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搜集了浙江、江西、江苏等省产量较高的夏(秋)大豆优良品种80个,在临安、淳安、庆元等地造林后1~3年生杉木幼林中进行套种对比试验,临安试验点通过3a试验,根据品种高产性能和品种稳定性,并适当参考籽粒百粒重,选出6个高产稳产、适宜杉木幼林套种的优良大豆品种,其产量比指定对照品种野猪戳平均增产38.4%~76.4%,平均遗传增益30.8%~50.9%,庆元,淳安试验点,通过初试,分别初选出3~5个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品种延配9号,延农11号和玉米品种延敦玉1号,延单19号进行大田推广试验.通过大豆、玉米套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试验点中有2个点套种玉米的大豆比对照清种减产,但可多产玉米3200kg/hm^2以上,产值相对增加168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3.
早熟区大豆玉米套种栽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延配9号,延农11号和玉米品种延敦玉1号,延单19号进行大田推广试验.大豆、玉米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在3个试验点中有2个点套种玉米大豆比对照减产,但可多产玉米3200 kg/hm2以上,相抵大豆减产损失后相对产值增加168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杉木幼林地套种大豆试验中,作了大豆的品种选择、施肥和除草剂试验,并相应地进行了土壤分析和小气候观察,调查了杉木幼林的年生长量。研究结果表明:套种大豆早熟品种以坎山白最好,在4月5日播种为宜,株行距采用50cm×50cm,每穴3株最佳;迟熟品种以野猪戳最好,在5月15日前后播种为宜,株行距采用33cm×33cm为宜,每穴2~4株都可。以钙镁磷肥作基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以尿素、草木灰作追肥,则增产效果不明显。除草剂以来草克8ml/hm~2除草效果最佳,除草率达82.46%,并且对杉苗、豆苗安全无害,比人工除草省工省钱。另外,杉木幼林地套种大豆,可以明显改善小气候,改良土壤,促进杉木生长,杉木幼树株高当年生长量约可增加34.6%。  相似文献   

5.
李红旗  李玉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33-36,61
对套种和不套种籽西瓜的杉木林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杉木连栽地套种籽西瓜可提高林分空间的利用率,改善林地小气候,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增加林地有机质含量,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能有效地防止林地的水土流失。套种籽西瓜所产生的良好环境效应,促进了杉木幼林生长,套种林分蓄积量和生物生产力分别较不套种的林分高191.22%和141.85%,使二代林的林分生产力比一代林的木材产量净增30%~50%。山地杉木幼林的套作方式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利润、以短养长、以短促长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6.
2013-2014年对马铃薯不同密度、不同间套大豆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种大豆比不套种的增产3.58%~8.84%,尤以亩播3000塘的增产更为突出;等行距、宽窄行套种均比马铃薯净作分别增产15.17%、16.95%,说明采用三种密度间套大豆并不影响马铃薯产量。马铃薯间套大豆,大豆亩产量24.67~29.25 kg,亩产值74.01~87.75元,两种作物的亩产值比单一的马铃薯产值增长24.44%~34.95%。  相似文献   

7.
对杉木新造林地套种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进行调查表明,杉木新造林地套种仙人草不仅能保护新造林地土壤,而且显著促进幼林生长,套种仙人草的杉木幼树平均树高、胸径为4.62 m和6.26 cm,分别比未套种林分高27.6%和48.3%。套种模式的短期收益显著,投入产出比在1∶6以上,达到了复合经营目的。本文还总结了杉木新造林地套...  相似文献   

8.
