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氮素状况及氮平衡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竹(Phyllostachy Praecoxf.preveynalis Chen etYao)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我国优良笋用散生竹种之一[1]。原来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临安、德清等地,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推广了以大量施肥和冬季覆盖为主要内容的集约经营技术,使雷竹提早出笋,提高了产量和经济价值[1-2],成为农民致富的一种新兴产业。如今已迅速扩散到我国安徽、江苏等十一省市,大多数地区均报道种植成功,获得好收成。据调查竹农平均亩产值8000~10000余元,纯盈利7000~9000元,有的超过万元[2]。有关林、农业部门及院校对其丰产栽培技术[1-3…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养分循环与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雷竹具有发达的鞭根系统,因此了解其土壤中的有机酸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集了雷竹主产区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不同种植年限的雷竹土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低分子量有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中主要含有马来酸和丁二酸,并含有少量富马酸;随着雷竹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有机酸总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培和土培实验,分析雷竹在铅胁迫下对铅的吸收、富集、转运能力及其光合水平变化和超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叶、茎、根在水培铅含量为100μmol/L条件下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 706,3 710,26 388mg/kg;在土培铅含量为1 200mg/kg条件下叶、茎、根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3,101,595mg/kg;通过观察雷竹叶绿素荧光结果发现,Y(Ⅱ)与ETR值降低,说明铅胁迫抑制雷竹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电子传递的能力,但是对植物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铅胁迫下雷竹叶片的超微结构,发现低浓度的铅对植物组织破坏不明显,高浓度的铅使雷竹部分细胞壁变形、叶绿体膜消失或部分断裂,片层结构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4.
【目的】长期种植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会导致土壤酸化加剧,土壤结构破坏。我们比较了施用不同量稻壳和稻壳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团聚体组成的影响,以寻求实现雷竹的可持续生产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进行雷竹幼苗试验,供试土壤长期种植雷竹,pH为5.3。设置分别施用稻壳、稻壳生物炭10 t/hm2 (10H、10B)和30 t/hm2 (30H、30B)处理,以不施稻壳和稻壳生物炭的处理为对照(CK)。雷竹幼苗生长262天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采用湿筛法筛分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测定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结果】30H和30B处理均显著降低了<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0.25 mm粒级团聚体(R0.25)含量;10H和10B处理对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以及R0.25含量均无显著影响。30B处理显著增加了>2 mm、0.25~2 mm、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其中增...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年限下雷竹林土壤中铝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国群  庄舜尧  李国栋  桂仁意  方伟 《土壤》2008,40(6):1013-1016
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下雷竹林土壤中铝(Al)的形态及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提高,而土壤pH值线性下降;土壤交换性Al及络合态Al的含量显著增加,但土壤游离态Al、无定形Al及总Al含量变化并不显著。种植15年后的雷竹林土壤中交换性Al含量约为对照水稻田的51倍,这极可能对雷竹生长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影响雷竹的产笋。但集约经营下雷竹生产与土壤Al毒及土壤酸化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雷竹(Phyllostachyspraecox)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优良笋用竹种,近年来以重施肥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现状,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40个样点土壤样品,利用ICP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重金属镉(Cd)、铬(Cr)、铜(Cu)、铅(Pb)和锌(Zn)全量含量分别为0.23±0.11,68.23±25.61,23.26±6.61,12.47±2.86,108.50±54.92mg/kg,所有样点5种重金属全量均未出现超标现象。Cd、Cr、Cu、Pb和Zn有效态含量分别为0.028±0.025,0.150±0.102,3.482±1.304,1.636±1.022,10.814±9.767mg/kg,5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异均明显大于全量。重金属Cd、Cu、Pb和Zn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百分比较高。从不同栽培历史雷竹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来看,Cu、Pb、Zn3种元素随着栽培历史延长,土壤中全量含量显著上升,其中Cu上升量最大,栽培历史从2~3年延长到8~10年,Cu含量增加了1.39倍。重金属Cd、Cu、Zn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集约经营的雷竹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然而长期种植的雷竹林土壤酸化严重,影响了雷竹的可持续经营。研究通过采集浙江临安两样地不同雷竹种植年限的土壤,分析土壤酸化指标,以了解雷竹集约种植下土壤的酸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而pH值下降显著。土壤中交换性酸随时间显著增加,其中交换性铝的比例也在增加,而盐基阳离子及饱和度下降明显。通过简单的方程拟合可以知道不同地点土壤酸化速率有所差异,但最终pH值较为相同,说明强度人为经营措施对土壤性质影响显著。因此,要防治雷竹土壤的酸化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集约经营下雷竹种植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雷竹主产区浙江临安太湖源镇采集雷竹不同种植年限的土样,分析集约经营下雷竹种植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pH值迅速下降,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在种植5年后显著增加,全P与阳离子交换量缓慢增加,全K量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同时土壤的速效养分却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王移  梁音  曹龙熹  卢慧中  袁久芹  陈玲 《土壤》2015,47(2):329-333
雷竹是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竹种,具有较好的固碳增汇潜力。本文选取6种不同林龄的雷竹林地开展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系统地探讨了雷竹林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固碳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雷竹林地立竹密度和平均胸径在1~6年内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而6年以上林龄的立竹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平均胸径的增幅也趋缓。雷竹各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排序为竹杆(423 g/kg)竹枝(412 g/kg)竹叶(385 g/kg)竹根(363 g/kg)。竹林地上部分杆茎和枝叶是主要的植物储碳源,占储碳总量的70%以上,其中杆茎的碳储量最大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竹林植物总固碳量在3~6年时段内的增加速度最快,其余时段增速较缓,10年以上林龄的雷竹植物固碳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大量有机物料投入下的雷竹强度经营方式下,了解其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集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下雷竹林土壤的有机质,用13C核磁共振方法分析有机质组成,并通过分解培养试验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状况。结果表明,雷竹种植初期土壤有机质较对照稻田有明显下降,但在覆盖经营后则极大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每亩表层有机质增加达到616 kg,占投入物料的23.8%;核磁共振分析及分解试验表明土壤增加的有机质其稳定性也有所提高,说明雷竹林经营中有机质可被有效固定,在土壤固碳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