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阳冰糖橙果园营养状况与果实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冰糖橙园土壤养分对其树体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湖南省麻阳县冰糖橙产区为研究对象,2011—2015年对该县9个代表性果园持续进行了土壤、叶片和果实矿质营养分析、果实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麻阳冰糖橙产区土壤pH接近适宜值,土壤中有机质、多数大量和微量矿质养分含量适宜或过量,而有效锌含量缺乏。麻阳冰糖橙产区树体氮、锰、铜、硼、钼含量适宜,磷、铁含量过量,而钾、锌、钙、镁含量缺乏,不同果园间树体养分差异较大;果实中氮和钾含量较高,且与土壤中、叶片中氮钾含量相对一致。麻阳冰糖橙果实大小差异明显,果实直径与果皮厚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和维生素C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土壤与叶片中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锰、钙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与果实中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酿酒葡萄产量、品质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对河北省昌黎县不同产量、品质的赤霞珠葡萄园的叶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低产低质葡萄树体K、Zn含量较低,树体Mg缺乏是3种园区都存在的问题,低产低质园树体Fe含量明显偏低;中、低产低质葡萄园土壤有机质、水解N、有效P、K、Zn较低,3种园区土壤交换性Mg含量均较低。高产优质园,土壤N、K、Mg与叶柄相应元素之间为正相关,中产低质园,土壤N、K、P、Mg、Zn与叶柄相应元素之间为正相关,低产低质园,土壤K、Mg、Zn与叶柄相应元素之间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不同产量香梨园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分析库尔勒垦区不同产量香梨果园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情况及与产量的相关性,为库尔勒垦区香梨园实施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连续3年在库尔勒垦区二十九团、三十团共选择香梨果园78个,按照采样标准在8月20~25日期间统一采集0~30 cm、30~50 cm和50~80 cm土层土壤养分及香梨树叶片营养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0~30 cm土层中,高产园土壤中的有效铁、有效锌与低产园的差异较显著;在30~50 cm土层中,高产园土壤中有效铁与低产园的差异较显著;在50~80 cm土层中,高产园土壤中的有机质、钙离子、有效铁与中产园的差异较显著,有效铁、有效锰与低产园差异较显著。(2)高产园香梨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在0~30 cm、50~80 cm的土层中相关性较显著,中产园香梨产量与土壤pH值在50~80 cm的土层中相关性较显著,低产园的产量与土壤中有机质、钙离子在0~30 cm土层中的相关性较显著。(3)高产园叶片中磷元素与低产园的差异较显著。(4)高产园香梨产量与叶片中镁、铁呈较显著负相关性,低产园产量与叶片中钙、锰呈较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连续3年开展不同施肥水平对柠檬幼树养分含量及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期筛选出柠檬幼树适宜的经济施肥量。每株每月分别施用柠檬幼树专用肥0(CK)、10、20、40、80、160 g,测定各处理叶片、果实、果皮、果肉的矿质养分含量,每年统计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探讨施肥量对矿质养分吸收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叶片和果实N、Mg、Zn、Mn、Cu、Fe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P、K含量先降低后增加,Ca、Mg、Fe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施肥处理3年总产量表现为40 g>20 g>10 g>80 g>0 g>160 g;肥料用量为40 g时的产量和品质最佳,其产量是对照的9.62倍,可食率、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分别增加26.97%、7.37%、38.21%、21.57%、39.38%。综合考虑植株的养分、产量和果实品质情况,推荐柠檬幼树生长中每株每月施用柠檬专用肥40 g。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新疆莎车县巴旦木主栽区不同土壤质地下巴旦木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水平分布特征,笔者分别以沙土和壤土质地巴旦木幼树林和盛果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及0~20、20~50cm深度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分析莎车县巴旦木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长时期土壤肥力状况及对矿质营养元素利用需求模型。结果显示:沙质土壤巴旦木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水平较低,土壤速效钾、有效硫与钙含量丰富,镁浓度适中;壤土巴旦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缺乏,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硫与钙、镁含量丰富,微量元素中有效锌缺乏;壤质土全氮、有效磷、镁、铜、铁含量均高于沙质土,沙质土微量元素铜、锌、铁、锰含量均缺乏;而巴旦木不同发育期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几乎一致;巴旦木不同树龄叶片在展叶期-果实膨大期-采收期的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巴旦木对大量元素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果实膨大期和采收期;展叶期主要以吸收全氮、速效钾为主,膨大期主要吸收速效氮和有机质为主;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果实采收期,并且主要以吸收铁、锰元素为主,锌次之;膨大期以硼为主,其它微量元素吸收较少。根据平衡施肥的原则得出:巴旦木果实膨大期和硬核期以增施氮磷肥为主,在硬核期以增施钾肥为主,期间适当补充树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在采收后或次年年初施足有机肥和氮肥。  相似文献   

6.
