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纤维素酶和碱性蛋白酶联合作用提取绿茶茶渣中蛋白质的工艺。以提取温度、加酶量、pH值、提取时间为参考因素设计实验,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最佳工艺:温度41℃、加酶量2%、pH值6.4、时间64 min,蛋白质提取率6.58%。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温度60℃、加酶量2%、pH值8.7、时间90 min,蛋白质提取率20.93%。最终双酶联合提取茶叶蛋白质的提取率为32.18%。  相似文献   

2.
研究纤维素酶和碱性蛋白酶联合作用提取绿茶茶渣中蛋白质的工艺。以提取温度、加酶量、pH值、提取时间为参考因素设计实验,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最佳工艺:温度41℃、加酶量2%、pH值6.4、时间64 min,蛋白质提取率6.58%。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温度60℃、加酶量2%、pH值8.7、时间90 min,蛋白质提取率20.93%。最终双酶联合提取茶叶蛋白质的提取率为32.18%。  相似文献   

3.
从麻疯树籽仁粕中提取多酚,以提取的多酚含量为指标,结合正交实验分析了丙酮浓度、温度、料液比、时间4个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探讨麻疯树籽仁粕多酚提取优化工艺。结果表明:从麻疯树籽仁粕中提取多酚的工艺优化组合为温度65℃、时间110 min、70%丙酮、料液比1:10,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多酚含量为2.078 mg/g。影响麻疯树籽仁粕多酚提取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丙酮浓度时间温度,料液比、丙酮浓度、时间、温度4个因素对麻疯树籽仁粕多酚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率。[方法]以榨油后的油茶籽饼粕为原料,利用酶水解与传统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考察了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果胶酶对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对提取工艺中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结果]中性蛋白酶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2.0%,此工艺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15.66%,是优化前得率7.65%的2.05倍。[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短时微波稳定化的米糠,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加酶量和碱提时间对米糠蛋白提取率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响应面方法优化纤维素酶法制备米糠蛋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为475 U/g、温度为42.7℃、pH值为7.23的条件下,酶解2.5 h,再以pH值9.0碱提45 min,在此条件下米糠蛋白的理论提取率达到81.86%,而验证试验的蛋白提取率为81.25(±0.80)%,接近理论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酶法,以油茶籽粕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纤维素酶酶解提取茶皂素工艺,并对壳聚糖-蛋白酶联用纯化茶皂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处理可显著降低提取液中蛋白质含量和壳聚糖絮凝时茶皂素损失率;各因素对油茶皂素提取率影响顺序为酶添加量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酶添加量6 mg/g,料液比1 g∶25 m 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7.
复合酶法提取金针菇多糖及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复合酶法提取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金针菇多糖进行了光谱分析.采用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复合处理,对加酶质量比、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酶法提取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0℃,复合酶添加量0.5%,加酶质量比(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2∶1,pH 6.0,酶解时间2h,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9.1%.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固态发酵麻疯树饼粕产蛋白酶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洁  吴远根  张远  郭云兰  杜亚菲  邱树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681-1683,1686
[目的]利用黄曲霉固态发酵麻疯树饼粕产蛋白酶,研究产酶工艺条件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将黄曲霉接种含麻疯树饼粕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采用福林法测定在不同湿度条件、不同碳源或氮源条件以及不同培养时间下所产蛋白酶的活力。饱和硫酸铵法纯化蛋白酶,并测定其在不同催化温度、不同pH条件和不同有机溶剂处理下的活力,分析其催化动力学。[结果]控制相对湿度为50%,向培养基中添加0.10g/ml乳糖和0.02g/ml蛋白胨,30℃下发酵5d,蛋白酶活力最高。蛋白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45℃,最适作用pH值为6.0,最大催化速度Vmax为3333.33μg/min,Km为31.25mg/ml,有机溶剂可以适当提高蛋白酶活力。[结论]利用黄曲霉固态发酵产蛋白酶是利用麻疯树饼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齐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10-7413
[目的]研究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南瓜籽油热处理工艺、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并试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总添加量及添加比例对南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热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热处理温度90℃,热处理时间10 min。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6 h,酶解温度50℃,酶解pH 7,蛋白酶添加量3%,料水比1∶5;在该条件下,南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3.32%。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总添加量为2%,最佳添加比例为2∶1。[结论]水酶法工艺条件温和,适合油料作物油脂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复合酶辅助法提取五味子果肉中的总酚类物质,为五味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五味子果肉为原料,从9种生物酶中优选出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和漆酶4种酶,在单因素(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酶添加量)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复合酶法提取五味子果肉总酚的最佳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酶解时间和pH的增加,4种酶处理五味子果肉总酚提取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酶解温度和酶添加量的增加,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处理五味子果肉总酚提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漆酶处理总酚提取率与以上三者不同。