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针对当前中国乡村地区存在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农村需求严重不足等问题,探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方法】课题组概述了国内外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现状,从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切入,对乡村信息缺乏管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乡村建设缺乏资金、村民受教育水平不高、数字化设备研究落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整合利用信息、增加财政投入、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研究等解决对策,探讨通过数字乡村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结果与结论】只有加强数字化农村建设,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才能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从而为构建数字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双君  张雷 《南方农机》2023,(22):38-41
【目的】数字农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增产、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吉林省数字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对吉林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结果】吉林省数字农业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缺少专业人才、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力度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研究团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分别是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数字农业领域人才、健全数字农业协同发展机制、政府加强经济职能建设等。【结论】通过解决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融合,实现数字农业可持续发展,助推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3.
李梓瑜  杨玉玲  鲍天源 《南方农机》2024,(2):107-110+126
【目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是推动农业产业振兴的关键支撑、实现农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方法】课题组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视角切入,系统梳理中国农村信用体系的演进路径和建设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涉农金融机构主导和“政府+人民银行”主导三种模式。【结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共创建、树典型四条路径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四者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横向推动多方力量交融协同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纵向为征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结论】农村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源源动力和资金保障,但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工作还存在权责不清、信息共享、“数字鸿沟”等问题,应通过厘清职能边界、引入科技力量、链接治理机制、拓宽征信场景等方式推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精准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以文旅产业集群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振兴文旅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课题组基于复杂系统视域,探讨了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文化产业的复杂适应性以及产业综合体内部的复杂交互性,详细阐述了文旅产业集群的4个演化阶段:主导产业发展的规划起步阶段、专业集聚凸显的建设发展阶段、旅游标识形成的聚集形成阶段、文化创新扩散的优化升级阶段;并系统分析了乡村文旅产业集群形成的4个动力机制:政策导向激励机制、政府规划推动机制、产业竞争适应机制、产业合作协同机制。【结果】文旅产业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政策供给导向、地方政府主导、资源扶持支撑、共同富裕承诺实现等一系列振兴行动,可以全面激发乡村文旅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推行河长制以来的成效及其内在原因。【方法】基于塔里木河流域实施河长前后8a数据,采用断点回归模型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河长制对塔里木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具有正向作用,但对河道水质提升效果较小,每年仅提升1.4%,重度污染每年仅降低0.8%;原因在于起步较晚导致政策出现早期失效、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权责落实错位、群众参与度低等。【结论】未来应进一步落实责任分担机制;创新利益联结与群众参与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主体创新、监督方式创新、评估指标创新等方面协同推进,切实推动河长制对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孔令蕾  张锁荣  陈国炎  曹健  唐明 《南方农机》2023,(20):183-185+189
【目的】针对“数控技术”课程偏重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的方式,提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能人才。【方法】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以“数控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以新工科课程建设改革为指导,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理清设计教学改革思路与内容,合理分配校企教师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作为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能人才的培养。【结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应用型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显著。【结论】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企业岗位入职率,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促进社会就业稳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小梅 《南方农机》2023,(10):124-126+133
【目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生活需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方法】笔者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了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民主体生态意识淡薄、乡村治理投入不足、生态治理法制体系不健全等多种困境,并提出了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路径。【结果】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加强政策引领,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社会企业提供支持,从而优化我国生活环境,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促使乡村焕发新生机、新活力,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乡村。【结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燕婉  张细幺  陈颖丽  陆靖 《南方农机》2023,(18):113-116
【目的】文化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当前乡村文化人才缺失、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应用较少、文化特色产业得不到更好发展等同质化问题。【方法】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走访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方式,对江苏省无锡市的部分乡村群众进行调查,总结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措施。【结果】文化场所是群众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但是没有去过的人数占比较大,存在文化活动场所设施不够完善、乡村创新型人才缺口大、创新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重视乡村文化队伍培养、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结合等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促使城乡居民走向共同富裕。【结论】乡村振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注重乡村文化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梁梦冰 《南方农机》2023,(11):96-99
