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泰山21号的单株最大产量潜力和7个种植密度下的群体动态、产量性状和干物质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泰山21号的分蘖动态和鲁麦14号有明显的区别,干物质积累和产量都明显高于鲁麦14号,尤其是在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到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鲁麦14号,且在耐密性和抗倒性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当基本苗为120-180万/hm2时,泰山21号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正>泰山27小麦品种(审定编号:鲁农审2012050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泰山651为母本,藏选1号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1品种特性泰山27属偏冬性,幼苗匍匐。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较好。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2天,比济麦22晚熟1天;株高80.2cm,每667m2最大分蘖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系统研究了杂交水稻“四优2号”、“汕优2号”等的秧苗素质、分蘖特性、根系发育、叶组、结实率、叶、根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高产群体动态结构。并进行生产技术考察、高产验证和推广,普遍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4.
构成水稻产量的各个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现根据武进县1982和1983两年对汕优2号和泗优2号137块田的观测资料,结合武进县的气象资料,分析和讨论气象条件对杂交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求得有关模式,并据此探讨常州市杂交水稻栽培的气候年型,供生产参考。 气象条件对有效分蘖期的影响 杂交水稻的分蘖优势强,分蘖穗在总穗中占主要部分,分蘖的发生速度与单株分蘖数对产量的影响甚大,因此有效分蘖期的长短是掌握群体动态与  相似文献   

5.
皖麦19小麦分蘖成穗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杰  张玉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149-150,152
对历年来皖麦 19群体分蘖动态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皖麦 19小麦 6 0 0 0~ 75 0 0 0kg/hm2 产量水平的群体分蘖动态指标是 :基本苗 16 5~ 2 10万 /hm2 ,冬前单株分蘖 5 .5~ 6 .5个 ,群体总头数 95 0~ 10 5 0万 /hm2 ,年后最高分蘖 14 2 0~190 0万 /hm2 ,单株成穗 3.8个 ,穗数 6 0 8.34万 /hm2 ,可使群体协调 ,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在优质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新麦19号新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幼穗发育、籽粒灌浆等生育特点的研究,应采取适期匀播,创建优质合理群体,实施"氮肥后移"及科学合理灌水等栽培技术,实现优质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穗重型小麦群体发育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近年试验试种的穗重型小麦品种(系)群体发育动态研究表明:穗重型小麦单位面积冬季分蘖、春季分蘖、穗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小偃6号和陕229)降低24.57%、37.21%、29.01%和10.87%;群体平均单穗粒重增加46.46%.分析认为,单位面积分菜数偏少的原因是:①穗重型小麦形成一个分蘖所需要的积温约为(96.54±19.1)℃,比对照品种多47%;②穗重型小麦的分蘖习性对低温反应敏感,对生态条件的适应范围小.  相似文献   

8.
李天玉  董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06-107,111
2009-2010年以泰山23号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进行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发式秸秆还田条件下,合理氮肥运筹遵循了小麦营养需求规律,保障了小麦所需养分持续长效的供应,有利于形成适宜的高产群体结构,对高产增效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了成穗率与千粒重,而非由于冬前分蘖和最大分蘖数的影响。在激发式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条件下,合理氮肥运筹和适期有效的叶面氮肥补偿技术能够提高小麦生长后期光合作用效率,提升灌浆效率和有效灌浆时间,是调控小麦高产群体结构,实现小麦高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稻品种华航3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栽插苗数(A)与种植密度(D)配置方式下的水稻群体分蘖动态及产量特征,寻求适合华航31号的最佳种植模式,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结果表明:在每穴插植苗数相同的条件下,分蘖增长和消减速度为D1D2D3,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分蘖增长和消减速度为A6A4A2A1;不同的插植苗数和种植密度配置处理对华航31号的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影响效应为ADA×D,其中每穴栽插苗数为2苗、种植密度为24万穴/hm2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6584.0kg/hm2。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适当减少栽插苗数,合理密植,更有利于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发挥华航31号高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中粳稻分蘖穗率与苗质,秧苗密度和群体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中粳稻不同分蘖穗率群体与秧苗素质、秧苗密度、茎蘖动态、齐穗期群体质量和稻谷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分蘖穗率与秧苗密度。大田穴苗和最高茎蘖数呈显著负相关,一苗质、分成穗率和齐期的比叶重、粒叶比等群体质量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大田分蘖穗率显著提高穗谷重、谷草比、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在保持秧大田比一致的条件下,培育稀播壮秧,减少大田穴苗数,提高分蘖穗率,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是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