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其结构与功能决定着该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分析了作为低山丘陵区代表的吉林省中东部黑牛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了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模式,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控措施,为该区流域治理和生态经济农业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农牧交错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该区的粮食安全问题、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相伴而生,又相互影响。通过应用C-D生产函数对该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估计,结果显示政策含义:在发展该区经济时必须注意安排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使农业与牧业协调发展,既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又要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农牧生态经济系统形成粮食安全、经济发达、生态改善、农牧业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退化山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流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彭阳县崾岘乡中庄村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讨出合理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结构。通过对中庄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的5种生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有机能在系统的能投中占的比例较大,达到系统总投能的88%~94%,有机能的投入中主要以有机肥和饲料为主,有机能的投入远大于无机能,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机械化程度较低。从种植业系统的能流分析来看,是一个能量低投入与高产出的系统,养殖业系统是一个能量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系统。总体来看,中庄村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能量投入大于产出的系统,而且,能量的投入和产出呈反比关系,说明该区农业生产的能量投入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4.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分析当地生态经济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和运筹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同时开展了环境整治措施优化配置及系统优化调控,形成了"山上青松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坝塘固脚,塘内蓄水养鱼,坝外开田种稻"的生态模式;同时,开展畜牧业生产和农业初级产品深加工,并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兼顾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模式,二者结合构成了该区流域系统的生态经济结构模式,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和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演变过程和3种不同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农业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山地农业环境特点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该区生态2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向,提出了优化调控农业生产结构,建设生态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春燕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214-217,222
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进行量化,判断区域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以纸坊沟流域为例,对2001-2008年农业经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关键指标及其权重,结合相关评价标准及打分法(10分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利用权重及标准化值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的量化结果。结果表明: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综合分值分别为5.409、6.153和7.026,分别为“中等”和“良好”级。层次分析法可进行定量-定性转换,更加直观地表达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但是,几千年来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近年来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比较发达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分析了当前该区农村环境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广生态厕所、倡导自然农业以及普及农业生态工程等对策和措施,将对吉林中部农村甚至全国的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张烽文  刘小鹏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19-221,224
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由此应运而生,成为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宁夏积极开展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取得的生态、社会经济成效,对示范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作了解析。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所论区域各县(市)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生产水平、经济技术水平等自然社会条件方面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该区农业经济类型进行划分。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线性优化、系统动力学、综合评价等多种数学方法,分别建立典型县乡的各级各类农业资源配置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运算,得到不同等级层次的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区域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排列组合在小流域坝系规划中的应用牛越先(山西省水利厅水保规划队,太原030002)冯泽训(山西省水利厅水保局)ApplicationofPermunationandCombinationinPlanningofDamSysteminSmallWate...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关系与城市生态建设的论述,以西安市为例,指出了绿地系统的生态作用和西安市绿地系统现状对城市生态建设的不利之处,并提出了对西安市绿地系统建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下游防风固沙体系建设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水土资源的长期不合理利用,导致石羊河下游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由此引起防沙固沙林衰败死亡,沙漠化扩张速度加快,使得该区域成为我国当前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通过对石羊河下游民勤县的防风固沙体系建设发展历史、体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研究,针对新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了防风固沙体系建设的免灌模式和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作为新的旅游信息平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成了形势的紧迫需要。首先,介绍了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的、对象,设定了系统开发的软硬件开发环境。然后详细阐述了开发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思路、系统流程和系统数据库设计思想,最后说明了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的六大功能。对省、市各级地方和景区旅游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陡坡农林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文在综述黄土高原林草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宜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的造林树种为刺槐和油松,草种为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类优质牧草。并对目前晋西黄土区林分密度研究进行了分析,根据水量平衡原则确定了适宜于在黄土高原推广应用的林分合理密度计算公式。在对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人工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作者首先提出了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以燕沟流域为对象对这一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试论近郊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明羿  陆跃进  周生路 《土壤》2004,36(3):271-275
近郊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变化频繁。本文在阐述我国目前近郊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后果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权能完善、流转行为规范、土地市场公开、法律政策齐全的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采用适合库尔勒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测度指标体系对其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测度指标体系涉及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意识5个方面.最后得出库尔勒市生态化水平,进而为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采用适合库尔勒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测度指标体系对其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测度指标体系涉及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意识五个方面。最后得出库尔勒市生态化水平,进而为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建设河南省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依据该区的自然状况及林业建设发展方向,将河南省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划分为豫北太行山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区,豫西黄土丘陵水土保持林区,豫西伏牛山北侧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区,平原农田堤岸防护林区四大区,分别阐述了各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并提出了防护林体系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