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4月从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送检的越南进境人参果样品(报检号:P02297)中发现果实表面密布近圆形褐色病斑,病斑直径约为3mm,中央黄褐色,边缘深红褐色,多个病斑可愈合成片.室温下放置1周,病果即完全腐烂,全果果皮及果肉均转成褐色.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获得分离物,经对分离物培养性状与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并辅助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将病害鉴定为人参果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Blast分析表明从病原菌基因组中扩增到的1.8 kbp 18S rDNA 片段与胶孢炭疽菌18S rRNA基因同源率为99%.迄今为止人参果炭疽病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人参果中截获并检验鉴定该病害.  相似文献   

2.
西瓜新炭疽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湘西地区西瓜炭疽病致病种类,为西瓜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园种植的西瓜病叶为研究对象,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提纯、形态学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18S 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菌株C913菌落呈圆形,菌丝绒毛状,排列整齐,初为白色,后渐为灰白色.轮状排列分生孢子盘,并有橘...  相似文献   

3.
杨梅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Phomopsis myricina Y.J.Huang et P.K.Chi。室内20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湖北省半夏菌核病的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本研究依据柯赫氏法则、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对半夏菌核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同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化学杀菌剂和4种生物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半夏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病原菌BXH1生长的最适pH 9,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浸膏。供试杀菌剂中,430 g/L戊唑醇悬浮液、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8%氟硅唑微乳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均小于1 mg/L。本研究结果为半夏菌核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茶是贵州玉屏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近年来,炭疽病危害日益严重。为了防治油茶炭疽病,本研究采用林间病情观察、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鉴定及多基因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分离的3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系统鉴定。在ITS-CAL-GADPH 3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3株病原菌与ICMP10643*、ICMP-10646*两炭疽属模式菌株聚为一个独立的进化枝且置信度为99%,结合其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依据林间观察结果与玉屏油茶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防治油茶炭疽病的关键时间。玉屏油茶炭疽病种类的分子鉴定可为抗病种质的分子育种及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探明绥江半边红李炭疽病为害程度及病原菌的种类,可为李树炭疽病的防控提供依据.以绥江县2个主要种植区会仪镇和新滩镇的6个半边红李果园为研究对象,对炭疽病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炭疽病原菌进行分离保存;利用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态及核糖体ITS序列对绥江半边红李树炭疽病致病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分析.病害调查表明,新滩镇比会仪镇的危...  相似文献   

8.
宋婷  席军强  焦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3):141-145
旨在对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花椒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培养皿玻片法和浓硫酸法,就不同环境条件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0℃;在p H 8时,最适宜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其菌丝生长,全光照下促进孢子萌发;相对湿度越大孢子萌发率越高。可见,尽可能的避免或错开胶孢炭疽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p H值、光照条件和相对湿度方能有效的防治花椒炭疽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引起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出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铁皇冠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柯赫氏法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42.4%唑醚氟酰胺WG、75%肟菌·戊唑醇WG、35%400g/L氟菌·戊唑醇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对该炭疽菌的室内毒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引起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C. fructicola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次为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以上3种杀菌剂均可推荐为田间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10.
11.
炭疽病是严重影响黄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明确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并测定其致病力有助于黄麻抗病育种和优异抗病基因资源挖掘。本研究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河南省信阳市、安徽省六安市、浙江省杭州市、广西省南宁市和湖南省长沙市等7个黄麻生产区采集黄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分离纯化出92个菌株;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表明,其中11个为典型炭疽病病原菌。LSU区域的系统进化树和形态学特征鉴定显示,ZZ4、GX19等10个菌株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菌株CS3为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人工接种的致病力测定表明,不同炭疽菌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胶胞炭疽菌菌株GX19致病力最强,表现为优势菌株。这些结果为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位点挖掘和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板栗贮藏期间对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分析并对控制药剂进行了筛选.人工诱病情况下TC3(750 mg/LTec+750 mg/LClO2)处理效果最好,常规贮藏情况下AL4(扑菌灵1 000mg/L、AL5(施保克1000mg/L)、AL2(异菌脲2000mg/L)和AL1(特克多5000mg/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1989 ̄1993年,通过对39种杀菌单剂、复配剂药效试验和药剂防治适期及次数试验,筛选出了防治稻粒黑粉病的高效剂为黑粉净,其次为灭黑1号;得到药剂防治的适期和最佳次数为重病年盛花高峰末期和抽穗始期各施药1次;轻病年盛花高峰末期施药1次。1992 ̄1994年大田示范、推广结果表明,采用本套药剂防治技术,相对防效达60.02% ̄81.99%,制种产量增加16.38% ̄17.57%。  相似文献   

