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石羊乡出土王莽时期斗鸡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南郊的石羊乡成都铁路西环线工地清理了一批汉代砖室墓。在六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小陶罐,在清洗该小罐时,发现罐身用细线刻划出一幅斗鸡图。六号墓是一座单室券拱砖墓,平面呈长方形,长4.15、宽2.28\残高0.48米,墓砖都是长方形青灰素面砖。该墓早年被破坏,墓葬L部不存,但下部保存完好,未被扰乱。该墓出土遗物较多,计有各式陶罐、釜、耳环、熏炉、灶。小立涌等陶器,这些陶器都具有西汉晚期及新莽时期特征(‘)。墓内出土了大量钱币,除部分为西汉五铁外,其余都是货泉、大布黄千、及各式…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的建墓用材,它的出土范围涵盖了河南、鄂西北、山东、苏北、皖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广大地区,其中有许多是反映汉代农事风俗的画面,现结合考古新发现及文献资料对其中的农俗图像及所折射出的汉代农俗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中国农业博物馆林正同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是附在建筑墓穴壁面和楣楹碑阙上的装饰性艺术品。画像砖石墓大体上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出现,流行于东汉而衰弱于魏晋时期(1)。砖石画像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窥探汉代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霞浦县发现三国农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亦钊 《农业考古》1990,(1):116-118
1988年7月,福建省霞浦县松城镇眉头山,发现一座三国纪年墓,该墓距地表一米,早年坍塌,为单券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方向西南l65°,墓葬分甬道及墓室,甬道已毁,墓室长2.5米,宽1.7米,高1.2米,墓壁用平砖横向迭砌,然后用楔形砖起卷,墓底用平砖呈人字形铺砌,墓砖颜色以青灰为多,间有红色,质地坚硬,规格不尽相等,平砖35×13.2×4.5厘米,楔形砖31×13×4.5、3.5厘米,侧面均印有花纹,纹样有:菱格纹、古钱纹、梳篦纹,水波纹等,少数墓砖侧印青龙白虎等纹样,楔形砖两端分别印有菱纹、水波纹,少数墓砖印有阳文楷书“天纪元年七月十日番氏吉作当日天”等铭文。(图一)  相似文献   

5.
《汉代农业》序论(美)匹茨堡大学许倬云,潘绍嶂译本卷研究了汉代(206B.C──219A.D)农业的发展情况。继秦朝的短期统治之后.汉代巩固了中国的统一,发展了中国的东方文明。因此,探讨一下中国历史上悠久的土地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稳步地踏上了...  相似文献   

6.
汉晋时期是广东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随着考古调查发掘的深入开展,在广东地区发现了一批汉晋陶水田模型;截至目前为止,在广州番禺龟岗东汉墓(M16)、佛山澜石东汉墓、连县(今连州市)西晋永嘉四年墓、广州黄埔区大沙镇姬堂村3号西晋墓(M3)、嘉平四年墓(M3)、韶关西晋“太康七年”墓、韶关东晋成和二年墓和肇庆市坪石岗东晋墓中都有陶水田模型出土。  相似文献   

7.
河西地区至迟在汉代就有了蚕桑丝织生产,目前所发现的采桑图主要出土于嘉峪关地区魏晋砖室壁画墓中,是河西地区蚕桑生产的见证。嘉峪关六号墓所见的3幅采桑图与其他同时期墓葬中所见采桑图的表现方法完全不同,根据图画中采摘对象的表现形式和驱鸟元素等分析,六号墓的所谓采桑图应该是柞蚕放养中的移蚕图。根据文献记载,这里也存在柞蚕放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术界对豆腐产生的时间,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汉代已有豆腐,有的认为汉代没有豆腐。我想只要我们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来观察和分析《密县打虎亭汉墓》一号墓画象石画面上的内容,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与这有关的画象石画面,发现在一号汉墓的东耳室西壁,一共有五个画面。从左到右,第一个画面是一只大口大缸,缸边站着二个人,似一男一女,男的在往缸里看,两手在干什么看不清楚,女的右手拿着一只勺子。单独这个画面,还难以准确判断两人在干什么,但可以认为缸里是盛有东西的。第二个画面是上面有个圆盘,中间放一副石磨…  相似文献   

9.
王一 《河南农业》2016,(21):61-62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它源于丧葬文化,是丧葬文化最直接的感性显现。纵观汉代画像石的画面,无论是现实生活画面还是神话形象,无不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追求生命的永恒不朽,成为渴望生命永恒的图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可译(最低层次)与不可译(最高层次)的对比分析,从人类认知思维的模糊性、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等主客观因素出发,认为模糊性能在翻译过程中把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争论的有效办法。文章把模糊的翻译过程理解为从不可译到可译又向不可译迈进2个阶段,并初步进行形式处理,为下一步用模糊隶属度评价译文与原文的关联度进行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方式──渗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方式渗灌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100026)杜孝明译80年代中期,美国GAIA技术公司发明了利用70%的汽车废旧橡胶轮胎为原料,添加少量普通塑料,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制成多孔优质的渗水灌溉管,简称渗灌管。将渗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活动层...  相似文献   