【目的】提升广西火龙果品牌,推进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改善。【方法】运用两微媒体、电商平台、口碑软件等,促进品牌的建立和宣传;提升火龙果产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制定与实施火龙果产业相关标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出了创新投入方式、增大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宣传等广西水果产业的发展措施。【结果】以火龙果的品牌发展建设推进广西水果产业链的发展,将广西水果品牌建设、水果产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推动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承德既是农业大市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将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是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承德市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现状,研究分析承德市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引导、完善政策激励、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搭建合作平台、提高融合意识,发挥科技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培养体系,强化品牌打造、加强政策宣传等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探讨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承德路径,打造具有承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庞烨明  王航 《河北农机》2023,(22):61-63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南阳市作为农业大市,其农业发展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南阳市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引进数字农业人才、完善农业政策和增强政府支持、开拓和优化农产品市场渠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完善农村数字化服务体系等重点发展策略,为提升南阳市农业的数字化水平,促进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河南省南阳市作为“中州粮仓”,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探寻数字化赋能南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对推进南阳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玉琼  陈一君 《南方农机》2023,(10):117-120
【目的】农业中小型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主体,由于其在组织管理形式、生产加工工艺、产品特性等方面与其他产业相比有所不同,因此增加了其财务核算的难度,研究农业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方法】研究小组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中小型企业财务核算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其在财务核算中面临的问题,并从财务核算制度、市场体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人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促进我国大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同步发展,推动农业企业财务核算的整体进步。【结论】农业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李筱芃  陈慧英 《南方农机》2023,(11):87-91+95
【目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乡村旅游业提质升级的关键转型期。尽管乡村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仍面临着规划雷同滞后、服务水平参差、附加价值低下等问题,亟需一种切实有效的乡旅融合创新方法。【方法】课题组通过诠释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结合乡村旅游产业现状,以微观案例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袁家村的乡村旅游机制创新,聚焦其对“乡土性”本质的内植与外化,详细阐述了其规划机制、运营机制、融合机制的创新途径,综合分析了基础条件并不优越的村镇如何凭借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村内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结果】将乡村旅游的核心——“乡土性”进行有效的内植与外化,辅以领导班子的智慧与全体村民的积极配合,可以打造合理有效的乡村旅游创新机制。【结论】袁家村精神是值得发扬的,袁家村智慧是值得借鉴的,袁家村模式是可复制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袁家村能够为其他乡村旅游地提供规划借鉴与启发思考。  相似文献   

14.
吕若南  孙鹏 《南方农机》2022,(17):117-119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新兴的文化发展趋势,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提供多种优势,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题组针对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数字素养不足、文化内容无法满足群众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优化乡村文化产品的内容和传播空间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不断深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场域正逐渐向农村转移,数字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重要支撑。通过利用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治理、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振兴、治理转型和共同富裕。然而,当前广大农村地区面临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专业化人才匮乏、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以及数字政策保障有缺位形成的现实挑战,制约着数字技术与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未来还需要不断强化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才作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关键力量,也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通过深入剖析当前乡村振兴人才在培训、示范、机制作用下的培养成效,针对现存的政策需求差异、联系服务不足、跟踪交流欠缺等问题,从问题导向、优化服务、成果转化三方面提出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进一步推动政府为乡村振兴招引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促进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刘盈  刘忠艳 《南方农机》2023,(16):99-103
【目的】助推农业企业绿色创业对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课题组基于推拉理论,探讨农业企业绿色创业的拉力、推力和阻力三者共同作用的驱动力研究。【结果】推动绿色创业主体在乡村创业及生活居住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和进展,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针对乡村绿色创业主体所需资源方面,政府给予相关扶持,切实解决了乡村绿色创业方面的问题。【结论】通过继续加大绿色创业政策力度、建立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绿色创业保障体系和营造浓厚的绿色创业文化氛围等对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金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机法规政策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从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农业机械投入的多元化;积极创新服务机制,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扩大农机使用范围;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完善农机化推广体系;强化安全质量监管,健全农机化安全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金华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振兴已是必然趋势。数字技术助推三晋大地乡村振兴事业不仅对建设山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重要现实意义,还为新形势下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与完善乡村现代设施、加强数字人才引进与激发乡村主体活力、创新宣传推广方式与打造乡村品牌效应等措施,针对性解决山西乡村振兴中存在的数字基础设施匮乏、数字乡村储备人才不足和数字乡村品牌宣传欠缺等现实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提高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方法】以山东省平原县为例,分析了县域内河道现状和自身特点,归纳总结了目前在河道生态环境以及河道水利建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结果】平原县河道运行管理存在生态环境恶化,建筑物配套不完善,河道淤积严重,管理缺乏统一性、协调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要从提高水系规划设计起点、加强资金争取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加强河道运行管理、生态与水利工程治理相结合、促进“管养分离”常态化五方面加强河道治理建设。【结论】平原县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走出了一条“安全、资源、生态”的河道管理之路。本文为丰富城市中小型河流河道综合治理和日常管理技术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