为茶园氮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4个不同氮素营养水平(N0、N1、N2、N3)下茶树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不施氮(N0)处理相比,适宜施用氮肥可以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量,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改善;亦提高了茶树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并且均在N1或者N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氮素水平下茶树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合理施用氮肥对于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不同中间砧嘎啦苹果幼树的树体形态和不同径级根系养分分布特征,揭示树体矮化与根系矿质营养分布和积累之间的关系,选取GM256、辽砧2号、SH1、SH6、SH38和SH40矮化中间砧和乔砧的3年嘎啦苹果盆栽幼树为试材,测定树体的形态指标和根系结构特征,将根系分不同径级解析后,测定矿质营养含量和养分累积量。结果表明,与乔砧嘎啦苹果相比,不同中间砧嘎啦苹果的树体高度和干截面积明显减小,致矮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SH38、SH1、SH6、GM256、SH40和辽砧2号。不同矮化中间砧、不同径级根系矿质营养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矮化中间砧嘎啦苹果0.5 mm根系中矿质营养含量最高,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矿质营养含量呈递减趋势,SH38中间砧嘎啦苹果根系对K和Mg的吸收能力较强,SH1中间砧嘎啦苹果根系对Cu、Fe和Zn的吸收能力强。GM256中间砧嘎啦苹果各径级根系中P、Ca、Fe累积量以及直径3 mm粗根中的K、Mg、Zn累积量最高,辽砧2号直径3 mm细根中的K、Mg和Zn累积量高于乔砧和其他中间砧。生长势较弱的SH38、SH1和SH6嘎啦苹果根系养分的累积量较低,可作为冷凉气候苹果产区嘎啦苹果适宜的矮化中间砧。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果园的立地条件、土壤供肥能力以及不同砧穗组合的营养需求特性,以实现苹果的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辣椒果实、果柄干鲜重、N、P、K含量、土壤速效N、P、K含量,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加菌糠对辣椒产量、营养元素吸收和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加菌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辣椒产量,增加营养元素吸收,以微生物组合+菌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施用微生物加菌糠对辣椒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辣椒果实、果柄干鲜重、N、P、K含量、土壤速效N、P、K含量,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加菌糠对辣椒产量、营养元素吸收和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加菌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辣椒产量,增加营养元素吸收,以微生物组合 菌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张进 《科学种养》2013,(9):21-22
河南省西峡县是猕猴桃的适生区,但近几年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如2010年的洪灾,使很多盛果期猕猴桃园多日积水,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有些果园遭受灭顶之灾;2012年夏季连日高温干旱,使部分浇水不便的果园叶片萎蔫,果实发生日灼脱落,不仅严重影响了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使果农的经济收入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枸杞树不同器官氮磷钾吸收规律及其合理施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枸杞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并提出合理的化肥用量,以7年生成龄和4年生幼龄‘宁杞1号’枸杞树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试验研究枸杞年生育期内果实、枝条、叶片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动态,探讨枸杞干鲜果产量及氮磷钾累积动态,提出氮磷钾肥的推荐量。结果表明,枸杞果实、枝条和叶片中养分含量都为N>K>P。枝条中全氮、全钾含量呈双峰“M”型变化,叶片中全氮含量动态呈倒“V”型。各器官中氮、钾含量变异较大,而磷含量变幅较小。枸杞夏果、秋果期干鲜果产量及干果氮磷钾累积动态都呈抛物线型变化,7月和10月中旬为果实养分累积高峰期。枸杞干果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都服从二次曲线关系,幼龄枸杞树化肥推荐量分别为N 431~510 kg/hm2、P2O5 239~282 kg/hm2、K2O 362~379 kg/hm2。