12.
砖瓦生产节能技术(下)——砖体结构改造节能四川省农村能源办公室(610041)尹显智三、砖体结构改造节能——生产空心砖和免烧砖空心砖和免烧砖是目前我国提倡生产的新型节能、节土墙体材料,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一)空心砖在短期内建设一大批新型墙体材料...  相似文献   

13.
正说反译(或反说正译)是英译汉中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本着重论述了英译汉中变正说为反说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后,四川地区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代画象砖,其中反映汉代农业生活的画象砖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反映汉代农业生活的画象砖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迄今为止所出土画象砖的内容和题材来看,有水稻栽培、收获入仓、种麦采芋等画面,其数量虽不太多,但确是珍贵的资料。从雕刻手法来看,它们已和外省出土画象砖的相关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古朴的传统手法略有不同,而具有更为强烈的写实精神和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地刻划了四川地区两千多年前农业生产的情景。这些画象砖大都出土于著名的成都平原及其附近地区,这和该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蜀地自杜宇氏教民务农,开明氏初兴水利,到李冰治理岷  相似文献   

15.
房屋维修2法     
1.墙砖脱落补贴法 (1)根据脱落面积购买1桶903胶、1千克白水泥和适量同色同样规格的墙砖。 (2)贴砖的方法。一般采用五点式粘贴法,即砖的四角和砖的中心涂抹903胶,贴砖顺序由下向上,砖与砖之间缝隙不要小于1.5毫米,最后一排砖不要硬塞,可用砂轮磨砖边,保证缝隙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6.
周新华 《农业考古》2000,(2):161-165
一、宣化辽墓壁画中的《茶道图》和《进茶图》 宣化辽墓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70年代初发现。1971年、1989年和1990年曾先后发掘四座辽金时期的壁画墓(编号墓1-4),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1993年春,在其地又发现了两座辽代壁画墓(编号墓工墓6),因其壁画中反映了有关饮茶、音乐、出行、星象等高度写实、极富学术价值的内容,尤为引人瞩目。宣化下八里村辽代墓群亦因之成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 根据考古发掘者研究,宣化下八里村辽代墓地已可确定是一处辽代晚期的张氏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17.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石敬东建国以来,枣庄市陆续出土了一批汉代铁农具,对探讨汉代冶铁工艺和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简述如下:五十年代,滕县长城村出土汉代铁农具十余件(1),其中有大小犁铧、、长柄小铲等。皇殿岗村出土了有“山...  相似文献   

18.
单先进 《农业考古》2001,(1):283-284
1975年继陡壁山曹 墓(1)发掘之后,长沙第二木工厂修筑进厂道路,在扇子山西坡坡脚,由东南向西北横切而过发现该坑,即停工报文物管理部门。由省博物馆于同年9月15日至19日进行了清理。参加清理者有湖南省博物馆单先进、胡德兴、市文物队肖湘等。 扇子山位于湘江西岸,是咸家湖龙王北岸一大群小山丘中的一座独立的丘陵。其东靠象鼻咀山(其上于1976年发掘一座规模巨大的黄肠题凑墓(2)),北邻狮子山,西望陡壁山,龙王港由西向东流经扇子山南脚下,河坡甚陡(图一)。该山海拔高程74米,距湘江水面约45米,略呈圆形…  相似文献   

19.
新法育苗需要在建温室的同时将育苗架托一起建好。具体方法是:用砖砌温室后墙时,在墙内侧按水平方向,每隔1米留出一个长12厘米的砖(1/2砌在墙内),垂直方向,每高26厘米砌一排,用这些突出墙面的砖做育苗架托。最上一排架托(包括架托上20厘米)的位置,要在11月初至2月底期间的白天都能见到阳光。如果要在已经建好的温室里补做架托,可以用直径12毫米、长24厘米的钢筋棍,按砌砖的长度和高度,将钢筋棍钉进墙的砖缝里12厘米,墙外留12厘米,代替砖架托。架托做好后,按水平方向在架托上平铺2根4厘米宽、1厘米…  相似文献   

20.
四川成都凤凰山出土的西汉炭化水稻及有关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现经过及地理位置1983年7月4日,成都北郊凤凰山园艺场砖厂工人,在砖厂内制砖取土时发现古墓一座,砖厂领导立即电话告知成都文物处。市文物处立即派出考古人员前往调查,经过考古人员研究,初步确定为西汉木椁墓。为了配合砖厂生产,保护好地下文物,市文物处报请上级批准,由市文物处考古人员从7月9日开始,对此墓进行清理发掘,9月中旬清理发掘结束.在此墓中发现大量炭化水稻。成都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04°04’,北纬30°40’。而凤凰山则位于成都北郊武担山之北,成彭公路之东,川陕公路之西,凤凰山近处距城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