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亚义 《吉林农业》2011,(11):143-143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传统耕作制度的一种变革。其实施目的是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现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年来保护性耕作实践的探索,项目区对这一新技术有了新的认识,需要采取九大步骤,循序渐进,科学推进。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增加粮食产量进行的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多项保护性耕作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农机与农艺巧妙结合。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节水省肥;节省机械作业支出;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以"节本增效"为目的的耕作技术体系,是一项以免耕、少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是运用农业机械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方式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然后总结了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条件下保护性耕作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黄淮海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河南的研究应用。河南保护性耕作研究主要集中在豫西旱作区,其在豫南雨养区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认为土壤肥力较低是影响雨养区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探讨了该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在少耕、免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壤耕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作物收获后残茬、秸秆留在田间覆盖地面,春季不进行整地,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喷施化学药剂防治病虫草害,尽量减少机械进田次数,保护耕层土壤的自然结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闫占礼 《现代农业》2010,(10):70-71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状况,对其定义及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归纳了保护性耕作的判定和实施要点,以期推广这一新型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主要论述了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对作物产量、水土流失、土壤水分等的影响,并提出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前景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巴尔虎旗小麦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陈巴尔虎旗干旱、降雨量少、耕作粗放、水土流失、风蚀、黑土地退化、沙化较为严重,近年干旱、风沙、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出现的特点,利用保护性耕作法与传统耕作法进行了小麦种植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着重探讨了免耕留茬覆盖法和深松留茬覆盖法作业后,对土壤容重、地温、土壤水分保持和作物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北方正在大力发展玉米保护性机械化耕作,针对保护性耕作的机械以及耕作流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以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技术内容是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技术、病虫杂草控制技术和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王丽 《农技服务》2003,(10):57-57
<正> 旱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以免耕为主要内容、被相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懒汉种田”的耕作模式。 旱地保护性耕作与强调深翻,深松、加深活土层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迥然不同,它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将作物秸秆残茬留于地表。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尽量不翻耕,留下秸秆残茬覆盖田面;使用茬地播种机播种,随种子播种深施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建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的原则以及用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等。  相似文献   

13.
几种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风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  张立峰  刘景辉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20-4720,4728
[目的]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风蚀量的影响。[方法]以位于内蒙古阴山北部武川县典型农牧交错带的耕地为试验地点,比较用不同保护性耕作对不同作物留茬的土壤含水量、风蚀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马铃薯免耕、油菜留茬和燕麦留茬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极大地减少土壤风蚀。[结论]留茬耕作和免耕是当地农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一条可持续的耕作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内蒙古旱作农田水蚀风蚀严重的问题,研究燕麦大田种植下,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留高茬覆盖以及留高茬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要明显高于常规耕作,留低茬覆盖的土壤酶活性也高于常规耕作,其原因是连续的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留低茬与常规耕作酶活性的差异不很显著;土壤酶活性与产量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在我国北方旱作地区进行连续7a的玉米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的平均土壤体积质量虽较传统耕作高5%,但不会导致土壤严重压实,土壤含水率较传统耕作平均增加12%,深松地达20.7%,提高了土壤保蓄水能力,玉米产量平均增加13%,且成本降低,研制了不同的播种机防堵机构以及组合式限深切草器与双齿盘拨草配合防堵的2BMQF-4C型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和可调翼铲式深松机。  相似文献   

16.
傅湘宁 《农业与技术》2008,28(1):116-11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考虑,其主要作业内容有收获及其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我市共有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旱田145万亩,主要作物是玉米为主,玉米各植面积在100多万亩,其中90%以上适宜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东北冷凉风沙区普遍采用的玉米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试验(2004~2007年),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土壤微生物数最均大于传统耕作(CK),其中留茬覆盖(B2)>留茬(B1)>火茬(B3).灭茬方式(B3)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留茬覆盖(B2)处理前期土壤脲酶活性较低,但后期增长迅速.留茬覆盖(B2)措施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最显著.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CK),其中留茬覆盖(B2)比对照高1.58%,但差异不显著.同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表现出随覆盖年限的延长而提高的趋势,留茬覆盖(B2)方式的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2007年比2004年增加0.18g·kg~(-1).年际间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CK),且随着保护性耕作方式实施年限延长,同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其中留茬覆盖(B2)的增幅最大,2007年比2004年分别增加35.3%和32.7%.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机械深松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目前我市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引进试验及示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保护性耕作也存在着增产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主要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旱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分布在淮河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旱作农业的面积达3000多万公顷。旱作农业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降雨量小、气温低、土壤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造成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对稻茬油菜不同保护性耕作栽培模式的研究得知:产量比传统耕作约有减产,但节劳增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三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栽培模式,每亩的经济效益以免耕稻草覆盖打窝点播148.4元最高,其次是免耕覆盖撒播126.4元,免耕覆盖撬栽72.2元为最低,比传统耕作的最高效益处理(翻耕打窝点播99.8元)分别增48.6元、26.6元、减27.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