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度是孵化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有恒温和变温两种施温方案。恒温1~19天37.8℃.20~21天36.5~37.2℃;变温孵化则是采用前高后低的用温方式,如1~4天38.2℃,5~7天38.0℃.8~12天37.8℃.13~15天37.6℃,16~19天37.4℃,20~21天36.5.37.2℃。两种方法区别在于降温法必须是整批孵化时间,符合胚蛋对温度前高后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不同施温方法的孵化效果表明:恒温孵化的死胎率及残次雏率均高于变温孵化。恒温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为85.1%,变温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为88.4%。变温孵化比恒温孵化的孵化率提高3.3%,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在家禽种蛋孵化过程中 ,温度变化对胚胎发育非常敏感 ,适宜的孵化温度是胚胎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 ,因此 ,正确掌握和运用孵化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重要措施。1 孵化温控方案禽类最佳孵化温度在 37 0~ 38 5℃ ,湿度在 55%~ 6 5%。对于恒温或变温最佳孵化方案为 :①分批入孵恒温孵化 :1~ 1 8d ,37 8℃ ;1 9~ 2 1d ,37 2℃。②整批入孵变温孵化 :见表 1。孵化温度并不是固定的 ,它受孵化季节、禽蛋类型等条件的影响 ,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用温原则 ,灵活应用 ,同时结合“看胎施温”来调节孵化温度 ,使其适宜。2 孵化季节不同季节室温不同 ,…  相似文献   

4.
高原条件下藏鸡人工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原地区藏鸡种蛋进行了4组人工孵化试验,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林芝地区藏鸡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筛选出孵化的最佳条件:孵化温度在1~6d为37.68C,7~14d为37.65C,15~20d为37.56C,21d为37.48C;相对湿度1~6d为54%~56%,7~14d为61%~63%,15~20d为64%~65%,21d为63.8%。其受精蛋孵化率可达88.9%,健雏率达97.0%。  相似文献   

5.
1人工孵化 控制好温、湿度。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5~37℃;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0~38.5℃的恒温孵化。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3天保持65%~70%,4~28天控制在60%~65%,29~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适时翻蛋、照蛋与凉蛋。  相似文献   

6.
根据种蛋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原则及湿度控制原则设定各孵化胚龄中每2小时的温度及前、中、后期的温度。统计各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合拢率、封门率、受精孵化率及健雏率,选择20批孵化成绩优秀批次进行各点温度数据整理,每天2、4、6、8时平均温度定为8/n,10、12、14、16时平均温度定为16/n,18、20、22、24时平均温度定为24/n,n代表胚龄,然后绘标准温度曲线。根据孵化的前中后期所需温度绘标湿度标准曲线。经过郑州牧专孵化厂近40万枚种蛋的孵化试验,此曲线的使用不仅直观实用而且可以使胚胎的合拢率提高6-7%,封门率提高6.5-8%,受精蛋孵化率提高4.3-4.5%,健雏率提高1.5-2%。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孵化模式下温度和湿度对鹅种蛋孵化效果及雏鹅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阶段”变温和“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每种孵化模式设定两种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来评估其对孵化效果及雏鹅早期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两种孵化模式具有相近的总体失水率(67%),但采用较高温度的孵化方案具有更高的孵化率(P<0.05)和更短的出雏窗口期(28.5~30 d)。(2)“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的孵化率显著高于“二阶段”恒温孵化(P<0.05)。(3)鹅种蛋孵化周期中,第1~4周种蛋失重率分别为2.44%、4.85%、7.72%和10.67%,呈现前期失重大、后期失重小的规律。(4)“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下,采用37.6℃和64%的温湿度组合所生产的雏鹅在第2~4周的体重极显著高于37.5℃和65%的温湿度组合(P<0.05)。研究表明,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37.6℃+64%)以及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均能产生较好的孵化效果,采用“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可提高孵化率,且优化关键孵化参数还能促进雏鹅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鳖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对鳖孵孵化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孵化条件下,恒温有利于胚胎发育。恒温比变温孵化可缩短孵化期7.4d,孵化率提高1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在种蛋优良、孵化条件掌握得当时,鸡蛋的孵化期为2l天,鸭蛋28天,鹅蛋32天。怎样用好电孵化机,提高孵化率呢?现简述如下: 1 孵化温度 是所有孵化条件中对孵化率和健雏率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孵化的用温制度为2种:一是变温孵化,适用于整台孵化机上满相同胚胎种蛋的情况;二是恒温孵化,适用于在一台孵化机中分批上蛋,并采  相似文献   

10.
自然环境下种蛋保存条件对孵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汝敏  黄伟霖 《中国家禽》2004,26(13):13-16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平均温度20.8℃,相对湿度89.9%),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1~3天,4~6天,7~9天,10~12天)、放置方式(锐端向上,锐端向下)、翻蛋与否,将入孵蛋分为16个处理组,与大批量的种蛋同机孵化。试验结果表明:保存时间对种蛋孵化率起决定性影响,保存期一周内孵化率最佳,超过一周则孵化率明显下降。翻不翻蛋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早期和中后期胚胎死亡率。放置方式对保存期在10天以内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后期死亡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期超过10天时。锐端向下存放可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养禽与禽病防治》1994年第五期第38页读陈钦、陈银钦二同志《美国野鸡的饲养技术》一文中关于种蛋的孵化技术介绍,与我们经近万枚美国野鸡种蛋孵化情况有一定出入,特与该文作者商榷。一、该文作者称种蛋孵化期为21天,而据我们计算多在21.5天开始啄壳,22.5天出雏结束,比本地鸡蛋孵化约推迟15天。二、美国野鸡蛋平均重34克左右,蛋小壳厚,孵化最适温度应略高于鸡蛋孵化温度,前期8天以38.2-38.5℃、中期10天以38-38.2℃、后期5天以37.8-38.2℃为宜。三、种蛋较小,自身产热量相对较少,无需“每日凉蛋一次(10分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不同孵化方法对骡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通过在孵化中后期采用不同凉蛋时间、恒温与变温孵化、不同湿度条件下孵化3种方法对种蛋进行孵化率比较试验.结果:在孵化中后期每天凉蛋30 min比15 min孵化率高5.8个百分点(P>0.05);变温比恒温孵化率高0.6个百分点(P>0.05);相对湿度60%~70%比55%~...  相似文献   

