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提取4种血清型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证明这些血清型的外膜蛋白主要由2条带组成,位于30~43KD.用血清型O78的免疫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反应,结果显示,其与这4种血清型的外膜蛋白均发生反应,表明4种血清型的主要外膜蛋白不仅具有抗原性,而且具有交叉免疫性.  相似文献   

2.
布鲁菌外膜蛋白及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菌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包括脂多糖和外膜蛋白,与细菌的毒力及免疫原性相关。文章描述了布鲁菌外膜蛋白分子结构的最新进展。该菌的外膜蛋白由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外膜蛋白构成。第一组外膜蛋白对维持布鲁菌外膜蛋白的结构起重要作用;第二组包括36 ku~38 ku外膜蛋白,为膜孔蛋白,由Omp2a和Omp2b基因编码,其中38 ku蛋白基因可能是一个与毒力相关的基因;第三组外膜蛋白包括31 ku和25 ku两个相关的蛋白,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31 ku蛋白属膜孔蛋白,25 ku蛋白还与毒力有关。文章也介绍了布鲁菌毒力因子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交叉保护性抗原,本研究以A型Pm CQ2株基因组为模板,对其omp A、omp H、plp E、pm0979、P6和pfh B基因分别进行扩增,克隆于相应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同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分别测定其对2 LD50剂量的A型和B型Pm的攻毒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 Omp A、r Omp H、r Plp E、r Pm0979、r P6和r Pfh B对A型Pm CQ2株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20%、60%、70%、40%、20%和10%,对B型Pm CVCC450株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0、30%、40%、20%、10%和0,表明重组蛋白r Plp E、r Omp H和r Pm0979可以针对不同血清型的Pm提供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本研究为牛源Pm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贵州分离株外膜蛋白A(Omp A)和16 S r RNA基因序列的相关性以及与RA血清型之间的关系,对12株RA贵州分离株通过PCR分别扩增Omp A和16 S r RNA基因,并对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2株RA分离株Omp A基因分为2个群,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100.0%和98.4%~100.0%;Omp A蛋白中有规律的变异位点为100(R/G)、143(S/P)、145(T/I)和268(S/P)。12株RA分离株16 S r RNA基因同属1个群,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100.0%。结果表明,12株RA贵州分离株Omp A基因和16 S r RNA基因序列所属的基因群无明显相关性,并且与RA血清型的分型也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胞外产物的生物活性及主要蛋白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清学分型的基础上制备了23 株嗜水气单胞菌和1 株温和气单胞菌的胞外产物。分析这些菌株的溶血活性、蛋白酶解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上述3 种生物学活性与菌株血清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SDS PAGE分析显示,胞外产物的SDS PAGE图谱主要包括35 ku,45 ku,53 ku 3个主要蛋白质条带。有别于此前的多数报道,35 ku的蛋白质条带为多数菌株(22/24)所共有。根据凝胶上主要蛋白条带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可初步将其中的18 株细菌分为3 个胞外产物ECPs蛋白型,该ECPs蛋白型显示与血清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经蛋白酶K消化处理的ECPs,银染可见脂多糖(LPSs)的典型O 糖侧链结构,显示脂多糖是组成粗制ECPs的重要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旨在筛选和鉴定与鸭补体调节因子Vitronectin(Vn)结合的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natipestifer)外膜蛋白。在酵母表达鸭Vn及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斑点杂交试验检测鸭疫里默杆菌结合Vn的基础上,以重组Vn为诱饵蛋白进行His pull-down及LC-MS/MS质谱鉴定,筛选外膜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候选外膜蛋白及截短片段,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Far-Western blot验证与鸭Vn结合,并用间接ELISA测定肝素和氯化钠对结合的影响;测定Vn及抗外膜蛋白抗体对血清杀菌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杆菌能在体外结合鸭Vn,经His-pull down、质谱鉴定及蛋白质结构分析,筛选出的外膜蛋白Omp45具有β桶状结构及7个暴露于细胞膜外的多肽环;成功原核表达Omp45及截短片段,制备的抗Omp45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效价超过1∶12 800,Western blot检测多克隆抗体可以与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Far-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结果显示,Omp45、包含2个及以上细胞膜外多肽环的...  相似文献   

7.
