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肥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国家对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的复混肥料、钙镁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钾肥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农业行业管理部门对部分肥料,例如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叶面肥料等等实行肥料登记管理制度.但是从近几年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结果和肥料用户的投诉看,我国肥料产品的合格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其中磷肥、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与复混肥料的产品质量水平较低,应该在65%左右,在部分省、市地区,部分肥料品种的合格率甚至低于50%.其中不合格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每到春秋两季到来之际,肥料送检骤然增多,怎样快速准确地提供检测数据,是每一位技术检测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关键在于消化和蒸馏吸收两个步骤。笔者通过参照GBT8572-2001复混肥料总氮含量测定(蒸馏后滴定法),探索了测定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肥料包括有机肥料、化肥(无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肥料等等品种,是农业生产的最重要、最大的投入之一,肥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收入的好坏,因此也是农民最关心的农资质量之一。国家的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每年都把整顿肥料市场,提高肥料质量水平,保护农民的利益作为任务重点之一来抓。不过,目前肥料造假又出现了新的动向:1.冒充知名企业的知名品牌现在的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已经有了国家免检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这些获的免检产品的企业可以免于地方的监督检查、日常监督检查。有的不法企业就利…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15063—2009)已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替代国家标准GB15063—200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标准实施之日起,企业出厂产品应执行新标准;标准实施6个月(即2010年12月1日)后,市场上禁止销售按照GB15063—2001标准生产和标注的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产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测定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氯离子的电位滴定法,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0.3%,回收率为96.6%~99.1%,本法相对国家标准中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氯离子的测定方法而言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6.
笔者介绍了液体发酵饲料在育肥猪生产中的应用,分析了液体饲喂在食品安全、生长性能、成本控制和疫病防疫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介绍了液体饲喂系统在我国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液体饲喂在原料选择和加工、设备选择、水料比和发酵控制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正发酵液体饲料(Fermented Liquid Feed)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最早使用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荷兰,当时的发酵液体饲料实际上就是湿拌料。之后,法国、瑞典、西班牙等国陆续开始使用此种饲料,发酵液体饲料开始得以探索性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干饲料和湿拌料,发酵液体饲料在养猪生产中有诸多优势。例如减少胃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抑制猪痢疾短螺旋体和胞内劳森氏菌等肠道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国产复混肥出现产销两旺的局面,许多复混肥生产企业一举改变了过去靠赊销、承担巨额资金压力的局面,厂前车水马龙,客户即使预付了货款,也不一定能及时拿到货,这种现象一时被业内人士称作是复混肥的春天。应该说,复混肥的崛起与许多生产企业的战略发展眼光以及这些年政府大力宣传推广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发酵液体饲料(Fermented liquid feed,FLF)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最早使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荷兰,当时的发酵液体饲料实际上就是湿拌料(陈文斌,2004)。随着现代饲料工业技术的发展,发酵液体饲料正朝着可人工控制发酵过程的方向发展(王金全,2009)。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饲料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缩短仔猪哺乳时间,实行早期断奶已经成为养猪户普遍接受的做法.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使用好教槽料.下面就向从事养猪的朋友们介绍一些有关教槽料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南非的饲料工业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饲料产量只有5000t.70年代初期,突破100万t大关.自90年代以来,饲料产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经过8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目前,生产的饲料品种有肉鸡料、蛋鸡料、奶牛料、肉牛料、绵羊料、猪料、犬料、马料、水产料,还生产一些鸵鸟料和鳄鱼料.南非饲料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渠道是南非动物饲料生产协会(AFMA)会员生产的饲料产品,均由饲料加工厂生产(称为正规渠道产品)(见表1);另一部分是非会员生产的饲料(称为非正规渠道产品),还有少量养殖户的自配料.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桑蚕生产副产物,促进桑蚕生产,降低桑园施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增加蚕农收入,同时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分别用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和普通桑树专用复混肥在桑树上试验,调查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桑树上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与普通桑树专用复混肥相比,利用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桑树在枝条总长度上差异显著,在100片叶重指标上差异极显著,而每株枝条数、100 cm枝条叶片数和枝条总叶片数差异不显著。利用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种植的桑树全年每667 m~2产叶量比普通桑树专业复混肥2 801.82 kg的产叶量增产930.69 kg;增幅为33.2%,显示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桑树上的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由C.F.Rources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用于饲喂肉牛的液体饲料逐渐增加,有从单一液体补充料向完全液体补充料发展的趋势。新的销售市场在扩大。所调查的22个州的817个肉牛肥育场占全美肉牛肥育头数的48%。在此817个肉牛场中,有75个场一次肥育能力达32000头之多;89个场一次肥育能力为16000─32000头。此项调查刊登在美国饲料工业协会1993年液体饲料专题论文集上,1992年美国液体饲料总量为169.3万t,其中单一液体饲料为498703t,完全液体饲料达119.4万t。在美国,液体饲料多用于牛、羊,主要指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矿物油)、油脂(动物性…  相似文献   

