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砀山酥梨’适宜授粉树筛选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提高‘砀山酥梨’果实品质,通过对安徽省梨主栽品种‘砀山酥梨’及其传统的授粉品种和近十几年新引进梨品种的花期、花粉量、花粉生活力,以及对‘砀山酥梨’授粉后其花序坐果率和果实品质指标(果点大小、果面颜色、果锈、果心大小、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硬度、石细胞含量)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砀山酥梨’适宜授粉树为‘七月酥’、‘鸭梨’‘、长寿’‘、紫酥’‘、圆黄’‘、爱甘水’‘、马蹄黄’‘、红酥脆’‘、鲜黄’‘、华山’。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果间距留果对‘翠冠’和‘丰水’梨产量与果实品质的问题,本试验以‘翠冠’和‘丰水’梨为试材,采用果间距法留果,研究了不同果间距留果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翠冠’和‘丰水’2个品种的单果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果间距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而单株产量、石细胞含量却随着果间距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但不同果间距留果对果形指数、果心比例、果实硬度影响不大;可滴定酸与维生素C含量均随果间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都是在果间距25 cm处理时达到最大。研究表明,‘翠冠’和‘丰水’在疏果时将果间距控制在25 cm时产量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索杂交品种‘苏帅’表观优良性状遗传的生理机制。[方法]以杂交品种‘苏帅’和父本‘金冠’、母本‘印度’为材料, 通过分析 ‘苏帅’和‘金冠’、‘印度’等苹果品种的节间数、节间长度以及叶片内源激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叶绿素的含量; 采用石蜡切片法、扫描电镜等方法比较其叶片结构, 测定了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结果]结果表明, ‘金冠’和‘印度’的节间长度显著大于‘苏帅’苹果的节间长度,‘苏帅’苹果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金冠’和‘印度’;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金冠’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可滴定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金冠’苹果; ‘苏帅’苹果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吲哚-3-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与‘金冠’和‘印度’相比均呈显著差异。‘苏帅’苹果叶片下表皮气孔长度大于‘印度’, 且差异极显著,但小于‘金冠’,气孔宽度显著宽于‘印度’,与‘金冠’苹果没有明显差异, ‘苏帅’苹果气孔密度极显著小于‘金冠’和‘印度’;‘金冠’和‘印度’栅栏细胞组织排列较紧密, 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界限明显,而‘苏帅’苹果的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相对杂乱,细胞大小也不一致, 与海绵组织界限不明显; ‘苏帅’苹果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显著高于‘金冠’和‘印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也显著高于‘金冠’和‘印度’。[结论] ‘苏帅’苹果与父母本相比表现出节间短、叶片变厚、光合作用增强等性状多样性, 为苹果生产提供了新品种,也为苹果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珍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研究‘水晶梨’、‘丰水梨’的细胞解剖学结构,试图为梨树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进化提供理论依据。以‘水晶梨’、‘丰水梨’与对照品种‘酥梨’的新梢木质部细胞为试材,对3个梨品种的导管分子、管胞分子以及纤维分子等细胞解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晶梨’较‘丰水梨’和‘酥梨’导管细胞上的纹孔大且致密,畸形导管明显比‘丰水梨’和‘酥梨’少。‘丰水梨’导管分子的最大直径较‘水晶梨’和‘酥梨’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端尾长度较‘水晶梨’和‘酥梨’短,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纤维分子长度较‘水晶梨’和‘酥梨’无显著差异;纤维分子直径较‘水晶梨’和‘酥梨’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与‘酥梨’相比,‘水晶梨’导管的横向运输能力强,‘丰水梨’导管的纵向运输能力强,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它们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和脱萼率,筛选出适宜的授粉品种,选用’黄冠梨’、’雪青’、’翠玉’、’早酥’、’苹果梨’5个梨品种为授粉品种,以生长健壮、盛果期’玉露香梨’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测定不同授粉组合的坐果率、果实内外在品质等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黄冠梨’授粉坐果率最高,果形指数最小,果实偏斜度小,果形端正,果个大,可溶性固形物高,果实内外品质显著优于其他授粉品种。综合考虑认为,’黄冠梨’是景泰地区’玉露香梨’最适宜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6.
