磺隆混用以拮抗作用为主,与炔草酯混用时,随炔草酯混用剂量变化而表现出拮抗或相加作用。综上,三甲苯草酮与其他除草剂混用时,对不同杂草的协同作用有较大差异,应根据田间草相选择合适的混配除草剂。  相似文献   

2.
室内测定了丙草胺分别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醚磺隆和吡嘧磺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抑制5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和抑制1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并用共害系数(CHC)对混用组合安全性的联合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混配处理的CHC10均小于12.0,表现出强烈的解毒效应;不同混用处理的CHC50值差异很大,丙草胺与甲磺隆混用的CHC50均小于25.0,解毒效应显著.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配的CHC50为26.1—167.8,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的CHC50为52.2—115.5,丙草胺与醚磺隆混用的CHC50为80.0—110.2.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新型油菜田除草剂溴嘧草醚和胺苯磺隆混用后对油菜田杂草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和小藜(Chenopodium serotium)的室内除草活性,同时采用Sun & Johnson法评价了溴嘧草醚与胺苯磺隆混用后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表明,混用后对日本看麦娘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小藜具有相加作用,其中,以溴嘧草醚与胺苯磺隆质量比为1:0.2的混配增效最为明显,其对日本看麦娘和小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71.86和131.27.田间试验结果也证明了两者混用后能提高药效,扩大杀草谱,具有较显著的除草效果,油菜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苯磺隆等5种除草剂单剂以及6种不同成分分别与双氟磺草胺混用对猪殃殃、婆婆纳的防除效果,以期筛选出对信阳地区麦田优势阔叶杂草猪殃殃、婆婆纳防效较好的药剂。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小麦均较安全,个别处理前期有轻微药害后期可恢复,不影响产量。单剂以288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 050 mL/hm2对猪殃殃防效最好,药后40 d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96.8%以上;其次为50 g/L双氟磺草胺SC 150 mL/hm2,对猪殃殃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在91.5%~96.4%;10%苯磺隆WP 225 g/hm2对婆婆纳防效好,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98.7%以上,但对猪殃殃防效差,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在55.7%~67.5%,说明信阳地区的猪殃殃已经对苯磺隆产生明显抗性,农业生产上必须与其他成分混用。不同成分混用,需含苯磺隆的处理才对婆婆纳有较好防效;甲基二磺隆、唑草酮与双氟磺草胺混用对猪殃殃有明显增效作用;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的55%苯·唑·2甲钠WP 750 ...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小麦田防除菵草的替代农药,提高防除效果、控制其危害,2012年12月开展了7.5%啶磺草胺混用50%异丙隆防除麦田菵草的试验。结果表明,啶磺草胺混用异丙隆防除小麦田菵草,冬季用药明显好于春季用药;冬季每667m~2施用7.5%啶磺草胺WG11.1g+50%异丙隆WP133.3g对麦田菵草的株防效在90%以上、鲜重防效达86%,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防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明确7.5%啶磺草胺WG应用在青海春小麦、青稞田后,对作物的安全性及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7.5%啶磺草胺WG亩用13.33g对野燕麦防效达95%左右,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达80%以上,对田间苣荬菜、大刺儿菜两种菊科杂草有一定防效,7.5%啶磺草胺WG对作物安全,使用后小麦增产10%以上,青稞田增产15%,是青海高寒地区麦类作物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7.
