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土壤熟化是新垦耕地培肥的重要过程,是土壤肥力和生产力逐渐提高的表现,但如何设定指标来判断土壤是否熟化至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在对耕地土壤熟化的本质、土壤熟化与土壤质量的关系、熟土与生土的区别、熟化指标的选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田与旱地土壤的熟化指标与熟化标准。提出设立初步熟化和高度熟化二级熟化标准,分别对应土壤熟化的“下限”与“上限”的观点。认为熟化指标应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可考虑用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pH、容重和盐分作为鉴别指标。土壤熟化的“上限”值可参照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中的高等级耕地评价标准作为鉴定依据;土壤熟化的“下限”值的制定应平衡农作物生长需求与区域培肥现实2个方面的关系。最后,基于浙江省典型耕地熟化前后土壤肥力性状的变化,结合国内土壤定量分类中的某些标准,分别提出了浙江省旱地和水田土壤熟化的鉴定指标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不同蒸制和水煮马铃薯时间研究了不同熟化程度和熟化方法对马铃薯干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熟化程度的增加,马铃薯干燥时间增长,干燥过程由恒速和减速干燥过程变为减速干燥过程,而熟化程度相同时熟化方式不影响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3.
不同熟化度红壤稻田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熟化度不同的3种红壤性水稻土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考察施磷后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同时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及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各供试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熟化度不同,对磷的吸附表现出随熟化度提高,吸磷比下降的明显规律,经96h培养后,初度熟化红壤水稻土吸附量高达93%;中度熟化的为43%;高度熟化的降低至23.1%。被吸附固定的磷在初度和中度熟化红壤性水稻土中都很难解析出来,只有高度熟化的可解析出一部分。不同施磷浓度比较,以低浓度施磷处理的吸磷量普遍高于高浓度施磷处理,40℃条件下培养的吸磷量明显高于20℃条件下培养。上述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随熟化度的变化主要与熟化过程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活性铁、铝含量明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种方式对草甸土熟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甸土经过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过程分别被定向培育成草甸型水稻土、菜园土和旱田土,使原有草甸土的土体结构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研究认为,精耕细作、合理灌溉能促进土壤的熟化,旱田土的粗放式耕作使对土壤熟化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红壤旱坡地铲土覆土微区试验,模拟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厚度与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随着坡耕地表土冲刷损失数量的增加,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极显著减产.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15 cm,玉米减产29.62%;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10 cm,玉米减产17.31%;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5 cm,玉米减产12.69%;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5 cm,玉米增产10.00%;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10 cm,玉米增产15.77%;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15 cm,玉米增产17.69%.  相似文献   

6.
红壤丘陵区三种土壤生土熟化初期的养分和pH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取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试验站所布置的生土熟化长期试验。三种不同母质的生土经过5年的熟化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土壤和处理的作物产量也有较大的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等养分是不断增加的,受土壤类型、熟化措施及作物秸秆的归还与否等因素的影响。酸性土壤的pH有下降的趋势。紫色土的pH值则随着熟化的进行逐步下降,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酸性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熟化过程中是逐步增加的,而紫色土则是逐步减少。在熟化开始时,作物产量主要决定于土壤类型,但5年后,它不仅与土壤类型有关,而且也与熟化措施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粒状食品红外线源辐射瞬态熟化温度场连续加工测控较难、品质恶变等问题,构建了粒状食品红外线源辐射瞬态熟化温升模型,分析其辐照强度的空间变化,并应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不同粒径食品变距瞬态熟化温度场形成特性。结果表明:粒状食品红外线源辐射瞬态熟化温度场形成与辐照强度、粒径尺寸、受辐射距离等因素相关,粒状食品表面热损速率与内能变化速率间满足能量平衡瞬态响应;沿红外线源辐照方向,物料内部瞬态熟化温度呈递减分布;4mm粒径荔枝果肉加工食品受50mm距离辐射,其熟化温度高且均匀。  相似文献   

