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英语成为企业贸易间沟通的桥梁,商务英语翻译也就成了贸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交际翻译理论符合了这些要求并被广泛的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中,使翻译达到了更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交际翻译理论基本内容,商务英语翻译特点和交际翻译理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阐述了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晚清翻译小说的误读无所不在,“不确定性的规避”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这种种误读现象的新视角。对外来文化不确定性的困惑使得译者对文本误读用以规避,这虽使译作在一定程度丧失原作部分风采,但在特定时期这样的误读更易达成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的日文译本《赤い高粱》(井口晃译)着手,对比中文和日文在被动句式上翻译的异同,解读被动态的翻译规律。本文认为,被动态的翻译因该从句子的性质、动词的类别有关。本文把翻译规律分成汉语被动式翻译成日语被动式和不翻译成日语被动式两个大类,分别说明。本文在吸取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用相对浅显的方式,指出被动态翻译技巧,并通过小说中的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文学翻译处于我国四次翻译高潮之一,民国时期文学翻译的译入研究已经取得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译出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民国时期虽创办了不少的英文刊物,但从文化学术性和影响力来讲,由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创办的《天下》当属佼佼者。凌叔华作为京派小说的女作家之一,《天下》收录了其本人和朱利安·贝尔合译的三篇小说译文。本文即以《天下》中凌叔华小说译文为例,分析在中西译者合译的译本中西方译者的翻译选择以及文化身份对翻译结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翻译原本的选择主要受一定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需求以及译者的价值取向。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可以分为四次: 早期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及五四运动以来的翻译活动。每一次翻译活动中翻译原本的选择都和那一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然而目前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翻译决策)及其相应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尚嫌不足。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以语篇分析为基础,从原文分析、翻译策略的制定、译文分析三个方面,运用翻译规范理论,深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及受制机制,以期探讨该研究对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作者参加韩国影视剧台词汉翻英语料库建设为例,对比研究了从近万例中随机选取的100例原机器的汉英翻译及人工翻译,对机器翻译出现的谬误进行了分析,得出客观结论:其中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趋同的占11%;两翻译接近的占25%;而翻译结果毫无相干的占64%.笔者认为,在翻译时决不能懒惰和盲目地依赖机器,要客观地用好我们的大脑在任何词法、语法、句法及其语境变换的情况下以人为本、借助机器、亲自动手、透彻分析以及广开思路才能译出使人们读得懂、并符合逻辑的正确译文来.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名是一大学问,人名的恰当翻译也是译作中的一个亮点。文章讨论了鲁迅小说《药》中的人物命名及杨宪益夫妇对其的翻译处理,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三种译法,以及对译者的翻译选目和文学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及文本范畴理论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它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标题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时,如果灵活应用了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特别是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译文标题一定会贴切、生动、突出,更好地发挥其吸引目标群体的功能。本文以四类典型标题的翻译为例,通过不同案例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标题翻译中的功用和妙用。  相似文献   

10.
德国学者赖斯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行为,"目的论"是该理论的首要法则。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和功能是说服消费者采取行动购买宣传的产品或者服务。因此,广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还包含着文化上的转换。本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分析了现实中几个成功的汽车广告的英-汉翻译所遵循的原则,证明了功能翻译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并为广告翻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与日俱增的汉英语言及文化趋同现象出发,分析了翻译与趋同的关系,重点从译者应运用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2个方面进行英汉互译策略探讨,建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翻译目的、读者接受心理与特定语境,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翻译与趋同相辅相成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农业交流的日益发展,农业文献翻译正在彰显出愈加重要的作用.在农业文献翻译过程中,通过翻译理论的指导,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不仅能够保证翻译质量,并且可以加强理解沟通.本论文主要对比分析了Peter Newmark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对基本农业文献的形式进行了划分归类,并举例说明.文章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原文形式的正确分析理解和对两种翻译方法特性的灵活掌握,是达到佳翻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农业合作的发展,无论是农业口译还是农业笔译翻译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通过分析波斯盖特(J.P.Postgate)的后瞻式(retrospective)和前瞻式(prospective)翻译理论,将其与农业翻译过程相结合,采用理解-表达-校验的手法,充分考虑原作者、原作,译者、读者,力求使用平稳的语言,借用译者和学者的桥梁作用,使原作顺利完成到译作的过渡与翻译。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理论,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重在探究用语本身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话语者的表现意图,翻译则是对具体语言的转化,关注具体语境下的语言含义,二者中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实践中都具又重要的意义。随着学科的不断深入融合,二者之间的跨学科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要跳出单一理论翻译单一文本的状态,就要构建语用学的翻译观,并以此为指导,建构一种翻译理论体系。本文立足于语用学翻译观,通过对两种概念的解读和分析,提出语用学翻译观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见与建议,力求推进实践翻译工作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康奈尔大学建校一百五十周年:2010-2015年战略规划》是康奈尔大学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是信息型公文类文本。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以交际翻译理论为翻译原则,通过例证从微观层面探讨该规划中长句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离婚》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在鲁迅以现实主义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中,如果从鲁迅自身的生活为出发点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创作这部小说与个人情感经历的内在联系。因此,笔者将以此作为本文的立论和出发点,从《离婚》的女主人公爱姑入手来,对爱姑这一人物何以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可能性做出分析,并通过对鲁迅先生创作该作品时的现实生活进行考察,感悟出鲁迅先生创作的主旨在于体现那个时期面对婚姻问题,妇女解放问题的困惑,从而表现出的困顿之中的挣扎与无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探讨商标翻译的特点、功能意义,并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基础,指出在商标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商标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化,它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在翻译商标时,译者首先应该了解商标的语言特点及其功能,同时,还要考虑中外文化的差异,其中包括心理因素,价值观念,宗教习俗,美学特征等,使商标在其他国家受到与本国同样的欢迎度,促进产品的销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翻译行业内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指出翻译作为一种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并从专业知识要求、专业技能要求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对翻译的专业性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9.
国际间交流的发展变化使得高素质翻译人才大量需求,而传统的翻译教学不能满足,急需改革。改进翻译教学,更新翻译教材是关键。通过分析国内翻译教材的现状、综合考虑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措施及教师如何使用翻译教材。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翻译目的论及其内涵,并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探讨了农业论文的汉英翻译。通过一些实例分析了我国农业论文的用词用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地将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政策传播到国外,实现农业论文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功能,提出了在翻译农业论文时的一些翻译策略:注意译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易于接受;重视汉英句法差异,保证译文的正确性和可读性;关注文化差异,避免造成误解;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并从作者翻译实践中选取实例阐述了以上方法策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