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詹兴堆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713-2719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柑橘木虱种群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及代谢机理,为合理选择药剂有效防治柑橘木虱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浸液法和浸虫法测定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阿维菌素、啶虫脒和噻虫嗪等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敏感种群(SS)、福建省长泰县种群(FJ)、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种群(GD)、湖南省新宁县种群(HN)、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种群(JX)和福建省三明市莘口镇种群(SM)若虫及成虫的毒力,计算不同种群对供试杀虫剂的抗性倍数;通过测定不同地区柑橘木虱种群成虫的酯酶(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P450活性,研究其代谢机理.[结果]各种群2龄若虫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9.0~19.0,对噻虫嗪抗性倍数为7.6~18.4;各种群成虫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11.3~17.2,对噻虫嗪的抗性倍数为5.2~12.3.其他4种供试杀虫剂中,JX种群2龄若虫对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4、7.3、4.7和7.6,成虫对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9、8.2、3.6和2.9;其他种群成虫或2龄若虫对至少2种杀虫剂敏感.解毒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N种群、JX种群和SM种群的EST活性高于敏感种群,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FJ种群、GD种群和HN种群的GSTs活性高于敏感种群,且差异显著;除FJ种群外,其余4个种群的P450活性高于敏感品系,且差异显著.[结论]柑橘木虱若虫期是杀虫剂防治的关键时期;5个地理种群对供试6种杀虫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可能与柑橘木虱的EST、GSTs或P450等代谢酶活性升高相关.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实际合理选择药剂,并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控制东壁龙眼角颊木虱的危害,用2.5%溴氰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10%烟碱乳油、10%虱千灭可湿性粉剂等4种杀虫剂对角颊木虱进行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4种杀虫剂对角颊木虱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其中溴氰菊酯乳油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毒力最高,复合药剂的防效明显高于单一药剂,最佳药剂组合为2.5%溴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6 000倍液+10%烟碱乳油6 000倍液,采用园间喷雾效果最佳,药后1、3、7、15 d的防效分别为85.28%、89.78%、93.82%、94.67%,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长,可有效地控制东壁龙眼角颊木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龙眼角颊木虱是龙眼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龙眼新梢嫩叶.在厦门市同安区年发生十二万亩次,笔者于1988-2000年对该害虫进行专题研究,确定该虫在本地区年发生6代,主害代为第一代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第五代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报道了该虫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现各个世代若虫都有滞育的现象,研究分析了若虫滞育对越冬虫源、主害代虫源等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探讨了龙眼角颊木虱的药剂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4.
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瓢虫的毒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选择指数分别为11.10、10.36,对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0.05、7.06;氟虫腈、阿维菌素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均较高;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高效氯氰菊酯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83和1.43,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毒力最高,但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较低;毒死蜱对2种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低,选择指数分别为0.42和0.34.