8.
针对宅基地新复垦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的问题,在氮磷钾肥料平衡施用的前提上,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冬小麦生长季添加粉煤灰(TC)、有机肥(TF)、熟化剂(TS)、熟化剂+粉煤灰(TSC)、粉煤灰+有机肥(TFC)、熟化剂+有机肥(TSF)对复垦土壤硝态氮运移、累积情况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熟化剂+有机肥和熟化剂+粉煤灰的处理能够促进表层撒施氮肥转化为硝态氮,添加有机肥易导致硝态氮向土壤深层运移,而添加粉煤灰则会减弱这一过程。熟化剂+有机肥处理在小麦生长初期耕作层能够储备较多的硝态氮,为后期小麦生长提供氮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单一改良材料土壤较添加复合改良材料土壤硝态氮累积效应更为明显。添加有机肥和熟化剂在复垦生土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有重要作用,有机肥能有效减少小麦空秆率,提高成穗数,粉煤灰在土壤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作用不大,添加熟化剂+有机肥是处理宅基地复垦土壤熟化较为优良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高效合理地进行熟化垫料的大田利用,在相同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猪发酵床熟化垫料不同比例替代化肥(不施肥对照、施化肥、熟化垫料1/2氮量替代、熟化垫料3/4氮量替代和熟化垫料全氮量替代),研究其对小麦当季产量、当季土壤养分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熟化垫料不同替代量下,小麦当季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株高及穗长差异显著(P0.05),产量依次为氮素化肥处理(7 365.3 kg/hm~2)熟化垫料1/2氮量替代处理(7 225.1 kg/hm~2)熟化垫料3/4氮量替代处理(6 293.3 kg/hm~2)熟化垫料全氮量替代处理(5 160 kg/hm~2)不施肥对照(3 676.8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随熟化垫料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小麦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熟化垫料替代比例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农学效率则呈现降低趋势。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土壤养分状况以及氮肥利用率,熟化垫料1/2氮量替代可以达到单施化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尤金品种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熟化方法,并对马铃薯干片传统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熟化方法是热水漂烫,达到所需熟化程度需6 min,马铃薯片最适厚度为0.5 cm,40、50、60、70、80℃干燥温度下,马铃薯片的干燥时间分别为9、8、8、6、6 h.优化方法比传统方法更节省干燥前的加工时间和人工成本,2种方法所需的干燥时间相同,漂烫熟化法的营养损失量略高于蒸制熟化法.  相似文献   

11.
甘薯是中国重要的杂粮作物,鲜食型甘薯的选育是甘薯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甜度则是鲜食型甘薯选育的重要指标.甘薯熟化后的甜度取决于麦芽糖含量,麦芽糖含量的变化不仅受β-淀粉酶活性的调控,而且受甘薯淀粉糊化特性及熟化方式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甘薯熟化过程中麦芽糖合成相关酶的研究进展,以及淀粉糊化特性和熟化方式对麦芽糖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红壤丘陵区三种土壤生土熟化初期的养分和pH变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取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试验站所布置的生土熟化长期试验。三种不同母质的生土经过5年的熟化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土壤和处理的作物产量也有较大的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等养分是不断增加的,受土壤类型、熟化措施及作物秸秆的归还与否等因素的影响。酸性土壤的pH有下降的趋势。紫色土的pH值则随着熟化的进行逐步下降,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酸性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熟化过程中是逐步增  相似文献   

13.
研究吐鲁番地区新建设温室中施用风化煤、生物有机肥及腐殖酸肥料对土壤熟化的影响,为新建设的温室大棚土壤快速熟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土壤快速熟化方案中,施用有机肥35.455 t/hm2的基础上,配合施用腐殖酸类肥料14.318~28.636 t/hm2,能使新建设的温室生产达到快速见效的目的。比以前吐鲁番地区土壤熟化方案中的施用农家肥143.182 t/hm2减少约107.727 t/hm2,可以有效解决当地有机肥源缺口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退化土壤日益增多,土壤质量形势严峻,土壤改良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作为土壤改良的重要研究方向,土壤快速熟化技术通过快速提高土壤肥力提升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主要结合土壤退化的现状,梳理与阐述了基于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的3种土壤熟化技术及相关联合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和应用,分析了土壤熟化技术存在问题并提出展望,为土壤熟化技术领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综合衢县、金华、江山、义乌及安吉五个地点代表性低丘黄筋泥的微生物学分析,浙江省低丘红壤的微生物学特性主要有如下几点: 1.在红壤的一般理化性状中,土壤pH值、有机质及氮素含量随红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有增加的趋势。 2.红壤中微生物总数随土壤熟化度提高而增大。各级肥力的土壤,均以细菌占最大优势。往往熟化程度愈高,细菌数量所占的比重愈大。反之,不一定是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壤。熟化程度低的红壤,真菌的相对数量较高,但在荒地中,真菌的数量也不超过微生物总数的5%。 3.红壤荒地的呼吸强度,在本试验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量及氧吸收量均在20微升以下。随着红壤熟化程度的增加,其数值也增大。 4.在培养初期二周内,红壤的硝化作用强度随熟化程度提高而增大。后期差异不一定显著。硝化细菌在荒地中几乎不能繁育,其数量随熟化程度提高而增加。 5.红壤的纤维素分解强度,在试验条件下,荒地中布片失重量最大不超过13%。分解强度及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相对数量,随红壤熟化程度提高而增加。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种类中,在熟化红壤以细菌占优势,在荒地则以霉菌占优势。在纤维素分解细菌中,熟化度高的红壤,以噬纤维菌属(Cytophaga)及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占优势。在荒地红壤中,没有发现噬纤维菌属。分解纤维素的霉菌  相似文献   

