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围绕闽北要发展应凭借生态优势和武夷山这块金牌,论述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工程。提出只有运用科技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预防监督,减少环境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加快植被恢复更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方可实现闽北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在维护浙江省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南方红壤丘陵区,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通过对浙江省水土流失现状、发展趋势及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的危害等问题的系统分析,认为水土保持在维护生态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切入点。(1)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起到了增加降雨入渗,减少地表侵蚀,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2)各种水土保持工程能有效增枯减洪,减少河流泥沙,改善水质环境,有效发挥水利工程效益;(3)各种农业水土保持措施和多种农业经营方式,既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又保护了山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4.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全面总结近年来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监测站网标准化创建和优化提升、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有待优化、监测手段和监测设施设备有待提升、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监测精度不能满足科学防治水土流失的需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滞后、监测评价不准确等问题。结合《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要求,提出浙江省应从优化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推进重要河流径流泥沙监测、强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方面全面深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助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分析了震后都江堰市虹口乡旅游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指出灾后重建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结合灾后重建规划方案和重建的现状中提出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资源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水土保持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布设各项措施,严格实行预防、修复、治理、保护,防止盲目无序的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力地推动了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生态文明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探讨水土保持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保护两道生态屏障、防治洪涝灾害的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大水土保持法的执法力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形势,使旅游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能持续、稳定发展,有必要加快旅游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加快旅游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生态修复分区,论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路线、内容和技术保障措施,以及可产生的水土保持3大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浙江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建设工期表现出的水土流失特征各不相同,且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和规律也不相同,充分体现了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于过去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可归纳为:水土流失面积小、强度大,强度水土流失空间分布分散、时间集中性强、动态变化速度快,水土流失治理效益显著,人为诱发水土流失突出。出现上述特征的原因可概括为:开发建设项目不同工期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差异是强度水土流失面积波动的原因之一,经济开发和劳动力转型是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农业经济林开发建设是导致林地水土流失比重大的原因之一。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新措施和重点治理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各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蓄水保土效果最差;地埂植物带、灌木埂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生态修复、横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较高;水平坑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相当高.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生态修复对土壤pH、容重和田间持水量的修复最为明显;各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即土壤质地的修复效果均不明显,可见水土保持措施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土壤质地.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较短时间内,土壤SOC的消耗要大于其累积,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较好的SOC恢复效果.速效养分含量受水土保持措施影响非常大,土壤速效养分一部分随土壤侵蚀流失,一部分为植物所吸收利用,从而导致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在目前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下,选择生态修复措施,即自然撂荒是短时期内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进行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恢复土壤肥力质量较好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野外考察和4次遥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987年以后水土流失总体上有所好转,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但强度以上的流失面积有增加趋势,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控制,且有加速趋势。全省11个地区中有9个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但强度以上流失面积增加;90个县域中有83个存在水土流失分布。由于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浙江省水土流失一般散布在广大丘陵山区,其绝对侵蚀量小、相对侵蚀量大,潜在危险性很高。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水源区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从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并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衡量了水土保持项目效果。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水土保持项目改善了陕西水源区整体质量,但在不同效益之间存在差异。基础效益方面表现最优,治理度、土地利用率、道路硬化率等有大幅提升;生态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次之,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提高率和资金产投比等提升不够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项目对受教育程度、农产品商品率等拉动不足。该研究为南水北调工程水土保持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18.
矿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区水土流失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存在着明显不同于原地貌的侵蚀特征: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使地表变形、坡度加大、侵蚀加重,对地下水质也造成污染;露天开采排出的大量松散堆积物,由于地表严重压实和非均匀沉降,促使径流大量汇集,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增加了入河泥沙量,造成河道淤积、行洪困难.本文论述了采矿塌陷地、煤矸石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特征,采矿对新增入河泥沙的影响,探讨了国内外矿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所采用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动态监测水土流失的模型,以及今后尚需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拜泉县水土保持新进展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黑龙江省拜泉县近年来的水土保持工程保土效益定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的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拜泉县2008—2015年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采用土壤侵蚀模型计算工程实施前后的土壤流失量评价拜泉县水土保持工程保土效益。[结果]2011—2015年该县土地利用变化不大,总体由耕地向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和林地流转,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193.8km^2,生态环境有所好转。2008—2015年,新增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总面积103.49km^2,通过实施梯田、地埂植物带和改垄措施,共计保土507 338.86t,其中2008—2010年占总保土量的3.80%,2011—2015年保土量逐年递增,2015年占总保土量的34.04%。所有年份合计,梯田的保土量最多,占总保土量的40.21%,其次为改垄和地埂,分别为37.23%和22.56%。[结论]拜泉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效益显著,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效益,应优化水土保持措施的分布,扩大梯田和地埂面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