‘砀山酥梨’芽变‘97-05-9’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7份梨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引物进行扩增,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砀山酥梨’与营养系变异‘97-05-9’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归为一类。且‘砀山酥梨’与其营养系变异‘97-05-9’有14个引物扩增出18条特异性条带,变异位点较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灵武长枣’果实裂果特性的研究,以期为‘灵武长枣’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大田10年生‘灵武长枣’果实,在室内采用果实浸泡法,测定不同着色程度和大小果实的吸水量、吸水率、裂果率、裂果指数等,研究‘灵武长枣’果实裂果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灵武长枣’果实的吸水量、吸水率呈下降趋势,而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呈上升趋势。‘灵武长枣’全红果总吸水量比75%着色果的多、果实裂果率大,裂果指数是75%着色果的1.49倍,裂果严重。4种果实大小等级‘灵武长枣’果实的总吸水量顺序为:一等果二等果三等果四等果;三、四等果的裂果率大于一、二等果,而一等果的裂果指数最大(0.664)。果实裂果发生与其水分吸收密切相关,果实吸水的关键时期在前24 h。全红果与果个大的果实吸水量大、裂果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8.
石细胞含量的多少是影响梨果实口感关键因素之一,而木质素是梨石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RX)是合成木质素关键的酶。为了探索CAD和PRX基因在‘库尔勒香梨’石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测定梨果实石细胞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并运用亚细胞定位与瞬时表达技术进行PsiCAD1和PsiPRX6的功能验证。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在30~80 DAF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通过RT-qPCR发现PsiCAD1、PsiPRX2、PsiPRX6与PsiPRX17不同时期的表达量与果实石细胞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发育趋势一致;通过亚细胞定位技术发现Psi CAD1-GFP与PsiPRX6-GFP融合蛋白荧光信号在细胞膜中表达,推测该蛋白激酶合成后可能在质膜上发挥作用;在梨果中瞬时表达过表达载体中发现PsiPRX6、PsiCAD1过表达下观察到木质素染色与含量均增加,且注射位点的PsiCAD1与PsiPRX6的表达量也有所增加。上述结果初步表明PsiCAD1与PsiPRX6基因参与调控木质素的合成,为进一步了解木质素合成和细胞...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套袋对‘栖霞大香水’梨果实香气的影响,以套双层袋‘栖霞大香水’梨为试材,不套袋果实为对照,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栖霞大香水’梨果实香气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套袋‘栖霞大香水’梨和对照不套袋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套袋‘栖霞大香水’梨检测到3类34种芳香物质,香气物质总量为2671.53 ng/g;不套袋果实检测到3类42种芳香物质,香气物质总含量为10040.14 ng/g。套袋导致‘栖霞大香水’梨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了解永德县荔枝主栽品种‘桂味’与区试品种果实品质表现,为‘桂味’品质提升和品种改良提供建议。采集30个果园的‘桂味’和7个区试品种荔枝果实,测定分析果实品质,并结合品质加权分、经济效益指数对测试品种进行评分排序。调查花期授粉源和气温以分析‘桂味’焦核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永德县‘桂味’荔枝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分别为22.53 g、19.27%和76.61%,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焦核率仅为44.00%,低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经济效益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个优新品种荔枝均优于‘桂味’,依据区试品种荔枝果实品质表现,除‘岭丰糯’外其他品种初步判定引种成功‘。