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GIS技术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坡耕地退耕还林 (草 )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方法之一 ,如何快速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是实施这一工程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统计法和图上量算法均无法满足科学高效的要求。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特点 ,研究并探讨了应用 GIS技术实现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快速清查的工作过程及关键技术 ,以期为在全区实现土地资源调查、规划、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标准化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锐  焦锋 《水土保持研究》1994,1(4):112-126
大柳塔地区是神府─东胜煤田一、二期工程开发建设、生活服务、交通设施及行政指挥中必,这里集中了该煤田几乎所有的国家统配煤矿和85%以上的地方及群众兴办的煤矿.强烈的人为活动对该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历史上形成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沿主川道分布的良田(水浇地)锐减,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土地的污染对土地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以1987年的彩红外航片像片和开矿前的图文资料作为本底依据,参考1992年陆地卫星资料,采用实地调绘方法,编制了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清查了研究区内采矿和建设活动引起的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利用方式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土地保护与建设,以及退化土地的恢复与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孙丹峰  李红 《土壤通报》2001,32(2):53-56
本文介绍SOTER项目是利用目前已有的信息技术 ,建立一个包含数字化的地图单元和它们属性数据的世界土壤和土地数据库 .该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为已完善起来的世界土壤和土地资源变化的制图和监测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土地资源多尺度数据库的建库模式 ,SOTER单元概念的发展 ,多尺度数据库的划分和相互之间的衔接方法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资源安全的监测-评价-预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食物安全和农用地资源安全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政府的关注。该文首先分析了农用地资源安全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论述了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体系及其基本功能;结合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和现有的土地管理信息数据库,建立了农用地资源安全状况的监测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了确保农用地资源安全的监测-评价-预警-应急预案系统的结构框架,并分析了它对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切实保护农用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彩红外航片解译和补充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及地块特性因子基础上,利用微机建立小流域土地资源数据库,进行土地资源的统计、检索和评价,并按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多方案、多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计算,采用CAD技术绘制规划图,使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工作系列化、程序化,从而提高了规划工作自动化程度、规划质量和速度,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提供了一套科学、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江苏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快速发展对江苏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将呈现农业用地非农化、农业用地质量退化以及土地利用效率难以快速提高、土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等变化态势,据此,论文提出推进研究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具体是:适度保护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合理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体系以及提高科学技术对于土地资源的替代率。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原立峰  谢永生 《土壤》2004,36(3):333-336
手工管理土地资料的方法,数据更新周期慢,综合利用率低,查询统计复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土地信息系统研制过程中系统数据库建立工艺流程的介绍,详细阐述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及其管理模式,土地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以及系统的运行特点和系统建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对其实现方法进行研究。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由以下框架构成:土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土地多宜性评价,土地利用方式多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生态设计和土地利用布局。并以徐水县为例,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用地结构,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通过分析和比较,最终选择方案2为满意和推荐方案,并用生态学原理和土地多宜性评价结果对方案2所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整体空间布局,最终完成徐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省域土地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区划,识别各市土地资源资产的地类管制优先级与侧重区块,以便提高中国土地资源资产审计效率,并完善国土审计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基于土地景观格局视域,运用ENVI和ArcGIS将浙江市域2000,2005,2010,2015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转换为网格分辨率为30mArcGrid数据格式,并运用Fragstats 3.3进行土地各地类破碎度和集中度指标计算,作为浙江省土地资源资产审计重点筛选依据。[结果](1)构建基于土地破碎度综合指数和集中度指数的土地资源资产地域审计重点筛选模型,侧重全域审视各辖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与质量变化,能够揭示审计区域各地类土地资源资产的利用与保护情景及其变动趋势,印证了景观生态评价土地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改善过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过程单纯衡量资产的数量而忽略对生态价值衡量的缺憾。(2)筛选出浙江省各市优势地类为杭州市的林地、草地、水域;湖州市的耕地和水域;嘉兴市的耕地和建设用地;金华市的耕地、草地、建设用地;丽水市的林地;宁波市的水域;衢州的林地和草地;绍兴市的耕地和建设用地;台州市的草地;温州市的草地;舟山市的建设用地。各市如上地类数量、质量的审计应是土地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关注重点。[结论]土地资源资产审计应注重将土地资源清查和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以提升国土审计的地域主体识别效率与审计结果的可视化解读。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大比例尺资料基础上,并直接为基层生产单位服务的专业性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以地块为单元的各种要素数据进行采集、贮存、分析、变换、综合等项处理,可完成土地资源清查、质量评价、动态分析、优化利用以及规划预测等项任务。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松嫩草原西部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以杜尔波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研究以松嫩草原西部杜蒙县为研究区域,运用采用ARCGIS软件,逐级进行土地适宜性纲、类、等的划分。经分析和统计,最终获得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各级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2.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晓临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6):58-61,102