克隆羊布鲁菌的外膜蛋白Omp3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并对Omp31蛋白的抗原性进行分析。以羊布鲁菌的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Omp31基因,双酶切后克隆至pET32a上,在大肠埃希菌ER2566(DE3)中诱导表达,组氨酸结合树脂柱纯化,Western blot鉴定Omp31蛋白的抗原性。将Omp31克隆至载体pET32a,提取的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定目的基因成功插入到了克隆载体中。将重组质粒转化于大肠埃希菌ER2566(DE3)中表达获得HIS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证明,表达产物为43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与布鲁菌外膜蛋白相同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8.
从天津地区各区县养鸡场分离 ,鉴定出 45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 4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 ,共定型出 3 1株 ,分属 1 4个血清型 ,其中 O78、O88、O2 、O4 5、O53、O14 5为优势血清型 ,占定型菌株的 58.3 %。提取 O78、O88、O2 、O4 5、O53和O14 56个血清型 1 8个分离株的外膜蛋白 ( Outermembrane protein,OMP) ,测定外膜蛋白型 ( Outmembrane protein patterns,OMPS) ,SDS-PAGE分析表明这些分离株共产生了 3个 OMP型 ( 1~ 3型 )。 OMP-1型为 O78、O88、O2 、O53、O14 55个血清型分离株所共有 ,OMP-2型为 O78、O4 5、O14 53个血清型分离株所共有。这表明同一血清的菌株可能属于完全不同的 OMP型 ,而血清型不同的菌株也可能为同一 OMP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克隆布鲁氏菌外膜蛋白2b(Omp2b)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布鲁氏菌M5-90株外膜蛋白Omp2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布鲁氏菌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Omp2b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后,将此片段连接入pMD20-T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菌提取质粒后,送公司测序。将该片段亚克隆入pET28a载体,构建pET28a-Omp2b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其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此蛋白。运用DNAMAN、BioEdit等各种工具软件对Omp2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Omp2b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1041 bp,编码347个氨基酸;构建了pET28a-Omp2b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Omp2b基因,表达蛋白约38 ku;Omp2b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伸展链、β-折叠和无规卷曲分别占20.17%、26.22%、5.76%和47.84%。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对不同血清型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的副猪嗜血杆菌(HPS)重组抗原蛋白,本研究将390只6周龄雌性昆明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30只,分别为HPS血清型5型单个重组蛋白免疫组:外膜蛋白(D15)组、分泌蛋白(afuA)组、转铁结合蛋白(tbpB)组、细胞致死膨胀毒素(cdtC)组、PBS组,联合重组蛋白免疫组:HPS血清型4+5+13型D15、HPS血清型5型D15+tbpB、D15+cdtC、cdtC+tbpB、D15+afuA、D15+cdtC+tbpB、D15+afuA+tbpB及PBS组。每间隔2周经皮下注射免疫2次各组相应乳化蛋白,于一免后2周、二免后2周采集各组小鼠尾静脉血,利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并通过免疫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细胞因子检测、血清杀菌试验及攻毒保护试验评价重组蛋白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均能产生显著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产生的血清抗体均能极显著抑制HPS生长(p0.001),且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联合重组蛋白免疫组小鼠产生的IgG抗体水平、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的水平均略高于单个重组蛋白免疫组;其中,HPS血清型5型D15+afuA和血清型4+5+13型D15免疫组小鼠产生的IgG抗体水平略高于其余联合重组蛋白免疫组,各联合免疫组间细胞因子水平差异不显著;HPS血清型5型D15+afuA+tbpB和血清型4+5+13型D15对4型HPS感染的保护率均为71%,对5型菌株的保护率均为86%,对13型菌株的保护率为71%和86%,表明血清型5型D15+afuA+tbpB重组蛋白组合和血清型4+5+13型D15重组蛋白组合对HPS感染具有交叉保护的潜力。本研究为HPS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筛选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Fn)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中的候选抗原蛋白,为Fn的亚单位疫苗研究奠定基础。采用Uniprot对Fn Omp序列进行预测,基于预测结果筛选拟表达蛋白,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Fn Omp相应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QL03株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原核表达,以及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并通过血清杀菌试验和小鼠免疫攻毒保护试验,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筛选最佳候选蛋白。结果显示,预测得到121个蛋白,顺次命名为1-Fn~121-Fn,根据预测结果筛选出8-Fn、11-Fn、41-Fn、95-Fn和102-Fn 5个候选蛋白,其PCR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672、1 164、570、1 059、729bp。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除8-Fn未表达外,其余4个蛋白均成功表达,大小分别为60、39、59、44ku,命名为P11-Fn、P41-Fn、P95-Fn和P102-Fn,均能与Fn阳性血清反应。血清杀菌试验结果显示,4个重组蛋白均有一定杀菌效果,其中抗P102-Fn血清的杀菌效果最佳,杀菌率可达40.49%。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P11-Fn、P41-Fn、P95-Fn和P102-Fn对小鼠均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其中P102-Fn保护效率最高,达60%。结果表明,P11-Fn、P41-Fn、P95-Fn和P102-Fn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中P102-Fn的免疫原性及诱导机体产生保护免疫反应能力最佳,最有望成为Fn亚单位疫苗的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12.