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苗法,调查环氧虫啶等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室内不同龄期褐飞虱毒力,结果显示:5种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褐飞虱成虫毒力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5龄若虫、1龄若虫和2~4龄若虫.如吡虫啉对1~5龄若虫、雌虫和雄虫的LC50分别为15.61、23.76、22.92、21.64、15.31、8.04、6.72 mg/L.环氧虫啶对褐飞虱1、3、5龄若虫和雄虫毒力水平略好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但差异不显著.环氧虫啶、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对2、4龄若虫和雌虫毒力相当,但要显著好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以1龄若虫为例,吡虫啉、哌虫啶、环氧虫啶、噻虫嗪和烯啶虫胺LC50分别为15.61、16.14、2.78、3.85、3.18 mg/L.根据以上结果建议环氧虫啶可作为轮换药剂,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等常用新烟类杀虫剂轮换使用,用于田间褐飞虱防控.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苦参碱、阿维菌素、氯氰菊酯、灭多威和吡虫啉对B型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苦参碱对烟粉虱卵的毒力最高,LC50为0.802 mg.L-1,其毒力是吡虫啉的323.8倍;阿维菌素、苦参碱和吡虫啉对1龄和3龄若虫的毒力均较高,但对1龄若虫的毒力高于3龄若虫;阿维菌素和苦参碱对成虫的毒力较高,分别是吡虫啉的111.6和77.4倍;而灭多威和氯氰菊酯对烟粉虱各虫态均表现出较低的毒力.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阿维菌素、哒螨灵和阿维菌素.炔螨特对黑李上桔全爪螨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桔全爪螨的室内LC50分别为0.159 6mg.L-1、0.975 2mg.L-1和23.730 7mg.L-1,阿维菌素毒杀效果最好;5.12mg.L-1阿维菌素、64.00mg.L-1哒螨灵和280.00mg.L-1阿维菌素.炔螨特对桔全爪螨的田间防治效果均在90.00%以上,杀伤力较好且无药害产生;3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b值存在差异,桔全爪螨种群的敏感性分布均匀度为阿维菌素哒螨灵阿维菌素.炔螨特。室内LC50、田间防治效果和毒力回归方程b值可作为黑李上桔全爪螨防控药剂引入的敏感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长绿飞虱成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长绿飞虱若虫对噻虫嗪、噻嗪酮的敏感性最高,LC50分别为0111和0114 mg·L-1;其次是啶虫脒、毒死蜱、吡虫啉,LC50为1151~1936 mg·L-1;对敌敌畏的敏感性低,LC50为31418 mg·L-1。长绿飞虱成虫对噻虫嗪、啶虫脒的敏感性最高,LC50分别为0792和0899 mg·L-1;其次是噻嗪酮、毒死蜱,LC50为1119 ~ 1164 mg·L-1;对吡虫酮敌敌畏的敏感性最低,LC50为28899~29864 mg·L-1。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山东省不同地区灰飞虱种群对新型介离子类杀虫剂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探讨亚致死剂量三氟苯嘧啶对灰飞虱保护酶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为田间科学合理应用三氟苯嘧啶防治灰飞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稻苗浸渍法和点滴法测定三氟苯嘧啶对山东省6个灰飞虱种群[鱼台(水稻)种群、鱼台(小麦)种群、济阳种群、岱岳种群、莱芜种群和长清种群]3龄若虫和成虫的室内活性,并比较亚致死剂量(LC10和LC30)三氟苯嘧啶处理对灰飞虱3龄若虫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和3种解毒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P450)]活性的影响。【结果】稻苗浸渍法测定结果显示,三氟苯嘧啶对灰飞虱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0.776~1.644 mg/L,对成虫的LC50为0.752~1.076 mg/L。点滴法测定结果显示,三氟苯嘧啶对灰飞虱3龄若虫的致死中量(LD50)为3.487×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为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和喷雾法测定印楝素对柑橘木虱三龄若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印楝素处理柑橘木虱三龄若虫1、3、7 d后LC_(50)值分别为2.77、1.14、0.61 mg/L;而16.0 mg/L印楝素处理木虱成虫4 d后死亡率仅为13.33%,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喷雾处理后 1、3、7 d 对柑橘木虱田间防效分别为14.35%、49.56%和86.4%。【结论】印楝素对柑橘木虱若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药后7 d 防治效果较好,但对成虫没有毒杀活性;印楝素在柑橘木虱若虫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年,采用稻秆浸渍接虫法,测定了福建省3个地区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进行抗性分析,在仙游县晚稻田褐飞虱初孵若虫始盛期,采用喷雾法对6种药剂的田间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个种群的褐飞虱若虫对同一种药剂的敏感性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烯啶虫胺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若虫均表现出最高的毒...  相似文献   

12.
