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湿地松中长期化学采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采脂强度在40%的割面负荷率和25cm以下的下降雨,采用食用漂白粉精片液和增产灵2号+碳酸氢铵及乙烯利+松针汁化学采脂技术,分别比常法采脂单株年平均产脂5.326kg提高13.65%,22.27%和31.00%,而且对松脂及其产品松香,松节油质量和林木生长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湿地松高效低频采脂技术,包括采脂林条件、采割工具、采割方法、割面配置、预制刮面、设置中沟、安装导脂器和受脂器、开割侧沟、施药、收集、储运等方面内容,供生产单位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采脂对纤维形态的影响大小,以广西华山林场湿地松幼龄林为对象,进行了不同时间长度的采脂试验,并分析了不同采脂处理对湿地松纤维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脂导致纤维长平均变短5.07%。采脂对纤维宽的影响不大,对纤维壁厚的影响较大。切线方向和射线方向纤维壁厚各变薄了6.32%和5.05%。采脂时间越早,采脂时间越长对纤维形态的影响越大。纤维形态的变化导致纤维长宽比平均降低3.34%,壁腔比平均降低7.57%,柔性系数平均升高2.36%,刚性系数平均降低4.89%。采脂处理后的纤维长宽比平均值范围在71-79之间,壁腔比平均值范围在28-41之间,柔性系数范围在73-80之间,刚性系数范围在20-27之间。从几个指标的范围可以判断,幼龄林早期采脂的湿地松仍然可作为优质的纸浆材。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适宜经营密度及培育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福建中部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 湿地松速生期早, 是培育短周期纸浆林的优良树种, 也是采脂的良好树种。湿地松纸浆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071 5 时, 可实现短周期内较高的蓄积量, 同时单株充分生长, 以利采脂。建立了湿地松生长模型, 导出了不同林龄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的经营密度上限。根据湿地松短周期的培育目标, 确定出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的4 种培育模式, 可实现林分总蓄积分别为21061 m 3·h m - 2 , 23510 m 3·hm - 2 , 24268 m 3·h m - 2 和27324 m 3·h m - 2 , 并可采脂10 a 。表5 参5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采脂对湿地松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广西华山林场湿地松幼龄林为对象,进行了不同时间长度的采脂试验。设置不同起始采脂年龄,通过不同采脂处理的湿地松,分析了其生长和材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脂对湿地松胸径和年轮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采脂强度40%左右时,立木的自身生长势对胸径和年轮宽的影响远远大于采脂对胸径和年轮宽的影响。采脂对树高和晚材率没有显著影响。采脂会降低湿地松的密度,采脂时间越长对密度的影响越大,离树皮越近受采脂影响也越大。采脂降低了顺纹抗压、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等几个力学性能指标。虽然是幼龄林的早期采脂,但是采脂强度适中的前提下采脂对其生长影响不大。湿地松幼龄林采脂导致了密度和力学性能等材性指标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松树一般常规采脂法可分为下降式采脂法和上升式采脂法,马尾松开始采脂的最小胸径在18厘米,湿地松开始采脂的最小胸径在14厘米。 1.下降式采脂法:在松树树干开割的割面上,第一对侧沟在顶部开割后,以后各次依序由上往下开割侧沟,在不同时期的新割面均处于旧割面之下,有些地方也称此法为“Y”形采脂法。割面高度根据采脂年限确定,新采脂的松树,割面位置第一年不得低于2.2米。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吉安县三芳林场、县林科所、吉水县双村林场、芦溪岭林场以及吉安市林科所等地的胸径为13cm以上的湿地松为对象,研究了湿地松产脂量预测模型和数表,经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高产脂品系早期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六一  虞沐奎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228-229,264
为了选择适合建立脂材两用林或高产脂林的优良高产脂品系 ,对从美国引进的 16个湿地松高产脂品系的早期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定。结果表明 :16个湿地松高产脂品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及产脂量表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在安徽省早期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系是 2 0 4,表现较好的依次是 2 0 8、2 5 0、2 0 9、2 49、2 15、2 13、2 10、2 0 2等品系  相似文献   