氮和钾是枸杞树各器官重要的营养元素,应在养分需求高峰期施肥补充树体的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与种仁品质性状关系,以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7个试验点的‘长林’系列良种林分为对象,分析了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和角鲨烯、维生素E、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油茶栽培区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在32.66%~142.26%之间,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间、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肥和磷钾肥平衡应用是提升油茶林地土壤营养供给能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土壤氮磷比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氮磷比是影响品质性状形成的重要因子,比值在7.60~26.92之间,有利于促进油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本研究可为油茶林地土壤高效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氮水平下茶树/大豆间作对茶叶品质成分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4个氮水平(N0:0 g/kg,N1:0.25 g/kg,N2:0.50 g/kg,N3:1.00 g/kg)和茶树/大豆间作、茶树单作2种种植模式,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茶树/大豆间作显著提高茶叶氨基酸、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了茶多酚的含量,改善了茶叶的营养品质以及产量;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状况.此外,在茶树/大豆间作系统中,与常规施氮水平(N2)下的单作相比,氮肥减施1/2(N1)并未显著降低茶叶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还有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叶品质成分与土壤各营养成分的丰缺显著相关,以有效磷的影响最大.本试验条件下,茶树/大豆间作系统具有在减施氮肥而维持茶叶产量、品质和改良土壤养分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柚园土壤养分及沙田柚品质的影响,试验时间为2018—2021年,选取容县自良镇的沙田柚种植基地作为试验田,并在试验开始前测定试验田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等。选用容县自良镇2017年10月采摘的沙田柚种子为研究种子,对试验田进行区组划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区组平均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得出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提升土壤养分含量、提升沙田柚品质的结论,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油渣和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乌什县核桃(Juglans regia)生产园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常规NPK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油渣(27.3、54.6、81.9 kg/株)和生物炭(168.2、336.4、504.6 kg/株),通过对土壤中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探讨油渣和生物炭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利用乌什县核桃生产园土壤肥力指数(SFI)评价模型评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油渣和生物炭的不同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核桃生产园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含量,其中油渣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油渣的不同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Ca、Fe、Mn和Zn的含量,降低土壤Mg和Cu的含量,生物炭的不同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Ca、Mg的含量,降低土壤Mn和Cu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油渣和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在油渣的不同施肥处理中,施肥量为54.6 kg/株时土壤肥力指数最高,在生物炭的不同施肥处理中,施肥量为168.2 kg/株时土壤肥力指数最高,油渣和生物炭施用过量均会降低土壤肥力指数。因此,本试验得出对核桃生产园土壤肥力提升的最佳施肥量为:油渣54.6 kg/株或生物炭168.2 kg/株。  相似文献   

16.
