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散生竹造林,母竹移植后期望发鞭多,竹鞭长,以加快成林速度,增加新竹数量。要尽量避免产生跳鞭竹(鞭梢穿出地面长成小竹)。产生跳鞭竹原因除与土壤粘重板结、地下水位较高、施肥不当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母竹栽植的深度有较密切的关系。本院1981年3月营建的竹种园,同年10月对刚竹属11个小型散生竹种跳鞭竹与正常竹竹鞭深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跳鞭竹的产生与母竹栽植深度密切相关。一般刚竹属小型竹种产生跳鞭竹的母竹,栽植深度都小于10厘米,而生  相似文献   

2.
水湿栽竹法先挖好长1.5米、宽1米、深0.5米的植穴。穴内留2/3的松土,浇水6~8公斤,调成泥浆,拌入钙镁磷肥4.5~5公斤。然后把母竹栽入穴中央,将鞭根和竹蒲头轻埋入泥浆中,上面用1/3松土盖住,成馒头状。移笋栽竹法即只挖掘鞭笋栽竹,当年栽竹当年出笋。方法是:每年2~3月,挖取2~3年生长健壮的母竹竹鞭附近的笋芽,留鞭长0.3~0.4米,去鞭长1~1.2米。挖掘时注意不损伤笋芽与鞭的连接处(螺丝顶),挖取后用稻草包扎。栽植方法与水湿栽竹法相同,但竹鞭入土深度要控制在25厘米以内,太深对竹笋生长发育不利。埋鞭栽竹法埋鞭栽竹主要是依靠竹鞭上的芽发育成…  相似文献   

3.
一、母竹选择 母竹年龄应选1—2年生,胸径以5厘米左右较为合适。母竹过小,造林效益来得慢。母竹过大,难于挖掘栽植,也影响成活率。母竹要求分枝低,健壮无病虫害。  二、挖掘母竹 ①根据母竹第一盘枝的方向大致判断地下竹鞭的走向。在母竹基部50厘米处开挖,找到竹鞭后将其斩断;②来鞭保留30厘米长,去鞭保留50厘米以上;③挖掘时切忌摇动竹杆,以免损伤杆柄而影响成活;④母竹保留5—7盘枝桠。就近造林及时栽植,不必包扎。但在短距离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竹鞭、笋芽。  三、栽植技术 ①使母竹鞭根舒展,用细土将母竹周围…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毛竹最低一盘技只有一枝的为公竹,如果是两技的则为母竹。种上公竹,虽然种活了也不会出笋,只有选好种竹,种活后才会出笋。本人认为,毛竹并没有公母之分。那么为什么种活了有的出笋,有的不出笋呢?这是因为毛竹是散生竹类,原由竹鞭上的创芽萌发出笋,然后由种竹不断提供养分而长成竹。所以种毛竹时,不仅要措竹,而且要带上一段竹鞭。通常带来鞭(鞭上芽向种竹)30厘米或去鞭(鞭上芽背向种竹)50厘米。地下竹鞭常常纵横交错,如果没有经验,很难判断哪一条鞭是所要挖掘种竹的竹鞭,如果带的不是所种之竹的竹鞭,竹鞭上的侧芽…  相似文献   

5.
栽竹不同于栽树。栽竹不能指望所栽的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母竹蔸上的芽苞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长成新竹,蔓延成林。栽竹时,要掌握好选、挖、运、栽、管五个环节。 1.选1-2年生的母竹。因其所连的竹鞭一般都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具有抽鞭发笋的能力,造林成活率高。 2.挖母竹。挖母株时要注意保护鞭芽,少伤鞭根,不要猛摇竹干,以免扭伤母竹与竹鞭相连处。母竹挖起后,留枝3-5盘,削去竹梢。挖掘小杂竹时可2—3株为1丛,带土  相似文献   

6.
毛竹不同繁殖材料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蔸、竹鞭、无鞭母竹、有鞭母竹等繁殖材料形成林分5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鞭母竹成活率、出笋率、长竹率、新竹生长等指标较好,但造林成本较高,竹蔸造林其次,无鞭母竹造林虽成活,但不长竹。综合考虑,选择毛竹繁殖材料的次序为有鞭母竹、竹蔸、竹鞭。而无鞭母竹不能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7.
我区自1964年开始,采用移竹造林的方法,先后发展毛竹18000亩,从造林成活率来看,几乎都在95%以上,但抽鞭产竹只有70%左右,还有30%左右的母竹不能产竹。为了弄清这些母竹不能产竹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造林生产,我们曾于11月7日在宜兴县大贤岭林场虬山岭上区一号界,挖取16株1975年栽植的(栽时母竹年龄1—2年生)而至今从未产竹的母竹进行竹鞭解剖分析。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解剖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通过观察母竹周围是否产竹,以确定要解剖的不育母竹,然后用山锄挖去  相似文献   

