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了解菊花的株高和叶形等性状的遗传特点可以为菊花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性状差异显著的切花菊品种‘Q1-81’和‘蒙白’进行正反交,得到F1分离群体,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株高和叶形相关的7个性状分别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 7个性状在正反交杂交后代中均出现超亲个体且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2)叶片宽度、最深缺刻深度、株高、节间长度和节间数的表型值在正反交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母体遗传效应,而叶片长度和缺刻数正反交后代间无显著差异。(3)正交中,叶片长度符合B-1模型,最深缺刻深度和缺刻数符合A-1模型;反交中,株高符合B-1模型,最深缺刻深度和节间长度符合B-3模型,缺刻数符合B-4模型;叶片宽度和节间数等其他性状均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初步明确菊花正反交株高和叶形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主基因效应,对菊花的亲本选配和杂交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具有优良观赏性状的萱草新品种,以大花萱草‘黄油花’(H.‘Gleber’s Top Gream’)为母本,‘粉秀客’( H.‘Pink silk ruffle’)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一些发生性状分离的杂交后代,对后代株系中性状较稳定的4个株系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和核型分析进行了杂种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遗传了父母本的形态学特征;双亲及其4个杂交后代均为二倍体(2n=2x=22),后代核型特征多介于父母本之间,以2B型为主。从形态学、细胞学方面证明杂交后代整合了亲本的遗传物质和表型特征,确定为真杂种,为利用大花萱草选育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具有优良观赏性状的萱草新品种,以大花萱草‘黄油花’(H.‘Gleber’s Top Gream’)为母本,‘粉秀客’(H.‘Pink silk ruffle’)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一些杂交后代,从中选出性状较稳定的4个杂交后代,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和核型分析进行了杂种鉴定。结果表明:4个杂交后代均遗传了父母本的形态学特征;双亲及其4个杂交后代均为二倍体(2n=2x=22),后代核型特征多介于父母本之间,以2B型为主。从形态学、细胞学方面证明杂交后代整合了亲本的遗传物质和表型特征,确定为真杂种,为利用大花萱草选育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两系杂交旱稻优质育种中最佳的亲本选配。以两系不育系‘绿102S’、‘绿旱1S’为母本,耐旱中籼稻鉴定材料‘13NJ103’、‘13NJ108’、‘13NJ113’和‘13NJ114’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设计研究8个杂交旱稻组合的长宽比、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糊化温度、胶稠度6个主要米质性状的差异性、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以长宽比为评判标准,母本‘绿旱1S’的米质达到1级标准,‘绿102S’达到2级标准,父本均为2级标准,杂交后代除了A1B3外,其他组合均为2级标准;以垩白度和垩白率比为评判标准,亲本只有‘绿旱1S’、‘13NJ103’和‘13NJ114’米质达到2级标准,且它们的杂交后代米质也达到2级标准;以直链淀粉为评判标准,所有亲本米质本均达到2级标准,并且后代A1B3达到1级标准。以相同母本与不同父本进行杂交,得到后代的长宽比绝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以相同父本‘13NJ108’与不同母本分进行杂交,得到后代的垩白粒率均达到100%,表现出超低亲分离现象,其他米质性状表现规律不一致;各米质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绿旱1S’、‘13NJ113’和‘13NJ114’在改良米质外观品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绿102S’、‘13NJ113’和‘13NJ114’在改良米质蒸煮品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遗传力结果表明,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受基因型效应影响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小,而垩白度、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受基因型效应影响较小,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甘蔗新品种‘粤糖09-13’(海蔗22号)作为亲本材料配制组合进行杂交育种的潜力,以‘粤糖019-3’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与其它品种配制10个杂交组合,对后代群体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锤度、丛重和锤重这6个性状进行表型变异、方差、遗传力、相关性和配合力等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个杂交组合锤重平均变异系数(40.692%)最大,最小的是株高(7.87%);‘粤糖09-13’做母本时,6个性状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对杂交后代群体性状的平均遗传力(58.63%)最大。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粤糖09-13’作为母本时除有效茎效应值为负值外,其余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效应值都为正值。在甘蔗杂交育种中,选择‘粤糖09-13’做母本,杂交后代群体分离大,适合选择优良的后代。本研究结果为‘粤糖09-13’在配制杂交组合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得到参试品种果肉脆度的遗传传递力指数和估算组合传递力及狭义遗传力,用‘瑰宝’作测试品种,计算每个参试品种的遗传传递力指数,用亲子回归系数估算法,计算不同组合脆肉性状的组合传递力和狭义遗传力。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瑰宝’作父本时,3个品种的脆肉性状遗传传递力指数为‘秋红’最大,‘奥山红宝石’次之,‘玫瑰香’最小;‘瑰宝’作母本时,其后代果肉脆度与父本关系较大,7个品种的脆肉性状遗传传递力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秋红’、‘皇家秋天’、‘粉红太妃’、‘粉红葡萄’、‘无核白鸡心’、‘达米娜’、‘玫瑰香’;通过不同杂交组合的组合传递力比较发现,软肉品种和特脆品种杂交>脆肉品种和较脆品种杂交>较脆品种和软肉品种杂交,亲子回归系数估算,葡萄脆肉质地的狭义遗传力h2=0.9816,说明脆肉性状遗传能力较强。