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除华夏1号在隆安县较对照减产26.64%外,其他品种在各示范县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23.72%~99.89%,增产极显著.[结论]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马山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隆安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适合在都安县与春玉米套种,重点推广桂夏3号;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与春玉米套种.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高度杉木扦插造林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杉木扦插造林试验,通过调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杉木扦插造林,其当年成活率和3年幼林的存活率、平均地径和高度存在差异。以海拔700~1 000m高度杉木扦插造林的当年成活率和3年幼林的存活率较高,3年幼林的平均地径和高度则以较低的海拔高度为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在赣南地区的可行性.[方法]在赣南油茶种植山区以西瓜和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和幼林油茶纯种(对照)2个不同种植方法,比较研究了浪潮甜王西瓜03号、雪峰黑媚娘、农科大6号、荃银高科4个西瓜品种在赣南油茶幼林的产量、经济效益及生长势方面的差异,然后以筛选出的套种西瓜品种作为套种材料,比较研究了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对油茶生长、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间套种西瓜对油茶幼林株高、地径、冠幅(南北、东西)、SPAD没有显著影响;间套种西瓜可显著降低油茶幼林地表温度,显著提高油茶幼林地表湿度;间套种西瓜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效益分析表明,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平均年净利润为18195元/hm2,且油茶幼林套种不同品种西瓜的经济效益有显著差异.[结论]油茶幼林套种西瓜是一种可借鉴的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豆品种资源的若干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数量遗传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的27个春大豆(Glycine max(L.)Merr.)和29个夏大豆地方品种的1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春、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各数量性状变异丰富,早熟、高产、大粒和高蛋白的种质资源均有存在,在这两个自然群体中选择5%的品种,可将春、夏大豆的生育期分别控制在90d和115d左右,亩产分别提高到158.5kg和127.0kg,蛋白质含量捉高到47.38%和47.2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由单个或少数几个性状参与聚类时,所得的各类性状具有明确的特征,有利于育种中选择性状互补、遗传差异大的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方农区发展玉米生产,是我国“九·五”再增产5000万吨粮食的重大举措。红壤丘陵区水热资源优越,适合早晚两季玉米种植。推行玉米间套种能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整体经济效益,以早大豆间作玉米和花生成熟期套种秋玉米模式效果好,产值增加74.51%及59.37%。红壤旱地间套种玉米应针对不同茬口选择适宜的间套方式和密度,大豆地宜密;花生及红薯地宜稀,以大畦沟沿两侧套种玉米为佳。早玉米品种以郑三3号>中单2号>掖单4号;秋玉米产量则以3574>白糯2号>中单2号>京早10号>高油ll5,郑三3号不宜秋季栽培。玉米播期应以开花授粉期避开高温干热天气为前提,早玉米直播以4月上中旬、秋玉米7月下旬播种为宜,极限播期分别为立夏和立秋。红壤地力贡献率低,实行NPK及有机肥配合是玉米高产的基础,6000kg/ha玉米籽需N100.8kg,P_2O_350.4kg,K_2O100.8kg。近郊县利用水源较好的旱地及秋闲田,选择糯性及甜玉米,生产鲜食玉米,能成倍提高玉米产值,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大豆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8—2020年对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的大豆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重点调研对象为大豆种植及加工相关合作社、企业及地方农业局,主要调查广西大豆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区域分布、加工情况及原料来源等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广西大豆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各地栽种大豆较普遍,以夏大豆和秋大豆为主(约占72%)、春大豆次之(约占28%)。自2000年以来,广西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整体上呈不断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桂林、河池、百色、南宁及崇左等5个市,2017和2018年5个市的大豆产量分别占广西总产量的68.31%和69.77%。广西大豆多为山区旱地零星种植,且以玉米套种、果园间种或田埂豆的方式种植为主;生产上新品种更新速度较慢,春大豆品种仍以桂春8号和桂早2号等品种及地方农家种为主,夏大豆则以桂夏1号和桂夏3号等品种为主。1992—2020年广西共选育审定大豆品种45个,其中春大豆29个、夏大豆16个;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41个,通过国家(南方)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9个。广西传统豆制品加工以腐竹、豆腐、豆豉、腐乳、酱油和豆酱等为主,其加工原料主要来自我国东北地区;进入21世纪后新增大豆压榨(主要产品为油脂和豆粕)加工,其加工原料100%为进口转基因大豆。广西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豆种植效益低且自给率低,品种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豆制品加工副产品利用率低,科企联合攻关少,大豆生产优势发掘不足。