8.
在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林场,调查毛竹的母竹特性对新竹与地下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母竹发笋多于1年与2年母竹;胸径>4 cm及胸径2~4 cm母竹发笋均多于胸径〈2 cm母竹发笋;栽植4年的母竹发笋多于栽植3年、2年及1年的母竹;1年鞭的母竹发笋多于2年与3年生鞭的母竹。不同年龄的鞭长与鞭重所占比例依次排列为:壮龄鞭>幼龄鞭>老龄鞭;在以母竹为中心的1.5 m范围内,竹鞭上的壮芽数、弱芽数、笋芽数及休眠芽数依次为74.86,21.10,56.68个及8.68个,分别占总芽数的24.64%,13.98%,26.88%及3.19%。壮芽比例越高,说明地下鞭系统活力越旺盛。毛竹造林时要对母竹特性予以高度重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与增加来年新竹数目。  相似文献   

9.
一、种竹(母竹)的选择 从生长良好的竹材中选取1~3年生,胸径1~5cm生长健壮、分枝适度、枝叶茂盛、竹直秆圆、色正不开花、无病虫害的竹株作为栽植用母竹.取苗时保留竹鞭25~40cm,有不少于5个健壮侧芽、竹鞭切口保持平整无裂开.同时竹蔸必须带宿土,不少于5~10kg;并留枝叶3~5盘,截秆顶部切口呈马耳形且平整无裂开.需运输的种竹,要将母竹竹蔸用稻草或其它材料包扎,以防止宿土脱落或鞭根及秆柄受损,并应及时浇水,保持根部湿润.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慈竹一种新的栽植方法———“兜秆平埋”栽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栽植方法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竹株平均发笋数量,而发笋质量与传统的栽植方法没有差异。因而,认为采用新的栽植方法可提高造林成效,在生产上可推行。试验同时表明:母竹的年龄对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对竹株发笋数量和发笋质量也有一定影响。造林母竹以选择1年生竹为宜,2年生竹次之,3年生竹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1.
毛竹冬笋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株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和30条毛竹鞭跳鞭上的冬笋生长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母竹胸径大小与冬笋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y=63.815x-80.805,R~=0.0802,相关性不显著;②母竹年龄2a的冬笋产量显著高于6a的冬笋产量,t=2.409>t_((29)0.05)2.045,母竹年龄4a的冬笋产量也高于6a的冬笋产量t=2.508 3>t_((29)0.05)2.045,母竹年龄大小对笋产量有显著的影响;③毛竹竹鞭跳鞭上的冬笋数量,来鞭大于去鞭,来鞭上的冬笋占冬笋总产量的71.4%,冬笋生长的范围多数在距母竹100cm以内,占冬笋总产量的68%;④通过母竹找到竹鞭的冬笋,去鞭上的冬笋产量显著高于来鞭上的冬笋产量,来鞭冬笋产量仅占2.62%;⑤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冬笋的着生点距离母竹越远,2年生的母竹其冬笋产量、冬笋根数长在100cm以内的达41%,长在200cm以上的只有24%,而6年生的母竹,其冬笋产量、冬笋根数长在100cm以内的仅有14%和18%,长在200cm以上的达46%和42%。  相似文献   

12.
捕分生长快,周期短,投入小,效益高,人工栽培5-8年即可采伐利用。竹林挺拔秀丽,四季常青,除可提供大量竹材外,又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捕竹造林现多采用栽植母竹的方法。栽植母竹应着重把好“四关”。一选好母竹关所选母竹以节间较长且均匀、分枝低、竹秆圆滑、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健壮无病虫害的23年生竹株最佳。因其所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生长旺盛,发育良好,繁殖力强。二挖好母竹关正确判断竹鞭的走向对十挖好母竹至关重要。竹鞭的去向,一般与竹株第一节枝所指方向一致,故挖取母竹应先在其去鞭方向&y-100_远处开挖,…  相似文献   

