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湛江市区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湛江市区1991年、2000年和2007年3个时期土地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湛江市区具有景观破碎化程度先提高后降低,景观结构组成复杂化趋势先快后慢,城市发展影响了景观格局变化等特点。在类型水平上选择了景观类型面积(CA)、斑块数目(NP)、类型百分比(PLAND)、斑块密度(PD)、平均斑块面积(AREA-MN)共5个景观指数;在景观水平上选择了景观类型总面积(TA)、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LPI)、平均斑块面积(AREA-MN)、香农多样性指数(即SHDI,为各斑块类别丰富度总和的负值)共6个景观指数。这些景观指数表明:近20 a来,湛江市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幅度大,人类活动对城市景观要素和整个景观格局的影响很深远。并进一步讨论该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景观(200000平方米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招标公告工程概况:(1)工程地点:苏州工业园区二区,星湖街与现代大道交界口(2)工程规模(或造价):总面积为200000m2区域内的景观工程施工(3)计划开、竣工时间:2004年7月1日-2005年9月28日招标内容为:景观工程施工申请人应当具备的主要资格条件:(1)申请人资质类别和等级: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2)拟选派项目经理资质等级:相应的二级项目经理报名时间:2004年6月21日招标人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二区,星湖街与现代大道交界口  相似文献   

3.
运用海南省五指山市1998年、2003年、200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4期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选取聚合度(AI)、景观形状指数(LSI)、边缘密度(ED)、破碎度指数(FN)、连接度指数(CONNECT)、斑块密度(PD)等6个景观格局指数,利用景观fragstats4.0软件计算五指山市不同林地景观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五指山市林地景观的异质性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内五指山市的林地景观类型分布一直较为均匀,复杂度基本较少改变;各林地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形状指数与边缘密度变化方向一致,各斑块间相互影响及转化较小,景观斑块间类型的改变主要是通过林地与非林地间的转化完成,景观聚合度的年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对林地景观动态评价、生态脆弱性分析和林地综合管理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市场》2005,(8):9-10
2005年7月11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了本年度专业奖项的获奖名单。颁奖仪式将于10月1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举行的2005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年会上举行。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 技术,以怒江流域中段典型地区(福贡县)为研究区域,利用1986 年、1994 年和2004年TM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怒江流域中段典型地区(福贡县)整体景观以有林地为基质,灌木林以及其它景观类型镶嵌于其中.有林地的面积1986~2004年呈持续减少趋势;灌木林、荒草地、耕地、滩涂和城镇则是持续增加.斑块数持续增加,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减小,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斑块被分割严重,景观总体连通性下降.人为干扰是导致该区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的天鹅山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3年12月28日Spot5遥感图像和2000年天鹅山森林二类资源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ERMAP-PER和ARCGIS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得到森林景观分布图,采用软件Fragstats3.3对天鹅山林场的景观要素特征、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其生态状况和空间变异。结果表明:全场共划分7类景观要素,其中杉木林、阔叶林为该场主要森林景观要素类型;松林与幼林受人类干扰大而阔叶林受人类干扰小;杉木林地之间的聚集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时期的遥感数据和基于地理信息信息系统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分析了辽河三角洲近30a来的景观演变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4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图(1976年、1989年、1998年、2004年),并计算主要景观类型的面积、斑块数、景观指数以及不同年代间的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0a来景观类型并没有发生变化,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主要景观类型的空间转化上,而且转化的速度和程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和干扰,尤其是农业开发、油田开发以及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县域森林景观格局研究——以河北省大名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软件支持下,结合2008年大名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和景观斑块形状特征指数(近圆指数和分维数)等,系统地分析了大名县森林景观要素格局及规模,以期为实现大名县森林景观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9.
云南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22年(1285年),现占地7.6hm2。文章从儒家思想与建水文庙植物景观风格、主题景观植物特点及其文化意蕴、植物配置形式、植物景观总体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建水文庙植物景观艺术,体现了儒家思想及其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洪田村森林景观结构,以2011年和2016年小班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洪田村的森林景观格局。【方法】以永安市洪田村2011年实地调查小班数据及2016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将选取的19个景观指数从内部细化为三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12个最能表征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的景观指数;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分析了洪田村的森林景观结构及功能。【结果】1)主成分分析筛选的12种景观指数在其所属类别上的因子载荷值均在90%以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作为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指标。2)洪田村森林景观要素组成类型单一且分布不均,杉木和硬阔叶树种为主的景观格局占主导优势。3)斑块形状简单抗干扰能力差,景观整体异质性较高。4)灌木林和软阔类树种较低的边缘密度(ED)表明这两种森林景观与其他类型景观之间的能流、物流交换低。【结论】未来对洪田村进行森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应着重调整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乡土树种(杉木、马尾松)、引进树种(桉树)、灌木林及其他树种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围绕城市园林绿化、营造竹林景观,在安吉竹种园、上海东方绿舟、北京房山高科技园区、临安观赏竹园开展试验研究,并在浙江、上海、北京不同区域运用此项技术进行推广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总结了观赏竹园艺栽培技术:(1)城市园林观赏竹栽培技术;(2)观赏竹盆景栽培及制作.城市园林观赏竹栽培技术包括采取堆土筑丘、改土、设置隔离层等方法创造适宜竹子生长的土壤环境,并采取搭建水平井字架,块状拉索等措施进行固竹防风,采取了全秆通梢密植法开展竹子园艺栽培,解决不同区域立地条件栽植竹子,快速形成竹林景观的技术问题,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全梢竹子挖掘、运输、整枝修剪、栽植和养护技术措施,实现竹类园艺栽培技术创新;观赏竹盆景栽培及制作包括盆景栽培、盆景养护、盆景配置等.  相似文献   

