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文航 《分子植物育种》2023,(15):5169-5175
本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布央生态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茶园的植物资源调查和景观分析,探讨了茶园植物的多样性、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布央生态茶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呈现出高低错落的结构和独特的景观美感。茶树作为主要植物巧妙地融入了茶园的整体景观,为茶园增添了独特的元素。研究还发现,茶园的植物布置方式和景观设计体现了地域和民族特色,既保留了茶树种植的良好状态,又突出了茶园的生态功能和中国古典设计的特点。研究结果对茶园的生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周一琪  武涛 《作物杂志》2012,28(2):105-108,160
以我国丰富的特色茶树品种资源为核心,提出如何科学合理地将这些特色品种资源应用在生态观光茶园总体布局设计、立体设计、季相设计、色彩设计和文化设计中,为我国生态观光茶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槐松 《茶业通报》1996,18(3):15-16
九华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及名茶开发研究李槐松(青阳县农业局242800)本文从九华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入手,探讨其历史、特征特性及和九华山之名茶的内在关系并施以技术手段进行研制开发向高产优质转化。一、九华山区茶树种质资源九华山区茶园多分布于500—870...  相似文献   

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189-5203
为有效保护和利用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探索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2 047份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树型、树姿、叶色等18个形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库。结果表明,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冠幅值,为1.13,均值为0.95,变异系数为29.41%~42.95%,均值为31.39%;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叶质,为0.81;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54.94%;无权重聚类分析显示(UPGMA) 2 047份资源被分为7个组群。用DARwin中的最大长度子树方法对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结果显示在791处构建核心种质1群体,在1 248处构建核心种质2群体。本研究在调查这些大茶树形态性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的系统鉴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探索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旨在为黔中地区乃至贵州境内大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在由起源地向我国其他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从形态学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一系列演化。对茶树遗传演化的研究,是茶树基础生物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茶树遗传演化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方面对茶树遗传演化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SSR标记在植物遗传演化中的应用,探讨了SSR标记在茶树遗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茶树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演化路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特别是古茶树资源尤为重要。茶树种质资源包括幸存的野生大茶树、地方群体品种、栽培品种、新育成品种和品系,以及各种茶树突变体、稀有种和近缘野生种等。晴隆县为贵州西南茶区,由于自然地理的特殊性,原始野生大茶树及栽培型古茶树资源分布广,生物种群数量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复杂,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财富。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相似文献   