16.
倒仓破碎对缩短发酵周期后生活垃圾堆肥腐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与消纳、处理之间的矛盾,以北京市南宫堆肥厂垃圾堆肥工艺和密闭隧道发酵仓为研究对象,以马家楼转运站筛分出的15~80mm粒径垃圾作为堆肥原料,以14 d高温隧道发酵(不倒仓不破碎)→21 d后熟化发酵→21 d最终熟化发酵工艺为对照,以8 d高温隧道发酵(不倒仓不破碎)→12 d后熟化发酵→12 d最终熟化发酵工艺为处理1,8 d高温隧道发酵(第3 d倒仓破碎1次)→12 d后熟化发酵→12 d最终熟化发酵工艺为处理2.通过不同发酵阶段采样和各类指标的测定,探求缩短堆肥发酵周期后倒仓破碎工艺对于生活垃圾堆肥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产品的腐熟度较差,处理2与对照处理的堆肥产品腐熟度差异不明显.将高温隧道发酵时间由14 d缩短为8 d,并且第3 d倒仓破碎1次,后熟化与最终熟化时间分别由21 d缩短为12d,可以在保证堆肥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堆肥效率,使南宫堆肥厂的垃圾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该成果为南宫堆肥工艺优化的实施和改进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影响的微区试验(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红壤旱坡地铲土覆土微区试验,研究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覆土厚度与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随着坡耕地表土冲刷损失数量的增加,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极显著减产。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15cm,玉米籽粒减产29.62%,秸秆减产24.46%;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10cm,玉米籽粒减产17.31%,秸秆减产20.14%;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5cm,玉米籽粒减产12.69%,秸秆减产11.51%;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5cm,玉米籽粒增产10.00%,秸秆增产9.35%;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10cm,玉米籽粒增产15.77%,秸秆增产16.19%;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15cm,玉米籽粒增产17.69%,秸秆增产25.18%。[结论]本研究为评估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索了渭北地区新修农田生土熟化的相关技术措施,旨在加速新修农田的土壤熟化,为尽快发挥坡地改梯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压静电熟化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压静电熟化技术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选择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左侧腰大肌,每块均匀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普通和高压静电熟化处理72h,并在0、4、8、12、24和72h测定肉色(L、a*和b*)、过氧化物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熟化72h后取样测定pH、剪切力及蒸煮损失。研究发现在熟化72h后,高压静电处理组牛肉的剪切力值(1.99kg)极显著(P<0.01)小于普通熟化处理(2.74kg),pH和蒸煮损失在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了0h,其余小时高压静电处理组肉色L、a*值均高于普通处理,且在12及72hL值显著高于普通处理(P<0.05),在4、8、12和24ha*值显著高于普通处理(P<0.05);随着熟化时间延长,2个处理组的PV、TBARS值均升高。除了0h,其余小时高压静电处理组的PV及TBARS值均低于普通处理,且在8h之后,高压静电处理组的PV及TBARS值均显著低于普通处理(P<0.05),排酸72h后,静电熟化处理组的PV和TBARS值分别为226.96和104.42μmol/kg,普通熟化处理组为330.20和142.14μmol/kg。高压静电熟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牛肉嫩度、延长理想肉色时间、减缓牛肉氧化速度,有助于改善牛肉品质和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20.
以50份甘薯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熟化前后薯块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并计算生化甜度,再与食味评价的甜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鲜薯和熟化薯中均含有4种可溶性糖组分,生鲜薯中蔗糖含量最高;而熟化薯块中,麦芽糖含量大幅增加,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低主要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熟化薯生化甜度与食味甜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0.97),因此选择熟化薯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作为自变量,食味甜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选择R2最大(0.938)时拟合模型,建立的回归方程较好,因变量对自变量的解释度较高.熟化薯可溶性总糖组分对甜度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果糖>麦芽糖>蔗糖>葡萄糖,其中果糖和麦芽糖2种组分对甜度的贡献超过60%,处于主导地位,可以作为反映甘薯甜度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