要使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成果在土地资源管理的模式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必须定期革新数据源。以靖边县为对象,对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的收集、数据源的确定、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的建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设计和评价。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转换成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过程中信息损耗最小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许月卿  崔丽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312-315,318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猫跳河流域的小城镇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喀斯特山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系统、土地经济安全系统和土地社会安全系统三方面构建西南喀斯特山区小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小城镇土地生态安全程度指数,查明了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小城镇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土地研究方法,首先要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土地分布与演变规律的概括性框架,即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有了这样一个框架,就能够对土地的共性加以定义和描述,也才能将地域上分隔的土地类型联系起来。土地作为一种可更新资源受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认真研究土地的动态变化规律,才能真正查清土地的性状,进而提出合理利用方案。多时相、多平台、多波段系列遥感资料,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中应用的潜力,是今后土地调查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土地资源定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该文选择丘陵半干旱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辽宁朝阳市北四家小流域作为典型试验区,遵循发生学和主导因素原则,应用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划分小流域土地类型、确定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评价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将该流域土地资源划分为6个等级,并对各等级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提出了其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和开发利用的方向。为我国丘陵半干旱区土地资源定量化评价和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分布与开发组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亚坤  周生路  张红富  吴绍华 《土壤》2010,42(3):492-496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补充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基础上,采用GIS支持的空间图形分析和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对江苏省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分布与开发组合进行了研究,揭示该省耕地后备资源的质量潜力区域分异明显,其中农地整理类潜力苏北>苏中>苏南,而其他三类(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则苏南>苏中>苏北;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根据地域潜力相似性等建立了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组合序列,为该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优先开发区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整治分区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快速准确的掌握耕地资源安全要素的时空变化信息,推进小尺度耕地资源安全保护实践,文章以昌黎县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耕地资源安全内涵的构成进行了完善,并构建了县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框架体系.研究以昌黎县2015年农用地分等成果作为数据基础,结合同期土地利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土壤实地采样检测等数据信息完成数据库建设;运用单指标评价法,对耕地资源安全要素逐一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县有接近15%的耕地粮食单产水平较低,接近10%的耕地灌溉保证不足,接近15%的耕地土体剖面构型处于安全等级以下,接近10%的耕地有效磷的含量偏低;另外,全县耕地有机质含量偏低;铜元素含量出现极小面积的低度不安全;化肥的使用量在全县处于低度不安全级别.文章按照整治技术手段和监测管理措施一致性原则将不安全评价结果图进行分组并叠加,划出综合工程整治区、肥力提升区、退耕区,并对应提出整治及监测管理制度.研究表明:利用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能够快速完成耕地资源安全数据建库,并能促进耕地资源安全监测和诊断的常规化,可以高效地推行耕地资源的全要素管控.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环境下,应用Visual Studio.NET2003开发平台和MapXtreme 2004集成开发环境,结合沈阳市东陵区农业土地资源详细数据资料以及土地管理部门的需求,设计了基于WebGIS的农业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区域性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高效管理,方便快捷地获取土地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信息,为相关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数字化农业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中指标权重赋值客观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2008年三江平原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有效避免指标赋权时的主观任意性,而且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方法可行有效。评价结果显示,2008年三江平原区域整体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为2.621,土地资源的利用对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支撑能力较强,但其对经济技术发展的保障程度较差;三江平原区域内各市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差异较为显著,应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