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推动合作社事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建的动机以及障碍因素,对加快实现合作社联合社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 24 家农民合作社、6 家联合社及 30 家联合社成员社的调研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组建合作社联合社的动机及障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通过充分提炼原始访谈数据,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流程,不断比较归纳、概括,深入分析各类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建动机及障碍因素模型。【结果】构建模型中的利益型动机、价值型动机、交互型障碍、管理型障碍、素质型障碍和社会环境 6 个主范畴对合作社联合社的组建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利益型动机和价值型动机是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的内在动力,选取 A1~A3 合作社的代表性描述对该结果加以验证;交互型、管理型、素质型障碍对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意愿的产生起抑制作用,选取 A4~A8 合作社的代表性描述验证该结果;社会环境因素在组建意愿向组建行为的转化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选取 A9~A15 合作社的代表性描述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并验证。影响联合社组建的因素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一是由关注数量合作向注重质量合作的转变,二是由侧重生产前端合作向全产业链合作的转变,三是由被动合作向主动合作的转变,四是由形式合作向实际建设转变。【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强化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的利益型和价值型动机,加强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中的交互性沟通,规范组建联合社的带头社的内部管理,发挥理事长在组建联合社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强化政府对组建联合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转型的关键期,推进农民合作社绿色生产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深入21家农民合作社访谈获得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对影响农民合作社开展绿色生产行为的动力与阻碍因素进行了探究,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编码处理与分析,构建了农民合作社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合作社的属性、市场竞争因素、生产与管理技术、政策支持与管控、认知因素5大范畴影响农民合作社绿色生产行为。其中,合作社的属性是开展绿色生产行为的前置因素,认知是影响合作社开展绿色生产行为的导向因素,市场竞争是开展绿色生产的驱动要素,生产与管理技术是实施绿色生产的关键,政策支持与管控是推进绿色生产顺利实施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政策支持与管控、培育绿色消费意识、注重示范引领、提高绿色生产认知水平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运用科学管理理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变教师管理模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5.
品牌建设是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权变理论,利用潍坊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联合社品牌创建的因素,探讨联合社品牌创建背后的成因。结果表明,调研的联合社中已创建品牌的占比为31.8%,其中,从事瓜果蔬菜行业和营销型的联合社对品牌创建的需求最高,占比分别达到56.86%和58.33%。联合社品牌创建受其组织自身的基本特征、联结方式和组织关系等因素影响,成立年限越长、成员社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品牌创建;由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推动组建或者参与组建而成的联合社以及同域型、同业型和同项型的联合社,在发展中更倾向于品牌创建;联合社中成员社之间的经营实力分布越均匀、联结和合作程度越紧密,越有利于品牌创建。因此,本研究提出加强联合社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规模;明确组织发展定位,提升联合社一体化服务能力;发挥理事长领导作用,促进成员社之间的紧密合作;强化政府部门的推动,加大对联合社的资金扶持与监管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合作社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户增收的关键。研究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多元主体引导农户参与,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基于D村的实地调研,借助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构建框架,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的相关因素,得出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受农户个人利益和价值偏好、农户与合作社的资源适配度以及农户与合作社的信任关系等因素影响。因此,应该规范制度建设,保障资源与利益分配公平;加强宣传,提升农民参与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主体素质。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打造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农民合作社规制对社员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利用四川省695份社员微观调查数据和Oprobit等模型,对合作社激励性和约束性规制的影响及交互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农民合作社激励性和约束性规制均够促使社员参与绿色生产。2)异质性层面,合作社规制更能促使生产规模大、文化程度高等类别社员参与绿色生产,小规模、低收入群体更适用于激励性规制。3)分散经营型合作社对社员生产行为的规制作用明显弱化,而经济激励可以有效缓解规制弱化问题。村委领办型合作社的约束性规制作用明显大于个人领办型,完全横向合作型合作社约束性规制作用更强。4)合作社约束性规制和激励性规制之间起到了负向调节的作用,即约束性规制的增强削弱了激励性规制的作用强度,而激励性规制的强化也会一定程度上减小约束性作用。基于此,提出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区、小规模、低收入社员的经济激励力度;强化硬性制度要求对经济发达区、资源禀赋较高社员群体的约束作用;根据合作社经营模式、领办主体和产品销路等组织特质选取约束性或激励性规制。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给农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较大困难,农民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组织和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本质上看,农产品的内在属性和农产品市场结构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农民合作社内部的利益共享机制、重复博弈机制、关系嵌入机制及权力约束机制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控制农户生产行为。