14.
油菜蚜虫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控制油菜蚜虫的危害,筛选出可作为油菜蚜虫大田防治的经济、有效、环保的药剂,通过对药剂的安全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以及各种药剂的经济效益分析来验证所选取的药剂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试验表明:70%吡虫啉WP、5%地蚜灵DP、50%烯啶虫胺SWG、10%氟氯氰菊酯EC、1.8%阿维菌素EC、2.5%高效氯氰菊酯EC等6种药剂对油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吡虫啉WP、5%地蚜灵DP、50%烯啶虫胺SWG第一次施药后10天防效为89.31%、93.99%和79.18%,而第二次施药后10天防效为89.80%、80.40%和86.35%。各药剂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且油菜的经济性状较对照好,通过药剂防治油菜蚜虫,对其经济效益分析可知,6种药剂的投入产出比为1:6.53,其中地蚜灵DP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1.88。5%地蚜灵DP、70%吡虫啉WP、50%烯啶虫胺SWG对油菜蚜虫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油菜安全,成本低,可作为油菜蚜虫大田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有效药剂,通过喷雾的方法在保护地进行了6种药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有效防治番茄晚疫病,各处理剂量对番茄生长无不良影响.其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0 g.ai/hm2的防效较好,达79.51%,但与500g/l氟啶胺悬浮剂200g.ai/h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5g.ai/hm2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70g.ai/hm2无显著差异,较好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 g.ai/hm2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 g.ai/hm2的防效,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防治太子参根腐病筛选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太子参根腐病的防治药剂,2013年3~5月组织在贵州省瓮安县进行了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药剂防治太子参根腐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制剂量100g/667m2处理最好,其次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制剂量100g/667m2处理。建议在瓮安县防治太子参根腐病,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g/667m2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667m2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参试各处理中以25%氰烯菌酯100 m L/667 m~2+戊福90 m L/667 m~2、戊福90 m L/667 m~2病情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但25%氰烯菌酯100 m L/667 m~2、戊福90 m L/667 m~2产量最终损失率最低;二次接力防治时间应于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第1次药,7 d后再施第2次药。  相似文献   

18.
通过积极开展棉田害螨防治药剂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合团场棉田使用的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为棉田害螨绿色防控的实施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9.
魔芋软腐病防治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软腐病是魔芋上的重要病害之一,Frwinia carotovorus(Jones)Holl为主要致病菌。在贵州省魔芋主要种植区,海拔1000m以下的地块,每年7-9月为病害高发期。常规药剂农用链霉素的防次不明显。通过室内8种药剂筛选初步表明:克菌星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腐烂灵和绿乳铜的抑菌作用略大于农用链霉素。  相似文献   

20.
种植不同种茎(种茎直径<1.0 cm、1.0~1.5 cm、1.5~2.0 cm、≥2.0 cm)半夏,研究其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产品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毕节制定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结果半夏鲜块茎产量随着半夏种茎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规格种茎间差异达极显著;半夏鲜块茎净增产量以用1.5~2.0 cm的种茎播种的最高,其次为1.0~1.5 cm的种茎;用<1 cm的种茎种植,半夏鲜块茎的产出投入比最高,其次是1.0~1.5 cm的种茎。半夏块茎总粒数以种茎直径1.0~1.5 cm的最高,<1 cm的最低,种茎直径为1.5~2.0 cm和≥2 cm的分列2、3位。随着种茎增大,半夏鲜块茎的小块茎数量、鲜重降低,小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下降;大中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均随种茎增大而上升;半夏生长中期中间叶片的长、宽和株高均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半夏产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以1.0~1.5 cm的最高,以后依次为1.5~2.0 cm、≥2.0 cm和<1 cm。半夏生产宜采用1.0~1.5 cm的块茎作种,直径<1.0 cm的小块茎用于种茎扩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