用浸渍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枸杞木虱若虫和成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并测定了枸杞木虱各虫期羧酸酯酶的活性及三唑磷对其羧酸酯酶的抑制率。枸杞木虱各虫期对三唑磷的LC50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各龄期的羧酸酯酶活性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三唑磷对各虫期羧酸酯酶的抑制率除3龄以外,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3龄期的抑制中浓度IC50较其他虫期为高。枸杞木虱羧酸酯酶活性越高,对农药的敏感性越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烟蚜体躯的酶活性分布特征,对烟蚜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虫的头、胸、腹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为19.80%、40.14%和40.78%;3龄若蚜的头、胸、腹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为13.50%、44.50%和42.00%;4龄若蚜的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为17.51%、41.67%和40.82%。成虫、3龄若蚜和4龄若蚜均以头部的活性最低,并且均极显著低于胸部和腹部(p0.01)。成虫、3龄若蚜和4龄若蚜的头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分别占总活性的32.09%、32.00%和32.05%,并且头部活性显著低于胸部和腹部的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辛硫磷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逐代处理,以选育其抗性种群,并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的活性变化。选育至12代,对辛硫磷抗性增长到4.524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AChE和CarE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在抗性选育过程中,小菜蛾AChE酶活性增长迅速,其比活力由F0的0.035μmol/L·mg·min上升为F12的0.209μmol/L·mg·min;小菜蛾不同选育世代CarE酶活性差异显著,F12比活力增长到F0的12.944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蛇床子素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胃毒作用及其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的蛇床子素处理萝卜苗叶片后饲喂小菜蛾幼虫12 h校正死亡率为37%,72 h时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处理24 h时,LC50为1 521.25 mg/mL,处理48 h时,LC50为865.93 mg/mL。处理72 h时,LC50为515.5 mg/mL。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和不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产生了消长变化。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16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最高为209.15 U.mg-1prot.min-1。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4 h时,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0.648 1 U.mg-1prot.min-1。各处理在24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静态法,将河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用亚致死浓度的阿维菌素和三唑磷处理,研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在农药实验性评价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浓度和时间的递增,河虾体内的羧酸酯酶比活力明显降低,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变化不明显;0.100mg/L阿维菌素和0.025mg/L三唑磷处理96h后,羧酸酯酶比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79.70%和80.06%,表明这2种农药对河虾体内的羧酸酯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以CDNB(1-氯-2,4-二硝基苯)和DCNB(1,2-二氯4.硝基苯)为底物,阿维菌素处理后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7.14%和39.33%,三唑磷处理后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9.73%和28.33%;羧酸酯酶可作为一个生物标志物,而谷胱甘肽转移酶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作为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毛蟹、黄旦、铁观音、肉桂和福鼎大白茶5个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3种抗药性相关酶系,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及其分布.黄旦、福鼎大白茶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GSTs和CarE活性较高、AChE敏感性较低,其他3个品种的GSTs和CarE活性较低、AChE敏感性较高;各种酶活性分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个体分化及抗性的产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对相同虫态下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对不同虫态下猎物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随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置时间均延长;四斑月瓢虫对相同虫态和密度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大于龟纹瓢虫,而处置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9.
溴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存活、化蛹和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用浸叶法测定溴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毒力的同时,观察了溴虫腈对小菜蛾存活、化蛹和羽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溴虫腈对小菜蛾没有后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浓度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变化;在所有测定浓度下,溴虫腈对小菜蛾幼虫体重、蛹重、幼虫至蛹历期和蛹期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影响;尽管不同浓度处理化蛹率和羽化率都低于对照,但只有高浓度(10mg·L-1和20mg·L-1)和2.5mg·L-1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低浓度(0.625mg·L-1和1.25mg·L-1)和5mg·L-1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重金属铅胁迫下林木害虫的发生趋势,依据前期对银中杨(Populus alba‘Berolinensis’L.)叶片中Pb质量分数的研究结果,以Pb质量分数分别为33(低)、43(中)、48(高)mg·kg-1的3种不同饲料,室内饲养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分析Pb胁迫对舞毒蛾幼虫死亡率、化蛹率以及对其3~4龄幼虫体内Car E和GSTs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质量分数的增加,舞毒蛾幼虫死亡率增加,化蛹率降低,其中Pb质量分数中、高处理组的死亡率和化蛹率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舞毒蛾3、4龄幼虫体内,Pb中质量分数处理组的Car E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GSTs活性也不同程度的升高;Pb高质量分数处理组的Car E和GSTs活性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4龄幼虫的Car 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说明铅胁迫能干扰舞毒蛾解毒代谢和生长发育,不同程度地抑制舞毒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