作物生物量的累积与养分累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养分累积是生物量累积的基础,也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迁移、积累及分配是农作物养分利用的重要过程。通过赤峰市元宝山区番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番茄养分吸收、养分分配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氮肥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不仅可以弥补减少氮肥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还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含量、番茄果实与茎叶中N、P、K养分的比值,通过本试验发现施用氮肥和有机肥都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养分浓度,从而增加番茄的产量。调控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改善番茄果实和茎叶中的养分比,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番茄果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施用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不仅可以促进番茄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还可以减轻因氮肥大量施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说明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养分含量,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单施有机肥在用量、肥效以及养分淋失方面并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等问题,以“生物炭”、“堆肥”“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土壤性质”、“农作物养分”等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等网站搜索相关文献归纳并总结。结果表明:(1)生物炭能够改善堆肥的腐熟程度,增加微生物群落的丰度,降低有机肥中养分流失的风险,从而有效减少传统的堆肥对环境的影响;(2)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后,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并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还能为土壤中的生物和微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质及环境;(3)二者配合施用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其氮、磷、钾含量,但不同农作物对其响应不同。生物炭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提升土壤肥力和植物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效果随施用比例、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等因素的不同而异。本研究可对畜禽粪便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蓬莱产区梅乐葡萄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片、花/果实中矿质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梅乐葡萄的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2018-2020年连续以蓬莱产区16个固定配方施肥条件下的梅乐葡萄为研究对象,每个配方肥选择4个果园,共计192个梅乐葡萄园,比较不同生育期叶片、花/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法筛选影响果实矿质营养含量的主要叶片养分因子.叶片Fe、B和花/果实N、P、K、Mg、Fe、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且不同生育期间差异显著.叶片Mn、Cu和果实Cu含量均表现为转色期>成熟期>盛花期,且各生育期间差异显著.除盛花期N、Ca、Mg、成熟期Cu、全生育期Mn外,其他叶片与花/果实矿质元素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N、Ca、Mo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Fe、Mn、Zn、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P、K含量在盛花期和转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Mg、Cu含量在盛花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转色期、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存在相似性和特异性,可能是由叶片和果实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协同或拮抗作用造成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和果实各元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期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K、Fe、Zn、Cu、B是梅乐葡萄花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盛花期-转色期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中Ca、Mn、Cu含量均显著提高.在梅乐葡萄果实成熟期,叶片中N、P、K、Ca、Mg、Mo极显著高于果实,其中Ca、N、K含量较高,说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对Ca、N、K的需求量高于其他矿质元素.综上,可以通过调控花前叶片中P、K、Ca、Mg、Fe、Zn、Cu、B、Mo水平调控花中P、K、Fe、Cu、B含量;由于叶片中的Ca不易有效转运至果实中供其利用,因此Ca应有针对性地直接施用于幼果上.转色期,可通过提升叶片中Mn、Cu水平调控果实中Mn、Cu含量.成熟期,可通过提升叶片N、K、Ca水平调控果实中P、K、Zn、Mn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特征及碳(C)、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比,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水田、旱地、草地、林地土壤养分在表层(0~20 cm)的分布情况及差异性。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为丰富,而土壤全磷含量普遍缺乏,两者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与全磷呈正显著性相关(P<0.05),与有效磷呈负显著性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磷与全钾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N值以水田最高,土壤C:K值、C:P值和N:K值均表现为草地最高,N:P值以林地最大,P:K值以旱地最高。根据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推断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整体土壤养分水平,表现为水田>草地>旱地>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充分体现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可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平谷区101个桃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施肥现状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论】所调查的桃园施用的有机肥以鸡粪、羊粪、猪粪、牛粪为主,化肥投入以复合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居多;2016年比2006年总N、总P2O5和总K2O投入量高出1.6倍、1.6倍和1.8倍。由于桃园多年的过量养分投入,2016年调查结果与2006年调查结果和1981年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氮肥的施入土壤中平均碱解氮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磷肥的施入土壤中平均有效磷含量成显著的上升趋势,随着钾肥投入量的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调查结果还显示平谷土壤氮素盈余量为444.6 kg N/ hm2,作物氮素吸收量/施氮量占比仅为45%;平谷土壤磷素盈余量为516.6 kg N/ hm2,作物磷素吸收量/施磷量占比仅为22%;由此可见,桃园氮养分和磷养分盈余造成了果园土壤氮和磷环境风险加大。因此,桃园要进行合理的养分管理以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以及桃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