桂味’与大核品种‘怀枝’等混种且花期相遇,推测花粉源和授粉期间长时间低温可能是当地‘桂味’大核化的原因之一,提高‘桂味’焦核率是提质增效的技术关键‘。无核荔’‘、贵妃红’‘、冰荔’‘、仙进奉’引种区试表现较为优异,适合作为永德县荔枝的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茂县(Ⅰ区)、盐源(Ⅱ区)、林芝地区(Ⅲ区)的‘金冠’苹果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测定3种不同生境下叶形态参数、叶片解剖结构参数及叶表皮结构参数等相关指标,从而探讨不同生境下(1950~2900 m)苹果叶片表皮及生态解剖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3个生境‘金冠’叶片长、宽、叶面积变化趋势一致,Ⅰ区Ⅱ区Ⅲ区,而片叶厚度变化趋势刚好相反(Ⅲ区Ⅱ区Ⅰ区)。‘金冠’叶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由一层细胞构成,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界限明显,且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以Ⅲ区最大,Ⅱ区居中,Ⅰ区最小,栅/海比0.95~1.28,Ⅱ区叶片栅/海比最大(1.28)。气孔及表皮毛分布于叶片下表皮,气孔器面积以Ⅱ区最大(428.44 mm~2),Ⅲ区次之(337.32 mm~2),Ⅰ区最小(314.05 mm~2),而气孔器密度最大的是Ⅰ区(397.67个/mm~2),其次为Ⅲ区(389个/mm~2),密度最低的是Ⅱ区(332.67个/mm~2)。Ⅰ区表皮毛较为密集,平均密度为20.67个/mm~2,而Ⅲ区(9.67个/mm~2)及Ⅱ区(8.33个/mm~2)密度则较为稀疏,气孔处于相对开放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红色蝴蝶兰花性状遗传规律,解决国内蝴蝶兰主流品种‘大辣椒’易患煤污病的问题,以‘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和‘0436’(P.‘Red swan’)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1)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花色性状出现了显著的分离,花底色玫红色的深度出现了梯度变化,正反交后代的分离规律基本一致。花底色应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且红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2)蝴蝶兰花心颜色、花纹颜色和叶片性状可能为显性遗传。‘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心颜色、花瓣纹路、花期和叶片性状表现均倾向于‘0436’,可有效解决‘大辣椒’叶片易患煤污病的问题,杂交后代因分泌蜜露造成的煤污病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3)‘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径、花朵数和花序长度平均值均低于双亲,中亲或超亲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扬稻二号’与‘扬稻六号’的抗旱性差异,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籼稻品种(‘扬稻二号’与‘扬稻六号’)为研究对象,检测了叶片的保水力及表皮渗透度,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叶片表面的超微结构,同时检测了耐逆相关基因在干旱处理前后的表达动态。结果表明:在离体情况下‘扬稻六号’叶片的失水率和表皮渗透度都低于‘扬稻二号’;‘扬稻六号’叶片表面的气孔长度小于‘扬稻二号’,但单位面积内的硅质乳突、气孔及气孔周沿乳突数均高于‘扬稻二号’;一部分干旱相关基因在品种间共同诱导表达,如OsPP2C和OsDHN,而另外一部分基因在品种间差异表达,如OsSTPK-1、OsNAC6和OsZF1。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扬稻二号’与‘扬稻六号’的抗旱性差异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京白梨’品质退化的问题,以北京地区‘京白梨’结果树为试材,比较不同秋子梨授粉品种、坐果序位和立地条件(丘陵和平地果园)对‘京白梨’果形和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子母梨’、‘山梨’、‘鸭广梨’、‘金香水’和‘寒红’分别给‘京白梨’授粉,‘山梨’、‘寒红’授粉效果最佳,获得的‘京白梨’果重分别为113.60、110.80 g,果形指数均为0.82;3~5序位坐果率高、果重大,优于1~2序位和6~9序位坐果;山地丘陵果园‘京白梨’果重100.77 g、果形指数0.82,而平地果园果重125.08 g、果形指数0.87,果形指数受立地条件影响。综上所述,为保证‘京白梨’果形的典型性,可配置‘山梨’和‘寒红’为授粉品种,疏果保留3~5序位,并在冷凉山区环境种植。  相似文献   

15.