葡萄品种脆肉性状的遗传力和杂交组合传递力的估算对葡萄育种选择选配亲本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连南县内涡水、黄连、大龙不同地方的共66份栽培型古茶树资源为材料,对茶树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叶身、叶缘等24项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连南66份茶树资源24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1.86%,其中叶基变异系数最大(92.90%),侧脉与主脉交角最小(12.02%)。24个叶片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10,多样性系数均较大,叶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其值为2.08,叶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其值为0.59。基于24项叶片表型性状,66份茶树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0时聚为5类,存在丰富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烟草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是叶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烟草种质资源中,普遍存在有无叶柄两种类型。本研究以无叶柄的烤烟品种‘K326’和有叶柄的晒晾烟种质‘枯斑三生’为亲本,杂交获得F_1,进而构建F_2、BC_1F_1和BC_2F_1群体,利用烟草‘430K’SNP芯片对147个BC_2F_1个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开展烟草叶柄有无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定位。结果表明,普通烟草有叶柄性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初步将控制烟草叶柄有无的基因TP1定位在烟草第5号连锁群上,与标记M5-83共分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烟草叶柄相关基因,揭示烟草叶柄遗传机制和发育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酢浆草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利用效率,对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酢浆草种质资源圃收集的50份秋植酢浆草属种质资源的14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计算其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并运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其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50份酢浆草属种质资源类型丰富,性状差异显著,变异大且多样性程度高。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1.89)大于质量性状(0.90),其中花瓣长度的多样性指数最高(2.08);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91%~96.56%,以单花数量最大,其次是叶柄粗度。在主成分分析中,筛选出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72.76%的8个因子来评价参试材料,贡献率较大的小叶宽度、花瓣宽度、叶柄颜色、花序类型、花瓣长度、株型、花瓣形状、叶厚度、叶形、植株冠幅、花着生方式、叶上表面绒毛等12个形态性状是造成酢浆草属植物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17时可将50份资源分为5个类群,其遗传聚类与叶柄有无、花序类型、花着生方式、株型、叶形等性状关系密切。其中类群Ⅰ包含38份,类群Ⅱ包含7份,类群Ⅲ仅有1份,类群Ⅳ和Ⅴ分别包含2...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提高云南香蕉优异种质的保护和利用。对49份香蕉种质的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并对数据进行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香蕉种质间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发现31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8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片表型性状间互相影响,关系密切。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8个叶片表型性状简化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80%,反映了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对49份香蕉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遗传距离为10时香蕉种质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丛生野生蕉、大蕉和粉蕉、野生蕉、香芽蕉,同时发现叶姿、叶柄基部边缘形状、叶柄基部斑块颜色、叶柄槽形状是区分不同类群的主要性状。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多样性丰富,分析筛选得到的11个性状为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红色蝴蝶兰花性状遗传规律,解决国内蝴蝶兰主流品种‘大辣椒’易患煤污病的问题,以‘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和‘0436’(P.‘Red swan’)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1)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花色性状出现了显著的分离,花底色玫红色的深度出现了梯度变化,正反交后代的分离规律基本一致。花底色应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且红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2)蝴蝶兰花心颜色、花纹颜色和叶片性状可能为显性遗传。