7.
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在种质创新和品种保护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贵州低热河谷地带采集而来的1 754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树型、树姿、生长势、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光泽度、叶面隆起性等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 754份茶树种质资源的树型覆盖灌木、小乔木和乔木3种树型,其中灌木占比最高(85.6%),小乔木为12.54%,占比最少的是乔木(1.88%);18个表型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7.63%,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叶身(47.7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叶片厚度(8.92%);18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1.10之间,平均值为0.71,其中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10),叶片厚度遗传多样性最低(0.16);基于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1 754份茶树资源在欧氏距离为16时聚为5类。本研究在调查这些地方茶树表型性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的系统鉴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探索贵州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贵州境内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RAPD标记技术及其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江昌俊 《茶业通报》2004,26(3):110-111
RAPD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概述了RAPD反应的原理、优缺点,并阐述了其在茶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鉴定、杂种亲本鉴定、良种鉴别等方面的应用,肯定了RAPD技术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茶树资源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茶树是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否快速、精确地从大量的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适合育种的优异基因,是决定茶树育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茶树新品种的育种效率,更好地为科研和生产服务,建立茶树资源的核心种质就成了当务之急。笔者回顾了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概况,总结了国内茶树核心种质的研究现状,概括了茶树核心种质的构建步骤及方法,分析了茶树核心种质的有效性检验方法,发掘了构建茶树核心种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构建茶树核心种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文章分析了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议,以期为解决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品种因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10个地区的830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13个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4~1.40之间,平均为1.04,以芽叶色泽较高,叶基较低;不同地区的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6~0.99之间,以红河地区较高,其次是临沧和文山地区,以昭通地区较低。14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27%~48.14%之间,平均为26.43%,以酚氨比较大,水浸出物含量较小;不同地区的茶树资源变异系数在16.09%~25.75%之间,以文山、红河地区较大,昭通、大理地区较小。茶树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水平显示东南部>西部>东北部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10个地区的茶树资源划分为3个地理组,东北部的昭通和东南部的红河各单独聚为一组,其他8个地区聚为第3组,显示云南茶树资源存在东南部、西部、东北部生态地理的分化,初步推断东南部为云南茶树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野生茶树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对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形态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野生茶树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保山等8个地区;(2)野生茶树与栽培茶树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3)云南野生茶树在形态分类上有22个种和2个变种,野生茶树呈现丰富形态多样性;(4)生境破坏是导致野生茶树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建议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茶树种质的调查、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为促进茶树新品种选育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11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TRAP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较ISSR和TRAP在茶树中的标记效率;【方法】用12个ISSR引物和18个TRAP引物组合分别对11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ISSR引物共产生61条带,多态性带占83.6%,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231~0.707。TRAP引物共产生69条带,多态性带占79.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00~0.755。基于两种标记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TRAP聚类结果能较好地体现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地域特性和树型特点,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结果比较一致。在11个茶树品种间以及在亲缘关系比较近的黄旦、铁观音、毛蟹、白样观音4个品种间,ISSR的标记指数MI值都高于TRAP的MI值;【结论】ISSR具有更大的标记效率。也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检测能力;TRAP比ISSR更适合于茶树特异种质资源和重要农艺性状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普洱市野生茶树地理分布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市的野生茶树不但分布广、种群大,类型也极丰富,为茶叶科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通过文献资料对普洱市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形态多样性进行整理:(1)主要分布于宁洱、景东、镇沅、景谷、墨江、西盟、孟连等7个县;(2)类型、形态特征呈现丰富的多样性。野生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原始的特征特性,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期望大家都来关心、爱护、参与野生茶树研究、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乡土草本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田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乡土草本植物因其多样性和独特性,为田园景观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和生态效益。本研究系统分类和描述了不同种类的乡土草本植物及其特性,论述了这些植物在田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策略,例如植物配置、色彩搭配与功能区划等。此外,也分析了乡土草本植物在景观中的生态效益,如对土壤的改善、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最后,本研究对乡土草本植物在田园景观设计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潜在价值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建议。本研究旨在为田园景观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推广乡土草本植物的应用,实现景观生态与文化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茶树种质资源的流失和保存王镇恒,董德贤(安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后代的遗传基因。茶树种质是改良茶树品种的物质基础,广泛调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充分发挥种质的潜力;对培育新茶...  相似文献   

17.
唐明熙 《茶业通报》2003,25(4):169-170
本文针对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理论和方法在茶学尤其在茶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其中提出的一些诸如种质资源分析、茶树选种与杂交优势组配及茶树进化与原产地等方面的应用可能性,供茶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挖掘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镇宁新发现的25株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对26个表型性状和12个主要生化组分运用统计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对这25份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这25份种质的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变异类型丰富,其中26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9.26%,平均多样性指数0.87;12个生化组分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5.21%,平均多样性指数2.78;25份种质资源的酚氨比在6.12~20.09之间。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三个类群,其中类群一全部为小乔木,类群二、三全为灌木;类群三中资源的生化组分含量最为丰富。从中初步筛选出了3份生化组分丰富的潜在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资源保护、开发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653-3660
为了解都匀毛尖茶原产地茶树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及差异,本试验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都匀茶农村11份茶树资源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38个观测等位基因和89.773 2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扩增9.2个观测等位基因和5.984 9个有效等位基因,Shannon信息指数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75 8和0.810 4,11份茶树资源间遗传距离为0.667 7~3.736 5,说明所有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较大。当相似系数为0.30时,11份茶树资源可聚为3个复合聚类。利用5个核心标记获得每份茶树资源的10位数分子指纹编码,构建的分子指纹图谱可快速辨别这些茶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基于EST-SSR的西南茶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本实验室cDNA文库测序所获得的茶树EST序列为主自行开发的24对和他人7对共31对EST-SSR引物,对60份西南茶区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西南茶区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31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37个,每个引物为2~8个之间,平均4.42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09~0.85之间,平均达0.63.观测杂合度(Ho)在0.07~0.94之间,平均值为0.53.UPGMA聚类表明,按相似系数为0.39可将参试的60份种质资源分为五大类.聚类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我国西南茶区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以后种质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