13.
早竹又叫早园竹、燕竹,为刚竹属竹种,是重要的竹种资源,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燕竹笋是竹笋中的上品,笋肉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每100g笋中含蛋白质2.74g、脂肪0.52g、总糖1.68g、粗纤维0.55g,还有磷、铁、钙等微量元素,至少含有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培育早竹笋用林是以生产竹笋为主要目的,每667m2年产笋可达1000~1500kg,生产效益较高,目前已成为各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一、造林建园林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70cm以上、土层厚度50cm以上的地块造林,砂壤土最宜。造林时间从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除避开寒冻天气外均可。造林方法多采取移竹造林,母竹年龄最好是一二年生竹,根际直径1cm~3cm。挖母竹时需保留来鞭30cm左右,去鞭40cm~50cm,一般将毗邻2~4株母竹联挖成丛,鞭?多留宿土,用草绳包扎。挖出的母竹,留枝4~5盘,砍去顶梢。母竹栽植密度一般每667m270~90株。栽植时先填表土,再填心土,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cm~5cm。一般造林后第3年即可形成竹园,进入产笋生产期。二、高产措施(一)竹林结构的建立和调整。竹林结构包括地上结构和地下结...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慈竹一种新的栽植方法──“蔸秆平埋”栽植与传统栽植方法──“埋蔸露秆”栽植的造林效果对比及不同年龄母竹的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l)新的栽植方法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提高一定的竹株平均发笋数量,而两种栽植方法的发笋质量没有差异。因而,认为新的栽植方法可提高造林成效,是一种在生产上可推行的栽植方法。(2)母竹的年龄对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对发笋数量和质量也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显著性差异,造林母竹以选择一年生竹为宜,二年生竹次之,三年生竹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5.
水竹,为小型散生竹种,其笋味鲜美,易加工,产量高;竹材韧性强,是优良的篦用竹材;水竹也是所有竹类中最耐水湿的竹种。黄山区在排水不良的退耕还林地中推广水竹移植造林,既取得了生态效益,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一、造林地的条件水竹在背风向阳、土壤疏松、保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为最好。水竹造林,“水”为关健,因此水源要充足。但在土壤长期含水量达100%以上时则生长不良。排水特别不畅的造林地,应在中间和四周挖长形排水沟。整地后每亩挖穴150~200个,以便尽早满园,早获效益。二、竹母采挖造林应在早春1~2月份进行,也可提前到上年的11~12月份,以利于竹母在出笋前有一段过渡缓苗期。挖取竹母应选择1~2年生、无病虫害、分枝较低、节间匀称、竹鞭笋芽饱满、鞭根多的枝叶完整茂盛的母竹。要保证来鞭15cm,去鞭25cm以上,并尽量多带宿土。母竹应砍去顶梢,做到切口平滑,留4~6盘枝丫。水竹几株生长在同一竹鞭上,可一并挖起,成为一“丛”母竹,修剪疏去生长细弱的竹子,每丛留3~5株作为母竹移植造林更佳。竹母挖好后,可采取十几株一捆,根部集中用草包或旧麻袋等包好、捆好,防止泥土散失,并保护“螺丝钉”及笋芽、鞭根等。竹母挖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尽...  相似文献   

16.
造林季节 历史上记载:“种竹无时,雨后便移”。 选择春季2月,霉季6月和秋冬季的9~11月栽植。影响成活率的因素为:气候因子、栽种质量、母竹的立竹大小及留枝盘数(平均胸径2cm以上,留枝6~8盘,成活率高)、母竹竹鞭长度(40~50cm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盆竹的栽培     
李泽相 《云南林业》2004,25(6):18-18
竹子刚劲挺秀,风雅宜人,品种多达1 300个,其中不乏可供盆栽的园艺品种,如凤尾竹、佛肚竹、飞白竹、笋竹等。 栽植时应采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较高。可选用生长正常,竹节间密,分枝点低,竹鞭生长旺盛的母竹进行分株。挖掘时应注意保留竹鞭长30-60cm,其中新茎要占2/3。因新笋都是从上一年鞭长出来的,还应注意竹秆与竹鞭相连处及鞭上须根不能损伤,并带足土团,否则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厚竹内源激素及新竹发育对繁殖方式的响应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内源激素,结合样地调查,分析厚竹不同繁殖方式对一年生新竹的内源激素及新竹数量和规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断鞭、埋鞭和移母竹3种繁殖方式所繁殖的新竹,其内源激素含量及不同器官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4种内源激素中,玉米素核苷(ZR)对繁殖方式的响应最为敏感,赤霉素(GA)次之,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相对较小。不同器官比较,ZR和ABA在竹叶中含量最高,GA在竹秆中含量最高,IAA含量在不同部位差异不明显。不同繁殖方式比较,移母竹繁殖的新竹地径和高度最大,断鞭繁殖的次之,埋鞭繁殖的最小。不同季节移栽母竹对新竹高度和地径有极显著影响,但对新竹数量影响不显著,12月份为厚竹移母竹造林的最佳时期。12月份移栽母竹,母竹地径对新竹的数量和规格无显著影响,3月份移栽母竹,新竹的地径和高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母竹地径的增大而增加,造林母竹规格以地径4~6 cm较好。  相似文献   

19.
毛竹造林四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湿栽竹法。先挖好长1.5米、宽1米、深0.5米的栽植穴。留2,3的松土在穴内,浇入6~8公斤水,调成泥浆,拌入钙镁磷肥4.5~5公斤。然后把母竹栽入穴中央,将鞭根和竹蒲头轻埋入泥浆中,上面用1/3松土盖住,成馒头状。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慈竹一种新的栽植方法-“兜秆平埋”栽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栽植方法可明显笋数量,而发笋质量与传统的栽植方法没有差异。因而,认为采用新的栽植方法可提高造林成效,在生产上可推行。试验同时表明:母竹的年龄对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对竹株发笋数量和发笋质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