双氟磺草胺复配剂防除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寻麦田主要阔叶杂草防除的替代农药,提高防除效果,控制危害,于2014年3月在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建春村、金城镇大亭村分别开展了15%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异辛酯悬乳剂、20%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助剂防除麦田主要阔叶杂草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5%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异辛酯悬浮剂1 200、1 500 m L/hm2对小麦安全,对牛繁缕、猪殃殃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均达100%;施用20%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助剂75.0 g/hm2+1 125.0 m L/hm2、100.5 g/hm2+1 507.5 m L/hm2对猪殃殃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均达92%以上;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900 m L/hm2对牛繁缕、猪殃殃的防效达97%以上,对荠菜基本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7.5%啶磺草胺WG对春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有海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77-1379
7.5%啶磺草胺WG是防除春小麦田间杂草的新型除草剂,为明确其田间使用的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啶磺草胺WG在春小麦田间应用能有效地防治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和多种阔叶杂草,使用剂量以132.0~199.5g/hm2为宜,在春小麦3~5叶期(野燕麦3~5叶,双子叶杂草2~10叶)每公顷对水300kg茎叶喷雾。对供试的互麦14号春小麦安全,使用后增产7.81%~12.83%。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啶磺草胺、唑啉草酯和异丙隆混配的最佳配比及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田间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方法]采用Colby法评价啶磺草胺、唑啉草酯及异丙隆复配后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联合作用,并提出最佳配比。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确定3种药剂最佳配比的室内杀草谱及对小麦安全性,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验证该配比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研究发现啶磺草胺、唑啉草酯和异丙隆复配的最佳配比是1∶5∶100(质量比)。该配比在有效成分剂量为400 g·hm~(-2)时对禾本科杂草日本看麦娘、菵草以及阔叶杂草繁缕、大巢菜、猪殃殃的室内鲜质量抑制率分别为100.00%、99.74%、100.00%、90.57%和95.49%,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选择性指数(Z)为6.43。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40 d,在600 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大于90%,且目测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结论]啶磺草胺、唑啉草酯及异丙隆混配可以有效防除小麦田一年生杂草并对小麦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不同时期对燕麦田进行同样除草剂组合处理,或者同一时期不同除草剂组合处理,测定其田间草害发生情况和产量情况,对比各处理的杂草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辛酰溴苯腈组合)、处理3和处理4(丙草胺、吡嘧磺隆辛酰溴苯腈组合)、处理9和处理1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溴苯腈组合)在燕麦苗齐之前和燕麦出苗以后禾本科杂草2叶1心之前田间喷雾,以及处理7(氟乐灵、吡嘧磺隆溴苯腈组合)在燕麦出苗以后禾本科杂草2叶1心之前田间喷雾对禾本科杂草和非禾本科杂草均能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产量结果均高于人工除草对照,适合燕麦田间草害防治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节节麦的高效防治药剂,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评价了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混用的联合效应。室内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按照1∶1、1∶2、1∶3、1∶4、1∶6比例混用,对多花黑麦草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37.37、189.10、287.08、259.37、101.80,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比例为1∶2~1∶4混用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甲基二磺隆与1、2、4、8倍的唑啉草酯混用对节节麦活性分别是甲基二磺隆单用的1.50、1.76、3.66、5.65倍。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1∶4混用,使用剂量为(30+120)、(60+240)、(120+480)g/hm2时对小麦鲜质量抑制率为10.28%~34.43%,添加安全剂吡唑解草酯能够将小麦药害缓解至与对照(喷施清水)相当。田间小区试验表明,3%甲基二磺隆OD 18 g/hm2+5%唑啉草酯EC 45~67.5 g/hm2混用对节节麦的防效为89.28%~91.83%,高于3%甲基二磺隆OD 18 g/hm2  相似文献   

12.