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杂交后代花部性状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色蝴蝶兰花性状遗传规律,解决国内蝴蝶兰主流品种‘大辣椒’易患煤污病的问题,以‘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和‘0436’(P.‘Red swan’)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1)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花色性状出现了显著的分离,花底色玫红色的深度出现了梯度变化,正反交后代的分离规律基本一致。花底色应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且红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2)蝴蝶兰花心颜色、花纹颜色和叶片性状可能为显性遗传。‘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心颜色、花瓣纹路、花期和叶片性状表现均倾向于‘0436’,可有效解决‘大辣椒’叶片易患煤污病的问题,杂交后代因分泌蜜露造成的煤污病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3)‘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径、花朵数和花序长度平均值均低于双亲,中亲或超亲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氮高效品种‘豫烟9号’和氮低效品种‘中烟100’品种特性差异,进行了苗期生物学特性及氮代谢差异研究。选用‘豫烟9号’和‘中烟100’基质漂浮培养幼苗进行了叶片、根系生物学调查;选用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的水培幼苗进行了氮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幼苗期‘豫烟9号’和‘中烟100’烤烟品种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豫烟9号’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明显高于‘中烟100’。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叶脉,高氮条件下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低氮条件;无论叶片或叶脉,氮营养液浓度高低,‘豫烟9号’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于‘中烟100’。高氮条件下‘中烟100’叶片硝态氮含量高于叶脉,其他处理叶脉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叶片。无论氮营养液浓度高低,‘豫烟9号’叶片氮含量和SPAD值均明显高于‘中烟100’。由此看来,‘豫烟9号’的物质合成和氮素同化积累能力均明显高于‘中烟100’。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对‘灵武长枣’栽培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在采收期分别于5个‘灵武长枣’种植基地随机采集果实,测定其纵径、横径、单果重等,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平均单果重为13.67 g,变幅在7.65~24.83 g;平均纵径为43.54 cm,变幅在34.12~56.42 cm;平均横径为26.76 cm,变幅在21.89~33.03 cm。单果重变异最大,果实横径变异最小;单果重与纵径、横径成线性正相关。‘灵武长枣’果实形状为典型长椭圆形,果个大小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红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西兰红梨是红梨中的优良品系,综合性状优良,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栽培推广价值。以‘满天红’、‘美人酥’、‘红酥脆’3个红梨品种为主要对象,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采前落果严重、着色不良等问题,从着色基础理论研究,果实中营养元素含量测定研究,重金属胁迫对新西兰红梨影响研究,栽培技术研究4方面综述了新西兰红梨研究进展的有关情况,讨论了研究进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种植香蕉抗(耐)枯萎病品种是阻止香蕉枯萎病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抗病品种生长特性、种植技术与传统品种不同,影响到新品种的推广。本研究开展了香蕉抗病新品种‘桂抗2号’在海南试种试验,调查其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为新品种在海南的推广打下基础。结果表明,‘桂抗2号’在琼北种植的生育期为398 d,比对照品种长44 d,而且株高、叶片数、茎围等性状生长速度也慢于对照,但果梳数、果指数、第三梳单果重、果指长度、果指粗度等主要果实性状接近或优于对照品种,实际亩产显著高于对照,抗病性显著优于对照。因此,‘桂抗2号’可以作为适合海南种植的香蕉抗病品种,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20.
‘夏黑’葡萄果实膨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黑’是南方无核葡萄避雨栽培的主栽品种,由于其三倍体核不育性,生产上常需膨大处理。为探寻一种省力又有效的膨大处理方案,研究比较了1次膨大与2次膨大处理的方案,探讨不同处理时期、试剂配比和浓度对葡萄果实膨大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夏黑’2次膨大处理在盛花期用浓度为30 mg/L的GA3溶液浸果,15天后使用GA320 mg/L+CPPU 3.5 mg/L进行第2次膨大处理,果实穗重达400 g,粒重6.3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4%。1次处理在盛花后3天左右,使用GA350 mg/L+CPPU2.5 mg/L对果实进行1次浸果处理,穗重400 g,粒重5.56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