‘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心颜色、花瓣纹路、花期和叶片性状表现均倾向于‘0436’,可有效解决‘大辣椒’叶片易患煤污病的问题,杂交后代因分泌蜜露造成的煤污病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3)‘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径、花朵数和花序长度平均值均低于双亲,中亲或超亲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杂交后代花部性状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色蝴蝶兰花性状遗传规律,解决国内蝴蝶兰主流品种‘大辣椒’易患煤污病的问题,以‘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和‘0436’(P.‘Red swan’)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1)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花色性状出现了显著的分离,花底色玫红色的深度出现了梯度变化,正反交后代的分离规律基本一致。花底色应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且红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2)蝴蝶兰花心颜色、花纹颜色和叶片性状可能为显性遗传。‘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心颜色、花瓣纹路、花期和叶片性状表现均倾向于‘0436’,可有效解决‘大辣椒’叶片易患煤污病的问题,杂交后代因分泌蜜露造成的煤污病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3)‘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径、花朵数和花序长度平均值均低于双亲,中亲或超亲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规律,进而拓宽优良株型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12份不同叶形结构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2份F1杂交种为试材,在2个生态环境下,花期采用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对其穗三叶叶长、叶宽、叶夹角、叶向值及叶面积进行遗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穗三叶叶长、叶宽及叶向值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调控,其次是显性效应,同时还兼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或母体×环境互作效应等遗传体系的调控,育种改良中宜在早代对其进行选择;叶夹角主要受基因的母体效应调控,其次是加性效应,另外还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及母体×环境互作效应影响,育种中宜选择叶夹角较小的材料作为母本进行改良;叶面积只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及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调控,其应从较晚世代中进行遗传选择。(2)除父本叶长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外,父本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母本全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且这5个叶形相关性状的全部特殊配合力间差异极显著。(3)从相应自交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发现,‘锋1999马’和‘锋1913硬’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有利于组配出叶片大小适中及株型紧凑的优良耐密高产F1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三叶5个叶形结构的遗传效应不尽相同,相应亲本5个叶形结构的一般配合和特殊配合力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玉米叶形结构遗传改良上应按照相应性状的遗传特征选择对应改良策略进行改良,并根据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亲本有目的地组配杂交组合,提高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效率。本研究为进一步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机理及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对34份亲本为‘PR107’和‘合口3-11’的人工杂交组合F1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杂交F1代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50.18%之间,多样性指数在3.42~3.53之间,总体上表型性状表现不够丰富;相关分析发现产量与叶片横切面形状显著负相关(-0.351*),与小叶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0.352*);杂交F1代产量和树围平均水平略低于中亲值,杂种优势指数均处于65.58%~105.31%之间,亲本组合杂种优势属中等水平。利用9对多态性引物分析杂交子代,每对引物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3个,Shannon’s指数(I)、观测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在0.076 6~1.084 5、0.331 5~0.970 6、0.029 4~0.636 7和0.029 0~0.657 0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70~1.0之间,聚类结果可以将杂交F1代分为2大类。总体来看,杂交子代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表型变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8):2712-2718
为了研究蝴蝶兰花部性状遗传规律,以‘0314’、‘Red swan’和‘Ney Shan Gu Niang’蝴蝶兰为母本,大唇瓣蝴蝶兰‘Big foot’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组合F_1代群体的花部性状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F_1代群体中出现了双亲都没有的几个重要的花部性状,主要表现在花色、花部纹案、唇瓣等方面。F_1代花色性状或高于或低于双亲,出现了花色更为纯正、颜色更深的后代,表现超亲遗传的规律;花瓣纹案方面,F_1代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纹案变化,如均匀斑点和不均匀斑块;F_1代大唇瓣与普通唇瓣比例为1/4~1/3,表明大唇瓣性状为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6.
