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桃果具有外形美观、色泽鲜艳、果肉多汁、味甜、清香、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郓城县桃产业存在品种退化、桃果口感差、味酸、味淡、农药残留高等问题。为了生产绿色无公害桃果、提高桃果商品的经济效益,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绿色无公害桃果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树生黄单胞菌李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Xap)是一种危害桃树的植物病原细菌,会导致桃树发生细菌性穿孔病。本文主要对该细菌性穿孔病菌的分布、命名、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桃细菌性穿孔病的不同防治方法,以期能提供新的防治思路,提升防治水平,保障桃果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桃叶、桃果和土壤中吡虫啉、嘧菌酯、腈苯唑、苯醚甲环唑、毒死蜱及β-氯氰菊酯6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5~20 mg/kg (桃叶)、0.05~2 mg/kg (桃果) 和0.05~5 mg/kg (土壤) 添加水平下,6种农药在桃叶、桃果及土壤中的回收率为72%~111%,相对标准偏差 (RSDs) 为0.90%~18% (n = 5),均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不套袋施药时,6种农药在桃叶中的原始沉积量最高,其沉积量占比为桃叶、桃果和土壤中总残留量的57%~69%;其次是土壤中,占比为25%~39%,桃果中占比仅为3%~6%;此外,2次施药后14和21 d时桃果上6种农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 (0.07 ± 0.01)~(0.77 ± 0.13) mg/kg和 <0.05~(0.27 ± 0.05) mg/kg,分别为其对应最大残留限量(MRL)值的15%~60%和9%~34%。套袋可以显著降低桃果中6种农药的原始沉积量和最终残留量。套袋后,桃果上6种农药的原始沉积量占比均小于1%,且2次施药后14和21 d时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对应MRL值的10%。本研究明确了果实套袋对6种农药在桃园中的沉积和残留的影响,为指导果实套袋措施在桃园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南充市高坪区桃树栽植面积达1000hm2,年产桃果1.5万t,是高坪区除柑橘外的第二大优势特色产业。在高坪区桃树栽培区,桃缩叶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雨水多的年份,发生较重。严重时,全树90%的幼叶、嫩梢和60%以上的幼果都会被害,不仅严重降低当年产量、品质和效益,而  相似文献   

5.
桃树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树的病害种类比较多 ,但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主要有桃树流胶病、根癌病、缩叶病和细菌性穿孔病。1 流胶病桃树流胶病是桃树枝干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在南方温暖多雨桃区普遍发生。桃树受害后 ,树势衰弱 ,树体早衰 ,影响产量 ,已成为当前桃果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1 .1 症状流胶一般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 ,严重时侧枝也可发病。发病初期病部膨胀 ,随后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 ,同空气接触后 ,树胶慢慢变褐色 ,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病部皮层及木质部随着流胶数量的增加逐渐变褐腐烂 ,杂菌极易腐生 ,树势日趋衰弱 ,树叶变黄变小 ,桃…  相似文献   

6.
桃树流胶病在我国南北桃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常常因流胶过多导致树势衰弱 ,甚至引起枝枯和死树 ,造成严重减产。近年来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桃树面积增加 ,经调查 ,桃树流胶病发生普遍 ,一般果园发病率41%~47% ,严重威胁桃果生产。1症状桃树流胶病主要危害主干和主枝 ,以枝桠处较重 ,小枝和果实也有受害。田间调查流胶病发生部位所占百分数为 :主干27% ,主枝杈处32.5% ,主枝23.5% ,小枝及果实17%。主枝及主干受害初期 ,病部肿胀 ,早春流出树胶 ,初呈半透明黄色 ,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 ,严重时树皮和木质变褐腐烂 ,…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桃生长后期使用农药的安全性,以桃早熟品种‘金陵黄露’为材料,分别在桃果收获前7和14 d,按最高推荐剂量及2倍最高推荐剂量混合施用9种农药,包括4种杀虫剂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和吡虫啉) 和5种杀菌剂 (苯醚甲环唑、腈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研究了桃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变化及不同农药在桃枝、桃叶、果皮和果肉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套袋在桃生长后期阻控农药吸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桃收获前7 d,按2倍最高推荐剂量施用其中3种杀菌剂 (苯醚甲环唑、腈苯唑、嘧菌酯) 和4种杀虫剂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吡虫啉),7种农药在桃全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中国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MRL);而过量施用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桃全果中多菌灵残留量显著高于MRL标准,且随着施药后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多菌灵由果皮或枝叶向果肉迁移的风险。套袋处理后,桃全果中多菌灵的残留量远低于中国MRL标准,同时显著减少了桃全果中其他8种农药的残留量。9种供试农药在桃树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果皮>全果>桃叶≥果肉≥桃枝。本研究表明,不同农药品种在桃生长后期消解规律存在差异,其中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超量使用会增加多菌灵在桃果中残留超标的风险,而套袋处理可减少桃果中的农药残留。该结果对去除桃果中农药残留、降低膳食摄入风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秀美乡村建设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桃树作为景观点建设还是名特优果树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县桃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桃树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为保障桃树丰产和景观建设,我们密切调查关注桃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特别是桃树褐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桃树褐腐病是我县上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桃树的花、叶、枝干和果实,以为害果实为主,遇天气适宜发病的年份,若防治不力,桃果采摘前后大量烂果,造成重大损失。2014年~2017年桃  相似文献   