9.
回顾和介绍了国内外钻孔采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钻孔采脂法的优缺点。提出应发展适合我国采脂树种的先进采脂工艺以确保我国松脂产业在世界松脂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高产脂湿地松选择和相关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总结了江西吉安16a生湿地松子代试验林(含113家系,共1130单株)的产脂研究。于2005年5~10月期间每日采脂,按月称量单株松脂产量,分析了湿地松试验林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松脂产量的变化动态,筛选出了优良家系16个,平均产脂量都在5kg以上,比群体平均值高出28.5%,高产脂单株40株,产脂量达到5.98~7.20kg,增产50%以上;进行了湿地松群体产脂量的遗传学分析,揭示出产脂力是受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湿地松家系产脂遗传力高,h2=0.90,湿地松松脂产量在采脂期内呈抛物线状变化;讨论了气象因子对松脂产量的影响,9月份产量最高,适宜的气温和降水量是松脂高产的保证;分析了产脂与树木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关系,并讨论了采脂技术,为江西省湿地松产脂量的遗传改良及基地林建设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杨树无性系N L-80105, N L-80106, N L-80117和湿地松组织培养愈伤组织的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4-D 2.0 mg kg-1和KT 0.5 mg kg-1,诱导这些树种愈伤组织效果好;在含氯化钠的培养基上,杨树不同器官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和耐盐程度有差异,外植体茎、叶比根强;杨树继代愈伤组织的耐盐能力显著高于湿地松,这与植株水平的耐盐性相一致,表明用愈伤组织鉴别这些植物耐盐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闭路气流法于夏季晴天测量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等的光合特性和光合日进程, 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光合日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的光补偿点分别为86 , 34 和45 molm-2 s-1 ;饱和点分别为1 200 , 760 和1 050 mol m-2 s-1 ;表观量子产额分别为0.020 3 , 0.053 1 和0.038 8 ;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7.15 , 12.50 和7.85 molm-2 s-1 。根据对光补偿点、饱和点、表观量子产额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分析, 湿地松、杜英和杨梅均为阳性植物, 湿地松对光强的生态适应范围最广, 对强光的适应性最强, 杜英对光强的生态适应范围偏窄, 对弱光的利用效率最高;它们的光合日进程曲线为双峰曲线类型, 存在光合午休 现象, 光合午休可能是高温和低湿造成的。通径分析表明, 对湿地松和杨梅光合日变化直接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气温, 其次是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对杜英的光合日变化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图2 表3 参10  相似文献   

13.
通过育苗对比试验, 对奥地利黑松Pinus nigra var .austriaca 和油松P .tabulaeformis 1年生苗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 奥地利黑松1 年生苗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 且主、侧根发达, 而油松高生长量显著大于奥地利黑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 个树种的高生长量、径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呈极显著相关, 并且高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径生长与根系鲜质量关系最为密切。表2 参5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高产脂的思茅松优良家系,对8年生的42个思茅松高产脂优良家系的半同胞及1个对照的产脂力、树高、胸径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家系的产脂力均大于对照,较对照产脂力平均提高达32.9%,家系间产脂力存在极显著差异。产脂力的家系遗传力为0.49。初步选择出3个脂材两用型的思茅松优良家系,其产脂力的实际增益平均为70.2%;选择出2个高产脂的优良家系,其产脂力的平均实际遗传增益为108.8%。  相似文献   

15.
用IHT球果烘干机烘干马尾松球果,温度45~55℃,持续48h,所得种子的发芽率为85.0%,发芽势为55.7%,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松树采脂高度多在4.0 m以下,由于胸径测定误差所致材积测算误差超过了允许精度而必须修正[1].目前多通过胸径(或材积)与树干上正常部位直径(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正[2].如何用胸径测定值直接进行修正,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戴云山黄山松群落类型31个样地(20 m×20 m)野外调查,筛选4个地形因子和11个土壤环境因子,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探讨黄山松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定量分析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及其对黄山松群落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DC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黄山松群落的海拔变化,第二轴主要反映坡向变化,即沿第二轴从上到下,坡向越朝向阳坡,黄山松群落分布越明显。(2)DCCA表明第一轴与海拔的相关系数达0.5570,即海拔是黄山松群落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呈现海拔越高,黄山松优势种群越显著,在海拔1400-1600 m表现突出。(3)黄山松群落主要物种在DCCA排序图的相对位置,反映坡向、坡位、有机质、人为干扰因素是影响黄山松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4)DCCA排序图中黄山松群落种类排序轴与环境排序轴的相关系数高于DCA,且消除CCA的 "弓形效应",更能凸显海拔、有机质等环境因子对黄山松群落的影响,即黄山松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关联以DCCA排序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在初级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 确立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第2 代种子园建园材料的选择标准;通过对3 批142 个油松优树进行半同胞子代测定, 选出36 个优良家系, 再从优良家系内选择出263 个优良单株, 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增产27.2 %, 41.1 %和125.9 %,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13.3 %, 11.7 %和37.2 %, 提出了第2 代种子园营建技术。参12  相似文献   

19.
张娅    韩炜    窦晓静    武胜利      崔凯强    房靓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6):116-120
通过测定比较2种基质下引种樟子松(Pinus sylvesiris var.mongolica)的光合特性,研究移栽1 a后的樟子松对本地土壤的适应性,为樟子松的引种培育以及在本区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灌水后2 d内2种基质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有显著差异,土壤温度和电导率无显著差异;施肥沙土组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极显著高于配制基质组,按照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定积分,施肥沙土组高于配制基质组(22.32>14.74),按照WUEPAR的定积分,施肥沙土组亦高于配制基质组(10.18>7.09);生物量方面,施肥沙土组也极显著高于配制基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