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五味子果肉总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添加1.0%果胶酶、3.0%纤维素酶、3.0%中性蛋白酶、5.0%漆酶(以上均为质量分数),pH 5.0,酶解时间20min,温度30℃,在此条件下五味子果肉总酚的提取率为2.83%,高于单酶处理总酚提取率,是无酶工艺(1.19%)的2.38倍。【结论】得到的复合酶辅助提取法能够明显提高五味子果肉总酚提取率,且工艺简单,可用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浸种,分析其对4℃低温下麻疯树种子萌发特性及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mmol/LCaCl2溶液处理的种子相对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其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率均较高,同时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又较低。说明适量浓度的Ca2+处理能促进低温胁迫下麻疯树种子的萌发,且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适宜膏桐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人工损伤种皮、剥壳、热水浸种、20%双氧水浸种和清水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人工损伤种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为75.00%;剥壳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5.00%;60℃热水浸种10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3.33%,高于其他水温和浸种时间的处理结果;20%双氧水浸种3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91.67%,高于5和7 min浸种的结果。[结论]膏桐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20%双氧水浸种3 min。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麻疯树嫁接的关键技术,采用不同嫁接时间、方法及不同接穗处理进行麻疯树嫁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最佳嫁接时间在2-4月份,4月份成活率可高达98.3%,接穗采后放置3~5d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大.劈接、切接、插皮接成活率较高,芽接法成活率低.麻疯树嫁接后接穗的生长与砧木的茎粗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36...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麻疯树废弃饼粕产蛋白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寻找出麻疯树制备生物柴油后废弃饼粕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发酵菌株,以提油后的麻疯树饼粕作为培养基,采用固态发酵方式进行产蛋白酶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培养基相对湿度为150%,37℃下发酵2 d,蛋白酶产量达到3 284 U/g;向培养基中添加15%葡萄糖,则蛋白酶产量达到12 108 U/g,比对照组提高3.6倍;向培养基中添加氮源后,蛋白酶产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麻疯树叶片水提取液不同浓度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率、胚芽及胚根伸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麻疯树叶片的提取液对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以及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不同植物种子分别在不同浓度的水提取液中表现出在高浓度下对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芽、胚根的伸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水提液浓度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6.
刘细祥  刘芳  史兵方  凌绍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36-13837
[目的]研究超声辅助甲醇萃取麻疯树籽油脱酸情况。[方法]以麻疯树籽油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甲醇萃取法对原料油进行预处理,分别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醇油体积比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超声功率70 W,超声时间5min,超声温度50℃,醇油体积比为2∶1,萃取次数2次。在最佳条件下可将麻疯树籽油酸值从7.58 mg KOH/g降低到1.45 mg KOH/g。[结论]超声辅助甲醇萃取法较传统的溶剂萃取法,具有工艺简单、使用有机溶剂用量少,操作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麻疯树籽油脱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麻疯树育种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麻疯树是主要的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对麻疯树花序进行研究,提出部分相关育种参数,为选育高产麻疯树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年中麻疯树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交替进行,可多次开花.开花期在半年以上,而不同省份开花期不相同,尤以海南最长.形态分析表明,麻疯树花序发育具有典型的聚伞花序发育特点,1个花序的2级分枝数(主花序轴上的分枝数)将直接影响雌花数目.相关性分析表明,虽然每个花序2级分枝数与雌雄花比例极显著负相关(r=-0.57),但与每花序结果数极显著正相关(r=0.92),而与开花次数相关性不显著,花期与开花次数极显著正相关(r=0.83).因此,花期和2级分枝数是育种和栽培的2个重要指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省份的花序长、每花序2级分枝数和雌雄花比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何承忠  李旦  龙娇  江涛  李贾林  胥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59-4660
[目的]研究膏桐自毒化感作用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膏桐嫩叶和枯叶的水浸提液(1∶50 w/v)作床,分别浇灌清水和浸提液,测定膏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1∶50浓度的膏桐嫩叶和枯叶水浸提液均可以促进膏桐种子的萌发,且嫩叶浸提液的效果优于枯叶浸提液,尤其以嫩叶浸提液作床后浇灌蒸馏水的处理方式最佳。[结论]在1∶50浓度时,膏桐嫩叶和枯叶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了2011年、2013年及2014年年初的低温阴雨天气或霜冻天气对柳州引种麻疯树造成的灾害。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种植点及不同品种麻疯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其中2011年沙塘镇麻疯树的死亡率为100%;2013年柳州市区麻疯树的死亡率为59.98%;2014年江口乡、柳州市区及太平镇3个种植点麻疯树的死亡率为8.45%~32.25%,且江口乡野外坡地麻疯树死亡率达100%。因此,柳州种植麻疯树易受低温阴雨天气和霜冻天气为害,该地区及气候相似地区发展麻疯树种植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