9.
黏虫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种历史性、灾害性害虫。陕西关中地区1 200多年前就有记载。在简要回顾黏虫在陕西关中地区成灾历史和近年来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秋季黏虫发生的新特点,即发生期提前,主要受害寄主变化,世代数可能增加,成灾频率加大,成灾区域碎片化,同一区域不同田块发生程度差异很大。分析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气候变化是引起黏虫发生期提前,世代数可能增加的重要因素;小麦生育期提前是黏虫发生期前移的物质基础;作物种植多样化、小区域气流变化是成灾区域碎片化的主要原因;玉米长势和田间杂草多少与黏虫发生危害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物理介质在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幼虫入土、蛆果处理和成虫产卵阻隔等方面的效果,测定橘小实蝇3龄幼虫对果园中4种常用地面阻隔介质的透出率,研究桃果获得位置及腐烂程度、PE塑料袋颜色与幼虫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常见成虫阻隔介质材质、厚度、抗穿刺力等指标与果实受害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9种常用果袋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无纺布(厚0.16 mm)和PE塑料薄膜(厚0.01 mm)处理24 h均未出现透出现象,可应用于地面覆盖阻止幼虫入土化蛹; PP防草布(厚0.07 mm)和棉毛毡(厚0.27 mm)不建议在橘小实蝇发生区使用。蛆果处理效果与果实获得位置及腐烂程度、PE塑料袋颜色密切相关,以黑色综合效果最好。当纸、PO塑料薄膜和无纺布的厚度分别为≥0.16、0.12和0.20 mm时可实现有效产卵阻隔,此时对应的抗穿刺力值分别为126、86和344 kg/c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受害率与果袋材质、厚度、层数及颜色指标有关,双层果袋平均受害率低于单层,但单层白加蜡纸袋整体表现较好且在适当厚度范围内不影响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11.
番茄卷叶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生产中 ,卷叶现象十分普遍 ,菜农往往束手无策 ,不管何种原因卷叶 ,均影响正常生长代谢作用 ,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失。在大面积番茄生产中 ,卷叶现象虽不致于绝收 ,但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番茄卷叶主要是由非侵染性因素引起的生理性卷叶和病毒侵染引起的传染性病毒病及人为造成的伤害引起卷叶。一、症状及发生原因1.生理性卷叶病。生理性卷叶一般分4种。第1种是整枝、摘心、摘叶过度造成中下部叶片磷酸积累 ,而导致叶片卷曲。肥水过剩 ,土壤干湿变化剧烈 ,特别是氮肥过剩时 ,往往全株所有叶片上卷 ,有的卷成筒形。第2种是土壤中缺铁、…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条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主要病害,它的发生和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菌源、品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它还受栽培条件的影响,其中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有差异。为了研究水田油菜和旱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2011年~2012年我局开展了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相似文献   

13.
陆远强 《植物医生》2002,15(1):20-20
水稻旱育秧技术是目前在水稻生产中推广面积较大的一种先进育秧技术 ,凤冈县从1997年引进示范 ,并逐渐推广应用 ,到2001年全县推广应用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是 ,水稻旱育秧苗床期死苗现象的发生 ,严重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有效地解决和防治旱育秧苗床期死苗现象的发生和危害 ,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从1998年至2001年所调查的205例苗床死苗现象中进行分析总结 ,使之在生产实际中能对症处方 ,指导生产。1死苗原因调查分类从苗床死苗原因调查看出 ,苗床死苗原因主要为病害 ,占50.7% ,其次为虫害 ,占2…  相似文献   

14.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广泛分布于各玉米产区。为掌握馆陶县2014年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害发生动态,在瘤黑粉病发生主要时期进行调查。详细介绍玉米瘤黑粉病典型症状和发病规律,结合当地栽培管理和气象因素,分析2014年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和发生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在山西省是常发性蛀果害虫。分布于忻州地区以南的县(市),一年发生1—2代。危害面积达50多万亩,占山西省苹果结果树的80%以上。危害程度为中度发生.作者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和广泛的调查,认为桃小的为害程度不仅受气候因素和寄主因素的影响,更主要是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因此从农业生态学的整体观念出发,对桃小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即①山西省桃小发生危害现状;②山西省苹果生产发展状况;③山西省1987—1994年的天气预报;④桃小测报与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对桃小发生的影响;⑤  相似文献   

16.
孟兴  张洪峰  刘凤林 《植物检疫》2008,22(3):194-19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邮寄物数量急增,邮寄物中夹带禁止入境的植物种子的现象频频发生。植物种子是远程传播有害生物的重要载体,对农业、林业生产的危害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花生生长过程中植株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花生生产.山东省临沭县多年生产实践发现,病虫害是造成植株死亡的直接因素,而农艺操作不当却是花生病虫为害的重要诱因.本文分析了花生植株死亡的农艺诱发因素,并根据不同诱因,总结出合理轮作、适期播种、合理施肥等农艺预防措施,以期改善花生生长环境,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减少虫源积累,促进花生苗壮,预防花生植株死亡现象的发生,为今后的花生种植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生产中出现植株矮缩、甚至枯烂死亡的现象,在常规稻品种中较多发生,当地群众俗称"落塘"。杂交水稻推广以来,由于抗性增强,大田生产中仅零星发生,为害不明显,没有  相似文献   

19.
水稻害虫是威胁水稻生产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如果防治不当,轻则减产,重则绝收,给水稻生产造成极大损失。为了摸清荆州市水稻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特点,提高植保防灾减灾水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于2010年-2013年对荆州市水稻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普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荆州市水稻害虫发生种类及发生为害特点。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2011—2020年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及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是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病害发生重于虫害。近5年病害发生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晚疫病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均占首位,是威胁当地马铃薯安全生产的第一大重要病害;害虫发生总体较平稳,蚜虫和地下害虫发生有上升趋势。病虫害发生出现的新特点,与近年种植面积、品种选择、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