【建议】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大豆产业发展中机械化程度低、品种产量低及专用型品种少等瓶颈问题;强化科学布局,重点支持大豆优势区域和重点品种,促进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打造桂字号品牌;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同开发东盟大豆种植市场,进而促进广西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开展套种模式下春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82%,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1%;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与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3.034 4%。[结论]产量构成的主要性状有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在选育适合套种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时,应着重对以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选择。在套作条件下选择品种时,宜选择植株高度适宜、生育期较长、分枝多、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和百粒重高的耐阴性品种,然后通过播期调整、肥水控制来促进营养生长,提高有效分枝以及单株荚数,保证较高的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的临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临安市为研究区,利用1991年、1998年和2007年3期遥感获取资料和地形图,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动态度以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进行探讨分析,并结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临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耕地锐减,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林地小幅减少,水域略增。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度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程度差异较大。图1表4参1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诱集寄主苘麻防治B型烟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利用烟粉虱对寄主植物苘麻的嗜好趋性,研究棉花和大豆田的苘麻诱杀B型烟粉虱的技术体系。【方法】设计了不同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施药方法来研究苘麻对烟粉虱的诱集防治效果。【结果】在棉花和大豆的整个生长期间,苘麻对烟粉虱均有极显著的诱集作用,但不同播期苘麻的诱集效果差别明显。在棉花和大豆生长早期,烟粉虱最先在早播的苘麻上发生,诱集效果达85.2%;中播和晚播苘麻对棉花和大豆生长中、后期的烟粉虱诱集效果显著,分别达到93.3%和95.4%。苘麻植株在田间分散程度和诱集效果呈正相关,单棵插花种植苘麻的诱集效果分别是片状种植和条带种植苘麻的7倍和3倍。配套施药试验结果表明,苘麻喷洒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锐劲特悬浮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5%高渗辛硫磷乳油7 d 后对烟粉虱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1.76%~97.57%和27.02%~74.77%,以阿克泰和锐劲特防治效果最佳。【结论】基于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合理的药剂防治的苘麻诱集方法对生态调控棉田和大豆田中的烟粉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424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引物中筛选出44对用于12份日本粳稻和12份浙江粳稻的多态分析,44对引物多态性筛选结果表明,19对引物在12份日本粳稻间有多态,15对引物在浙江粳稻间有多态,44对引物对两个地区品种的多态检出率分别为43.2和34.1.品种间引物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粳稻和浙江粳稻的品种(系)内平均多态检出率分别为50.5和38.7.UPGMA聚类分析表明,日本粳稻间相似系数在0.5以上,且分为两大类;而浙江粳稻相似系数也在0.5以上且为同一大类.说明浙江粳稻间的遗传差异与日本粳稻间的差异相仿或低于日本粳稻.  相似文献   

19.
从农艺性状和产量方面,对14个大豆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种植的大豆新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虫食率、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宝交10-6007收获产量(3051.3 kg/hm2)最高,建10-1160产量(3038.5 kg/hm2)次之,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4.4%和13.9%。初步筛选出宝交10-6007和建10-1160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20.
全面了解浙江省临安市农地土壤酸化状况,为防治土壤酸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结合耕地地力调查,系统地分析了全市不同利用类型农地土壤的酸化趋势与酸化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与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临安市农地土壤酸化十分明显,pH<4.5 的强酸性土壤和pH 4.5~5.4 之间的酸性土壤的比例已分别占23.4%和46.6%,其中以茶树、蚕桑和雷竹产业带土壤的酸为最明显。与1982年调查比较,农地土壤pH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分析认为,过量施肥和酸雨是引起该市农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为防控该市农地土壤的进一步酸化,笔者认为除做好合理施肥工作外,应借鉴国内外经验,从推广无机改良技术、有机改良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施用生物质炭等多方面对农地土壤酸化进行控制与改良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