12.
三种福建特有观赏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唐竹、橄榄竹、少穗竹为福建观赏竹开发生产及园林应用中极具观赏价值与应用前景的特有竹种,针对在竹种的形态特征上还存在模糊认识等问题,对这三个竹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及在园林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于2007~2011年,选择峡江县林木良种场第二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作为试验地,进行施底肥与未施底肥对新造毛竹发笋及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数5.5株,未施底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株数3.4株;施用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10.3 cm,未施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9.8 cm。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内随机选取3个竹种:歪脚龙竹、坭竹、长叶苦竹,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其叶片、主枝、小枝的硫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以福州市森林公园相同竹种作为参照。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片硫元素含量最高,各竹种之间硫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同竹种不同季节的各部位的硫含量均有变化,秋季硫含量最高,夏季最低,较秋季平均减少54.88%;竹类植物对于硫元素的吸收作用较强,叶片硫含量均高于国标的最高值2.0 g.kg-1,且叶片硫含量对环境二氧化硫变化具有指示作用,可以考虑作为硫污染区的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15.
台江采育场竹木混交林丰产措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江林业采育场现有竹木混交林进行施肥和土壤垦复两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虽有一定增产效果,但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土壤垦复措施的增产效果,以深翻加施肥的新竹产量最高,锄草松土居第二,单纯深翻并不理想,效果不如劈山抚育。因而,新兴竹木混交林应以调整竹林结构和护笋养竹为主,每年锄草松土即可达到材用丰产林标准,不宜盲目深翻、施肥。  相似文献   

16.
冷箭竹更新幼龄芽种群的数量统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臣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冷箭竹更新幼龄芽种群密度平均为39.8株/m^2,各龄级基株的芽种群密度排序是11年生〉12年生〉12年生〉10年生〉9年生〉8年生,无性系群仅1年~7生植株具有发芽能力,且主要集中于2年~5年生的无性上株,呈现出3年生〉2年生〉4年生〉6年生〉1年生〉6年生〉7年生的动态格局,不同林分类型和海拔高度的冷箭竹芽种群密度各异,就林分类型而高,岷江冷杉~冷箭竹林数量最高,铁松  相似文献   

17.
毛竹残次林分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失管多年的毛竹残次林分采用封山育竹、劈草、锄草、深翻垦复和补栽毛竹等一系列营林措施,3年恢复毛竹成林,毛竹林面积从16.47hm2扩大到19.27hm2,立竹密度从555株/hm2提高到2295株/hm2,立竹平均胸径从7.2cm提高到9.9cm,3年后就能采伐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名录初报(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7-2001年调查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的害虫,共采集标本约1000个,经鉴定计有20种,隶属于6目44科,其中69种竹类害虫属甘肃省新纪录。记录了半翅目、鞘 翅目、鳞翅目害虫27科114种。  相似文献   

19.
大湖竹种园丛生竹种的收集及其耐寒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4 a调查分析了永安大湖竹种园所收集的丛生竹种的冻害情况,并对其与耐寒性有关的细胞膜透性,SOD、POD、PPO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竹属的孝顺竹及其变种、青皮竹及其变种、慈竹属的慈竹、金丝慈竹等21个丛生竹种的耐寒能力较强,在永安地区能够安全越冬和生长;丛生竹的叶片细胞膜透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PO酶活性均与竹种的耐寒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丛生竹种耐寒性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耐寒性较高的竹种,如孝顺竹、椽竹等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但要作为一个耐寒性鉴定指标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Effects of bamboo stands on seed rain and seed limitation in a rainfore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mboos often negatively affect tree recruitment, survival, and growth, leading to arrested tree regeneration in forested habitats. Studies so far hav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bamboos on the performance of seedlings and saplings, but the influence of bamboos on forest dynamics may start very early in the forest regeneration process by altering seed rain patterns. We tested the prediction that the dens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eed rain are altered and seed limitation is higher in stands of Guadua tagoara (B or bamboo stands), a large-sized woody bamboo native from the Brazilian Atlantic Forest, compared to forest patches without bamboos (NB or non-bamboo stands). Forty 1 m2 seed traps were set in B and NB stands, and the seed rain was monitored monthly for 1 year. The seed rain was not greatly altered by the presence of bamboos: rarefied seed species richness was higher for B stands, patterns of dominance and density of seeds were similar between stands, and differences in overall composition were slight. Seed limitation, however, was greater at B stands, likely as a resulted of reduced tree density. Despite such reduced density, the presence of trees growing amidst and over the bamboos seems to play a key role in keeping the seeds falling in B stands because they serve as food sources for frugivores or simply as perches for them. The loss of such trees may lead to enhanced seed limitation, contributing ultimately to the self-perpetuating bamboo disturbance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