获得高纯度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布鲁菌Omp10、Omp25融合蛋白,并进行抗原性的分析。将用PCR扩增出的布鲁菌Omp10、Omp25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α中,构建pET-32α-Omp10/Omp25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HisTrap HP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分别用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检测产物的抗原性。基因测序及酶切鉴定证明pET-32α-Omp10/Omp25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表明,Omp10、Omp25融合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经过包涵体的变性、复性及亲和层析纯化,成功获得了大小分别为34 000和44 000的融合蛋白,与预测的相对蛋白分子质量一致。Western和间接ELISA试验证明纯化的Omp10、Omp25融合蛋白能被免疫的牛布鲁菌阳性血清所识别。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布鲁菌Omp10、Omp25融合蛋白,且均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通过血清学反应证实,Omp10、Omp25蛋白为布鲁菌病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TbpA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原核表达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TbpA蛋白,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tbpA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 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再将其亚克隆于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tbpA.将其转化受体菌E.coli BL21 (DE3),经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约106 ku,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6周龄昆明小鼠制备免疫血清,ELISA分析表明制备的血清抗体效价在1∶3 200以上,表明Tbp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C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VP1。质粒pET-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VP1基因的表达,收集不同时间的菌液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得到分子量约为33 ku的目的条带,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5%,且该目的条带能被C型FMDV阳性血清识别,说明V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表达蛋白经镍柱纯化,重组蛋白纯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对畜牧业危害极大,是世界各国检疫和防疫的重点对象。目前已知该病毒有7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克隆鸭疫里默氏杆菌协同溶血素蛋白(cooperative hemolysin protein,CAMP)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RA贵州血清2型分离株RA-SS-8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并克隆鸭疫里默氏杆菌CAMP基因,构建pET-28a-CAMP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重组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蛋白的特征,并运用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CAMP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CAMP基因大小为1 026 bp,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10株RA参考菌株(如RA-LZ01(CP045564.1))CAMP基因的相似性达99.7%。经BamH Ⅰ和Xho Ⅰ双酶切鉴定后,获得大小约5 369和1 026 bp的基因片段,表明pET-28a-CAMP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7 ku,以可溶形式进行表达,且能与His-tag单克隆抗体在37 ku处产生特异性反应,与预期结果相符。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AMP蛋白分子式为C1670H2659N437O500S12,含341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5.62,不稳定系数为40.71,表明其为不稳定的弱酸性蛋白。疏水性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CAMP蛋白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有3个O-糖基化位点,无N-糖基化位点,存在34个磷酸化位点,共有17个抗原表位。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AMP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CAMP蛋白的功能及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公布的羊布鲁氏菌(B.melitensis) M5-90株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其全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得到381 bp的目的片段,连接入pMD20-T载体,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测序正确后,构建pET-28a-Omp10原核表达质粒,再将该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 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His-Omp10,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成功构建了含Omp1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了Omp10基因,诱导得到的融合蛋白经鉴定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证明Omp10得到成功表达.该试验为布鲁氏菌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克隆了犬布氏杆菌外膜蛋白Omp31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系统,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初步的血清学鉴定。利用PCR技术扩增犬布氏杆菌RM6/66参考株Omp31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进行测序。测序正确后,将该基因插入到pET-32a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构建了犬布氏杆菌Omp3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Omp31,并且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能被犬布氏杆菌阳性血清所识别。犬布氏杆菌外膜蛋白Omp31的表达成功,为犬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