三氟啶磺隆钠盐与莠灭净混用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浦群  唐静  逯忠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71-13672
[目的]探讨三氟啶磺隆钠盐与莠灭净混用后的联合作用。[方法]以稗草、胜红蓟为供试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Cowing法评价三氟啶磺隆钠盐与莠灭净混用后对稗草、胜红蓟的联合作用。[结果]三氟啶磺隆钠盐与莠灭净对稗草和胜红蓟的防治效果均随各自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混用后的防效较各自单剂的防效大幅度提高。二者混用后对稗草的联合作用基本属于增效作用。对胜红蓟属于相加作用。[结论]二者混用用于甘蔗田除草,可以优势互补,减少各自的用量,降低三氟啶磺隆钠盐的使用成本和药害,扩大杀草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研究为三氟啶磺隆钠盐与莠灭净合理混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的联合作用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除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在小麦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对播娘蒿、荠菜的联合毒力,对当茬小麦的安全性及田间除草效果。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混用对播娘蒿、荠菜的杀灭活性均为加成作用,二者配比在1∶105附近比较适宜。42.4%双氟磺草胺·2甲4氯异辛酯油悬浮剂(混配比例为1∶105)对当茬作物小麦的安全性较好,不同剂量处理区小麦产量与人工除草区均无显著差异。该药剂有效剂量480~640 g/hm2对小麦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施药后40 d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在90%以上。综合分析,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效果显著,对小麦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啶磺草胺对不同品种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小麦田常用除草剂7.5%啶磺草胺对新疆小麦品种的安全性,为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盆栽法及平皿法,测定啶磺草胺对新疆各小麦品种不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抑制中浓度。【结果】啶磺草胺对小麦的各个生理指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中优9507、石冬8号、石麦15和济麦22对啶磺草胺的耐药性最强;垦冬00(2)、新冬27号、新冬20号、藁城8901、烟农19、新冬38号和新冬17号对啶磺草胺的耐药性最弱。【结论】啶磺草胺对新疆不同小麦品种安全性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敏感品种应慎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75%氯吡嘧磺隆·双氟磺草胺WDG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效,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防除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2015年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双氟磺草胺WDG对小麦田荠菜、繁缕、猪殃殃等阔叶杂草的除草效果优异,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较好,在推荐剂量下,处理区麦苗生长发育正常,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比较24%双草·氯·氰氟可分散油悬浮剂、20%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6%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450 g·L~(-1)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20%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乳油、18%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25 g·L~(-1)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嘧啶肟草醚EC等8种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8种除草剂中,16%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对主要杂草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杀草谱广且安全性好,可作为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的主要药剂。18%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仅能有效控制直播稻田禾本科杂草,20%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和450 g·L~(-1)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能控制直播稻田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和水生杂草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烟嘧磺隆复配对玉米田杂草的联合除草作用,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复配制剂的联合作用类型,并对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烟嘧磺隆按不同配比复配后,对一年生杂草稗草、马唐、鳢肠、反枝苋、异型莎草均表现出加成或增效作用。其中,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烟嘧磺隆按质量比40∶1.5∶11复配后的除草活性最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烟嘧磺隆复配后对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反枝苋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玉米安全。综合分析,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烟嘧磺隆复配效果显著,对玉米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吡氟草胺与2甲4氯钠盐混用的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吡氟草胺与2甲4氯钠盐混用的除草活性,以及60%吡氟草胺·2甲4氯WP茎叶处理与土壤处理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吡氟草胺+2甲4氯钠盐150 g/hm2(单位下同)+300、150+450、150+600 3个配比效果较好,且土壤处理效果要略好于茎叶处理,但差异不明显.吡氟草胺对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特效,且对小麦安全,2甲4氯钠盐对苘麻等阔叶杂草特效,但对小麦安全性系数相对较低,因此,混用扩大杀草谱,在达到预期防效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2甲4氯钠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麦品种对啶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快速测定不同小麦品种对啶磺草胺耐药性差异的方法.[方法]室内采用培养皿法和酶活力法,测定不同小麦品种的IC50、ALS比活力、GSTs活力.[结果]不同小麦品种芽长对啶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其中中优9507、石冬8号、石麦15和济麦22耐药性最强,IC50值分别为15.308 3、9.197 6、8.527 6和6.065 3 μg/mL.耐药性最差的为垦冬00(2)、新冬27号、新冬20号、藁城8901、烟农19、新冬38号和新冬17号,其IC50值都小于1μg/mL.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测定表明:新冬18号比新冬22号对啶磺草胺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建议使用啶磺草胺时有效成分最大不应大于18 g/hm2.测定不同小麦品种对啶磺草胺除草剂的耐药性,可用GSTs酶法代替ALS酶法.  相似文献   

20.
<正>3引领健康消费,调整除草剂结构创造新商机3.1针对难治杂草调整除草剂结构3.1.1水稻田除草剂防治阔叶杂草慈姑、泽泻、雨久花,多年生莎草科的藨草、扁秆藨草、三江藨草等的吡嘧磺隆、灭草松、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氟吡磺隆、乙氧氟草醚、环胺嘧磺隆、恶草酮、丙炔恶草酮、双草醚等继续畅销。苄嘧磺隆及混剂逐步退出市场。防治稗草丙草胺、禾草丹、莎稗磷、苯噻草胺、嘧草醚、氟吡磺隆、禾草敌、五氟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