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的主产地之一,年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向国家贡献均居全国第一.全省的小麦面积是全国的17%,总产占全国的22%.随着农村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该所十分注意选择既优质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几年的工作,已经筛选出一批优质、高产、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现将研究结果简叙于后. 1材料与方法 该研究按照已有成果组装配套与新增试验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在原有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基础上,新增超高产区试组,要求试验点设在基础肥力很高的地块,施肥量按照产量600kg/667m2以上水平,每年设13个点,冬、春性品种两组,20个品种参试. 相似文献
2.
3.
氮磷钾肥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氮肥、磷肥、钾肥、追氮时期多因素对优质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蛋白质含量的作用大小为:氮肥>钾肥>追氮时期>磷肥。沉降值、湿面筋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三个品质指标呈正相关,影响趋势一致。各品质指标都较好的适宜施肥量为:纯氮337.5kg/hm^2、K2O112.5kg/hm^2、P2O5150kg/hm^2,其中氮肥采用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两次追施。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特点及调控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回顾我国优质小麦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小麦籽粒品质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子,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基因型、生态环境、肥水调控等综合运用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钾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及成因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钾素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并从土壤性质和土壤钾素的植物有效性、小麦基因型差异、气候的差异和栽培措施的不同等方面分析了小麦对钾反应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7.
针对山西省小麦品质生产和育种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提高小麦品质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8.
9.
10.
籽粒灌浆特性对小麦磨粉品质的影响及其氮肥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研究籽粒灌浆过程对小麦磨粉品质的影响以及氮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各施氮处理中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籽粒干质量积累均可用三次曲线进行拟合,但模型参数因氮肥用量而不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均以N3(270 kg/hm2)处理的灌浆特征参数值较高,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以N2(180 kg/hm2)处理的灌浆持续期最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最晚,最大灌浆速率最高以及有效灌浆持续期最长,理论最大粒重以N0(0 kg/hm2)和N5(450 kg/hm2)处理的较高.灌浆特征参数与磨粉品质的相关分析表明,多数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与磨粉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建立了磨粉品质指标和灌浆特征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用籽粒灌浆特征参数来预测籽粒的磨粉品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优质小麦品种推广存在的良种繁供脱节、生产档次低、优质实现不了优价、栽培措施不配套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优势小麦品种推广的对策,还从内因素和外部条件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小麦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其加工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1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进行了分离量化,并根据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含量及面团稳定时间3个指标对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贮藏蛋白的含量是决定蛋白质总含量的主要因素。HMW-GS含量、LMW-GS含量、谷蛋白总含量均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HMW-GS含量与LMW-GS含量的比值(HMW/LMW)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Gli/Glu)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HMW-GS含量的比值(Gli/HMW-GS)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中具有较高的贮藏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和HMW/LMW及较低的Gli/Glu有利于提高强筋小麦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从籽粒灌浆过程上讨论水稻粒间品质差异形成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粒间米质表现不整齐常常是许多水稻品种米质不佳的原因之一,但目前对于稻米品质粒间差异形成的生理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鉴于水稻籽粒灌浆是与稻米品质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理过程,则引起水稻粒间灌浆差异的生理机制同时也应与粒间品质差异形成有关.本文综述了水稻穗内粒间主要品质性状差异表现,围绕水稻灌浆生理,从相关酶活、激素含量、物理结构和能障水平等方面对稻米粒间品质差异作出可能的生理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Altemaria altemata)麦根腐德氏霉(Drechslera sorokiniana)和镰孢霉(Rasarium spp)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厚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小麦籽粒发育期间的降雨、灌溉和露水强烈地影响着黑胚的发生,黑胚影响小麦品质,使出粉率白度降低,使籽粒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旨在为江苏淮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优质强筋品种‘瑞华麦506’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5日、15日、25日、11月4日和14日)和密度(2.1×106、2.7×106和3.3×106/hm2)对温光利用、籽粒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迟减少了出苗至越冬始期累积积温和日照时数以及花后累积日照时数。迟播显著降低了茎蘖数和穗数,但不同程度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以10月15日播种最高。每晚播种10天,生育期、积温、日照时数和穗数分别减少8.5天、108℃、38 h和3.85×105/hm2,产量损失700 kg/hm2。推迟播期降低了面粉吸水率,但增加了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增加密度对籽粒品质影响不显著。综合而言,10月15日播种、采用2.7×106/hm2密度是江苏淮北强筋小麦协同高产优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