13.
贵妃鸡和雉鸡同机恒温孵化死胎率、弱雏率都高于贵妃鸡单独恒温孵化 ;同机孵化贵妃鸡受精蛋孵化率为 :第一批是87.3 %,第二批是 87.5 %,平均为 87.4%;单独孵化贵妃鸡受精蛋孵化率为 :第一批是 91.7%,第二批是 91.2 %,平均为 91.45 %;贵妃鸡和雉鸡同机孵化比贵妃鸡单独孵化平均孵化率低 4.0 5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在孵化生产中,选蛋时往往会遇到2%~3%的裂纹种蛋,通常情况下,这些种蛋只能当食用蛋处理,不能作种蛋用,但笔者通过试验,证实了裂纹种蛋也能取得良好的孵化效果。1 现状及分析1.1 沈阳市辽中县某鸡场年产种蛋100万个左右,其中裂纹蛋3~4万个,截至1999年12月,建场七年,产有裂纹种蛋已逾25万个。这些蛋基本都被当作了食用蛋处理。1.2 孵化裂纹蛋,由于蛋内水分超正常蒸发,胚胎大量死亡,所以孵化率极低。正常情况下,1~19d正常种蛋失重率为11.6%~15.6%,裂纹种蛋为19.5%~27.8%。1.3 设想裂纹种蛋和正常种蛋都具有良…  相似文献   

15.
一、孵化条件1.温度种蛋孵化中温度控制至关重要,通常控制番鸭种蛋的孵化温度有两种方式: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恒温孵化是不同批次的种蛋同时进行孵化、流水作业的方式。种鸭规模较小的养鸭场常采用此方式,以满足不同胚龄种蛋的需要。孵化中要注意新老蛋交错放置,孵化机内温度应控制在第1~32天为37.8℃,第33~35天为37~36.5℃。孵化机内前后、左右、上下的温差不应过大,应控制在±0.1~0.2℃,否则孵化率会降低。在温湿度、通风等条件不能保证时不宜采用此方法。变温孵化又叫整机孵化,为“全进全出制”,…  相似文献   

16.
1孵化方法与操作探讨机械孵化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即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变温孵化也叫降温孵化。1.1恒温孵化1~19日,37.8℃(范围在37.75~37.85℃);20日,37.2℃;21日,36.9℃或36.5℃。  相似文献   

17.
韩忠栋 《中国家禽》2004,26(14):40-41
控温标准:孵化时的控温标准与品种、蛋的大小、孵化机的类型和孵化季节有关。鸡胚对一定范围的温度即37℃,39.5℃具有适应能力,最合适的孵化温度为37.8℃(理想值),巷道孵化器由于入孵、验蛋、落盘等工作散失热量所以订温高于37.8℃。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看胎施温孵化技术与常规孵化方法进行了4次试验与对比试验,观察其在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等方面的效果。试验结果:受粗蛋孵化率提高了14.6%,差异极显著;入孵蛋孵化率提高10.8,差异显著;健雏率提高了2.9%,差异不显著。通过看胎施温,提高了孵化效果,显著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鹌鹑种蛋适宜孵化温度、相对湿度和翻蛋周期。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孵化全程温度控制设置3种程序:1~3 d,3种程序均为38.5℃;4~14 d,程序1为37.8℃、程序2为38℃、程序3为38.3℃;15~17 d,3种程序均为37.5℃;相对湿度(RH)控制设置2种程序:程序1为1~4 d为65%、5~10 d为60%、11~17 d为70%;程序2为1~4 d为70%、5~10 d为65%、11~17 d为75%;翻蛋周期设置1 h和2 h 2个处理;7000枚种蛋按蛋重均等原则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均10个重复,每重复100枚;检测孵化率、健雏率等6项指标。结果表明:4~14 d孵化温度38℃组和38.3℃组的受精蛋孵化率(P<0.01)和入孵蛋孵化率(P<0.05)高于37.8℃组;RH控制程序1和2的各项孵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翻蛋周期1 h组种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稍高于2 h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鹌鹑种蛋孵化适宜温度控制范围为1~3 d为38.5℃、4~14 d为38~38.3℃、15~17 d为37.5℃;适宜RH控制范围为1~4 d为65%~70%、5~10 d为60%~65%、11~17 d为70%~75%;适宜翻蛋周期范围为1~2 h。  相似文献   

20.
取37周父母代AA种鸡880只(母鸡800只,公鸡80只)随机分成4组,研究中草药制剂金鸡散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在用药前用药后1-4周,统计各组蛋率、蛋重、蛋形指数及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采用金鸡散按高(20g/kg),中(10g/kg)、低(5g/kg)3个剂量拌料,连用5d,对蛋重,蛋形指数均无不良影响,同时显著提高种鸡产蛋性能及蛋孵化性能,在3个剂量组中,以中剂量组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同时对组相比可提高产蛋率6.2个百分点,孵化率及健雏率亦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