优化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冠层光合效率。第三期超级稻品种‘Y两优2号’(YLY2)是由父本‘远恢2号’(YH2)与母本‘Y58S’杂交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YLY2’与其父本‘YH2’叶片均具有低叶绿素含量的特性。为鉴定控制‘YLY2’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以‘YLY2’构建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构建了该群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通过多年测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开展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本研究鉴定出了控制叶片SPAD的15个潜在QTL,并确定了其遗传效应值。研究发现的15个QTL中有4个与以往的研究位于相似位点,同时也发现了全新QTL位点,为鉴定控制‘YLY2’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基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SPSS软件,对82种耐寒睡莲栽培品种进行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性状间R型聚类分析和品种间Q型聚类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观赏性评价。结果表明,表型性状中,花色分布频率差异小(σ=8%),花色丰富度高;褶皱星芒状和牡丹形这两种观赏性评分较高的花型仅占比9%。数量性状中,花瓣数在耐寒睡莲品种间变异系数高达0.43,品种间差异最大,具有较强的杂交遗传改良的潜力。R型聚类分析中,花药颜色和叶片背面颜色距离最近,相关度最高,其他性状则距离较远。Q型聚类分析中,82种耐寒睡莲品种在欧式距离为23.5时聚成两大类,欧式距离为18.5时进一步聚成六小类。观赏性评价中,13种耐寒睡莲(‘美洲之星’,‘黑公主’,‘黄查林’,‘克莱得’,‘金奖’,‘红蛋白石’,‘佩里红星’,‘活力玫瑰’,‘紫珍妮’,‘戴维斯’,‘晨曦’,‘苏丹’,‘圣女白’)为Ⅰ级品种,花色多为鲜艳,花瓣数较多,有很高的观赏及园林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为耐寒睡莲种质资源利用、品种选育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800-3809
文昌锥是海南文昌特有锥属植物,地理分布小且现存数量少。为了解文昌锥叶片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文昌锥7个自然居群叶片的9种叶片表型性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文昌锥9种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十分丰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96~2.10,均值为2.05;文昌锥叶片表型变异在居群内较高,但是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自然居群间;CY、BC、CBX、LFT和MS是选择大叶文昌锥的优势自然居群,XS是选择小叶文昌锥的优势自然居群;文昌锥叶片表型性状间相关性很高,主成分分析把相关性极显著的文昌锥叶片表型指标可以综合概括成叶片大重、叶形指数叶厚、叶柄长以及叶薄等四个主成分因子。本研究可以为文昌锥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以及未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使用9条ISSR引物,对由丽穗凤梨‘Chariotte’、‘Margot’、‘Condor’、‘Poelmanii’和‘White Line’为亲本的5对杂交组合获得的13个优异杂交后代指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8个,多态性比例为78.57%,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 on信息指数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0579~1.9942、0.0548~0.4985和0.1283~0.6917;亲本及杂交后代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能把杂交后代与亲本明显区分开。本研究为丽穗凤梨早期品种鉴定以及品种改良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优质米业对云南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边疆民族的脱贫具有重要作用。‘滇屯502’是云南优质香软米生产的主要品种,也是香软米品种改良的主要香稻资源,但对于‘滇屯502’香味性状的遗传规律迄今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水稻香味基因badh2特异引物,结合米粒咀嚼法,分析了‘滇屯502’香味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杂交后代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滇屯502’的香味性状受核隐性基因badh2控制,其遗传分离比例不受细胞质基因背景和种植环境差异的影响。对F2单株和F3株系分析,虽未发现与香味性状明显相关的农艺性状,但具香味性状的单株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有效穗和结实率均低于无香味性状的,尤其是F3香味株系更明显地表现出穗实粒数少、结实率低、产量低的特性。本研究结果为开展‘滇屯502’品种改良和提纯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