14.
发酵豆渣替代部分颗粒饲料液体饲喂生长育肥猪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地方有丰富的地源性饲料资源,本地加以开发和应用,具有成本低的特点。液体饲喂技术可充分利用鲜基饲用资源,近年来在养殖场的应用呈增加趋势。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养猪模式近年来发展较快。本试验以家庭农场为对象,采用液体饲喂工艺,研究罐式固体发酵豆渣部分替代颗粒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干基计,在中、大猪阶段,固体发酵豆渣可分别替代11.8%、18.3%的颗粒饲料,料肉比降低了6%,生猪育肥饲料成本可优化17.55元/头。这表明,生猪育肥家庭农场中,罐式固体发酵技术、液体饲料配制技术和液体饲料自动化饲喂工艺等地源饲料关键技术集成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真空喷涂技术可以满足水产料高油脂添加的需求。PTZL真空喷涂机液体添加量大,最高液体添加量为36%;喷涂均匀性高,喷嘴位置布置合理,油脂在料流最薄处与物料接触;出料门密封可靠,更换维护方便;良好的工艺流程有助于喷涂机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教槽料?养猪为什么用教槽料?使用教槽料的目的总结归类为3点:①教槽料首重在"教",是指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其实从乳猪喜好的角度来说,当以液体饲料为首,微粉末饲料为次,颗粒饲料为末;但液体饲料国内基本没有而且需要专用设备进行饲喂,所以难以实用化;微粉料饲喂过程浪费大,因为料型太细,容易粘嘴,不便采食,所以以颗粒料为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饲料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缩短仔猪哺乳时间,实行早期断奶已经成为养猪户普遍接受的做法。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使用好教槽料。教槽料也叫早期仔猪断奶料,  相似文献   

18.
发酵液体饲料在欧洲已广泛使用 ,并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仅从发酵液体饲料对猪的生产性能、胃中酸度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发酵液体饲料的发酵控制 ( p H、温度、水料比及日粮组成、发酵促进剂 )和发酵液体饲料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液态料智能饲喂系统以其高效、智能化管理、显著的经济效益备受养殖场关注,在减少猪场劳动力、改善猪生产性能、保障生物安全、提升猪场生产成绩和降低养殖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农户传统的养猪饲喂方式,利用液体媒介(主要是水、脱脂牛奶或者乳清,也包括任何合适的液体副产品)以悬液的方式将固体(粉状饲料或者农业副产品)营养  相似文献   

20.
《猪业科学》2015,(1):31-31
液体料饲喂系统的好处已经被很多人熟知并受到广泛的宣传。应用一个复杂精致的饲喂系统需要一套高标准的设施和饲养管理手段。对液体料饲喂系统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是初始成本及农场对现场职业培训的需求。假设财务问题和技术上的困难都已解决,如果要让猪群通过液体饲喂获得尽可能多的受益,那这对于新手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