农民合作社通过组织标准化生产、为农户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加强质量监督控制以及建立质量激励机制,既可以保障农户利益,强化其质量意识,又可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是合作社发展良莠不齐,经营绩效相差悬殊。在合作社发展实践中,理事长的人力资本禀赋,尤其是理事长个人的企业家精神和才能,对于合作社的经营绩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运用人力资本和合作社相关理论,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结合140个合作社的调研数据,对理事长人力资本对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认为,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个人的人力资本要素禀赋,尤其是其具有的企业家精神,理事长文化教育水平、技术水平、担任村干部等职务等对合作社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理事长年龄等对合作社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因此,应重视发挥理事长本人人力资本的作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增强理事长发展合作社的信心,充分发挥合作社理事长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提高合作社经营绩效,促进农民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民合作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率、推进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样也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针对农民合作社的绩效评价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梳理了农民合作社绩效评价维度、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冰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15
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迅速,但合作社经营绩效相差悬殊。运用合作社相关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结合农民合作社的调研数据,从理事长人力资本角度研究对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理事长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等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等对合作社绩效不显著。要加强对理事长文化、技术、管理等的培训,注重合作社管理人才培养,发挥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筹资难度大、资金缺乏、相应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多样化融资渠道、健全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益分配标准、健全外部监管的审计制度以及提高人员专业水平等对策,以期改善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推动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魏磊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3,(5S):267-267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涉农资源利用不合理状况。在新时期条件下,大规机械化生产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最新趋势,家庭分散经营导致农村资源利用不合理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来,农民合作社作为优化整合农村资源的内生机制,开始逐步形成存在于农村地区,对促进农村资源的优化整合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农民合作社起步早、发展快,早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工作期间,就在全国率先制订出台第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地方性法规。在历经实践探索、建章立制、积极运用、规范提质等发展阶段后,浙江省合作社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进入全面提升新阶段。目前,全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7万家,合作社成员97万个,成员和带动非成员农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总数的60%以上,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主体基础。2019年以来,浙江省陆续有10个县(市、区)列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从全域把握、整体构思、系统推进的思路着手,探索了新时期合作社规范提质的有效路径,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突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涉农资源利用不合理状况。在新时期条件下,大规机械化生产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最新趋势,家庭分散经营导致农村资源利用不合理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来,农民合作社作为优化整合农村资源的内生机制,开始逐步形成存在于农村地区,对促进农村资源的优化整合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2-14
恩格斯在否定小农经济和阐释兴办农民合作社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其农民合作社理论。恩格斯的农民合作社理论以农民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和建立农民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为核心内容,以尊重农民的意愿为价值起点,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价值旨归。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重温恩格斯的农民合作社理论,对于我国发展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普通成员视角的农民合作社剩余侵蚀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剩余侵蚀已成为农民合作社健康成长、规范发展的掣肘,探索剩余侵蚀现象并寻求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之策,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收入分配理论和产权理论,利用甘肃省农民合作社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从普通成员视角分析了甘肃省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剩余侵蚀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剩余侵蚀现象,主要有:20.83%的普通成员表示没有得到二次盈余返还,30.63%普通成员表示从未行使表决权,还存在私自占有交易佣金、挪用盗用合作社资产和为他人担保等损害普通成员的利益的现象,比例分别为20.63%、18.96%和34.79%。普通成员与合作社的关系、是否入股和加入合作社的目的对剩余侵蚀有着显著影响,普通成员对合作社运营管理关注度不高、重视度不够、参与度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监督,导致合作社剩余被管理者侵蚀。因此,政策应加强引导完善分配制度,明晰内部产权归属,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提高对合作社的认知水平,保障普通成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