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蹄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肢蹄病已经成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淘汰的第三大疾病,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环境因素牛长期站立于水泥地面,使软化的角质过度磨损,蹄底发生严重挫伤,且使蹄部的伤口受到污染,病情加重。雨水较多的季节,圈舍湿滑,运动场粪便淤积,牛蹄长期浸渍在污物中,  相似文献   

2.
奶牛肢蹄病是国内外奶牛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本病多呈慢性经过,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常被忽视,是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乳房炎。本文从奶牛肢蹄病的危害、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搜集、分析了新疆地区部分规模化舍饲奶牛场成年荷斯坦奶牛牛舍2个设计指标与乳房疾病、肢蹄病和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的基础数据,对牛床、饲槽设计指标对乳房炎、肢蹄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奶牛的实际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这些疾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牛场牛床和饲槽具体设计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成年奶牛总发病率为8%~11%,其中以消化疾病最高。占30%~35%;乳房炎占21%~23%;产科疾病占10%~14%;肢蹄病占6%~10%。成年奶牛淘汰率10%~22%,死亡率1%~2%,其中淘汰率最高的是生殖疾病占20%~24%;肢蹄病占15%~18%;乳房炎占8%~10%。成年奶牛死亡原因主要是代谢性疾病和由异物所致的创伤性网胃炎一心包炎,分别占45.7%和18.5%。综上所述,危害奶业生产最大的疾患是生殖疾病,乳房炎、蹄病和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奶牛蹄病是奶牛四大疾病(乳房炎、不孕症、代谢病、蹄病)之一。奶牛病杂,就蹄病来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发病占其总头数的25%,淘汰和死亡约占总数的3.3%,经济损失仅次于乳房炎和不孕症。但高于代谢病。北京、太原15个奶牛场统计蹄病淘汰率占淘汰总数的2-3%,病因:1、运动场地质量不好。水泥地面或乱泥塘做运动场,雨季呈上升态势。水泥场面的运动场除蹄病外,其余的是腿病:腕前粘液囊炎、后肢跗关节和膝关节的外侧炎症。2、代谢性蹄病。占到总发病数的50%以上。现在有人认为是奶牛饲喂的精料太多,引起代谢性蹄病。3、感染性因素。主要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正>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供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肢蹄病对生产性能没有直接影响,因此,生产管理者往往对肢蹄病认识不够,导致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上升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要高度重视肢蹄病带来的危害。患有肢蹄病的奶牛,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等。肢蹄病对奶牛及生产的具体影响表现为:1.降低泌乳能力和牛奶品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养牛场中奶牛受环境、管理、疾病等因素影响,易引发肢蹄病。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类高发疾病。该疾病可降低奶牛活动频率,影响奶牛正常采食及繁殖性能,导致奶牛泌乳量和繁育能力下降,最终造成奶牛过早淘汰,严重影响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患肢蹄病的奶牛表现为蹄部疼痛、无法受力、跛行等症状,对奶牛健康危害极大。本文就奶牛肢蹄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期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庆国 《农家科技》2011,(10):42-43
<正>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需要奶牛肢蹄病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一、肢蹄病的发病原因1.营养因素。无论日粮中缺钙  相似文献   

9.
奶牛肢蹄病会对牧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够预防肢蹄病以及瘫痪的发生,本文介绍了奶牛肢蹄健康等级评分方法,以及奶牛肢蹄健康管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奶牛肢蹄病发病率较高,目前已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成为奶牛三大高发疾病之一。正确修蹄能有效防止奶牛蹄病发生,保证奶牛健康。一、牛蹄生长特点牛蹄的角质生长速度会受到年龄、营养、饲养环境、牛舍结构、健康情况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1个月长3~10厘米,平均5厘米。因此,长度为7~8厘米的背壁  相似文献   

11.
肢蹄是牛的重要支柱器官,具有支持牛体重的作用。在奶牛生产过程中,肢蹄病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奶牛易发生的肢蹄病有蹄变形、蹄裂和肢蹄跛行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很难治愈,并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及使用年限。只有了解肢蹄病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肢蹄病的发生。对影响奶牛肢蹄健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牛舍长期潮湿不消毒,运动场泥泞会引发蹄叉腐烂,蹄底变形等蹄病;舍内微生物、细菌、寄生虫的繁殖生存,常引起奶牛皮肤病、呼吸道疾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导致奶牛的发病率增高其军死亡。因此,要认真做好消毒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奶牛疾病是阻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奶牛腐蹄病是世界范围内奶牛三大疾病之一的肢蹄病中的高发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的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  相似文献   

14.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疾病。由于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病蹄不愿着地、跛行,以致影响奶牛食欲、承重和产奶量,而养牛户又多不注意修蹄护蹄,导致该病在基层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据笔者调查约80%的奶牛场户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蹄病,成年产奶牛发病率约20%,产奶量高的牛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5.
蹄病是危害奶牛业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牛的蹄病中95%发生在奶牛,欧洲奶牛肢蹄病发病率为5.5%,其中88%是蹄病[1]。在奶牛的蹄病中,41%的病例是蹄叶炎,72%的动物至少有一个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对贵阳市代表性的某养殖小区的奶牛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区2007-2009年平均年受胎率为83.0%,产犊间隔时间为(427.00±3.36)d,产后子宫复旧时间为(39.94±1.72)d;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及死胎的发病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且该奶牛养殖小区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肢蹄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该小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中国荷斯坦奶牛138头,研究了不同预混料对提高奶牛繁殖性能及预防产后疾病的影响.按相似配对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结果表明,本试验研制的奶牛预混料均可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并降低产后繁殖疾病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极显著地缩短了奶牛产犊后初次发情时间和产后空怀天数,提高了1次配种受胎率和2次配种受胎率,降低了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显著减少了每头牛妊娠需要的输精次数;试验Ⅱ组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优于试验Ⅰ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的肢蹄病发病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其余产后疾病指标,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奶牛肢蹄病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严重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奶牛由于体重大,蹄部作为奶牛活动的重要支撑器官,很容易发生病变,发生蹄病后,明显影响奶牛运动和采食能力,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严重者甚至被过早淘汰。奶牛发生蹄病早期具有隐蔽性,不具备临床症状,严重时表现是跛行,治疗困难,造成奶牛过早淘汰,影响经济效益。该文对奶牛蹄部生理解剖结构进行说明,并对奶牛肢蹄病中危害较大的蹄叶炎及腐蹄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常见诱发因素,提出相应防控意见,为奶牛养殖场户及相关从业者提供防控思路,以期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奶牛肢蹄病是最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奶牛淘汰的主要因素。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主要受奶牛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水平、病理状况以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会严重的威胁奶牛的健康,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损害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本文详细论述奶牛肢蹄病的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以此为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奶牛蹄病又称“肢蹄病”,是危害奶牛的“三大疾病”之一,由于各个牧场的具体情况不同,蹄病的发病率为5%~40%。蹄病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因蹄病淘汰牛占淘汰牛总数的15%~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