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渭北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体系配置及设计规格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七五”、“八五”期间胃北淳化泥沟流域进行的综合治理试验研究和对该地区有关调查资料分析,并通过对渭北地区彬县、合理等9县20年的年日最大降雨量频率分析计算,从地持征和水土流失现状出发,分析探讨了该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述治理工程体系配置的一般规律及设计规律标准。 相似文献
2.
嵩县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嵩县曾是一个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的地方。解放初期,森林面积254万亩,覆盖率达50%,降雨量850毫米,风调雨顺的年景不少,大旱大涝大灾的年份不多。但是,现在不少山坡已开荒到顶,因地表迳流的冲刷,而变成岩石裸露的不毛之地。目前,全县共有岩石裸露面积15万亩,浅山丘陵区的光山秃岭成片可见,是全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县份之一。它成为影响当前我县大农业生产的一个障碍因素,威胁着子孙后代的生 相似文献
3.
根据渭北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体系配置的特点。结合农业灌溉要求,将沟道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工程中的小型水库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工程优化理论的方法,建立了该地区小流域沟道工程体系配置的优化数学模型式。最后,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沟道工程体系配置优化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4.
5.
以宁化县过龙社、瑶背江、松子岗、方田、武层、陈田、社背小流域为研究区,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两个层面监测了研究区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呈下降趋势,已从治理前的74.88 km2下降到2013年的26.12 km2;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 80%以上,宜草宜林面积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49.2%提高到58.0%;防洪减沙效益提高,减沙率达70%以上;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1997 t/(km2·a)降低到1 500 t/(km2·a)以下.通过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显著减少,水土保持达到了预期目标,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基本达到了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治山在于治水,防止水土流失的首要问题是防止水的流失,政府在泾河主干兴建的大型水库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从长期实践来看,在新植树木周围形成环形圈可以适度防止火灾。 相似文献
7.
1 小流域概况
星光小流域位于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北部,流域总面积约2350.78hm2,其中耕地1969.15hm2,林地31.84hm2,小流域位于小兴安岭地与松嫩平原接壤的慢岗地区,平均海拔327m,地面最小坡度为0.2°,最大地面坡度为1.8°,地貌形态类型主要为慢岗.
2 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把专家系统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决策系统,建立所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以期综合治理中涉及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因子较多的治理措施配置问题。本文选择Visual C++作为开发工具,并着重讨论了系统结构、知识库建立、推理机设计及其应用等细节。措施配置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手段主要有书本,现场采访、调查、问卷咨询、专家交流等不同形式。先后向一些单位及第一线的科研人员等咨询,并通过整理--反馈--调整过程,分别建立了北京石持山岖坡地、沟道和耕地的不同条件下的治理措施配置方式,共有300余条。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
根据锡林河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锡林河水库小流域为典型样区,采取梯层结构配置模式,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制定出研究区小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案,并通过野外试验观测,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保水保土效果等方面,开展丘陵草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不同配置方案的水土保持效果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15°的坡面,柠条+苜蓿的灌草结合措施配置可使侵蚀模数降低60%以上,林草覆盖度提高到70%以上;15°~25°的坡面,由截水沟+柠条带组成的林草与工程相结合的措施配置可使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约60%,林草覆盖度大大提高;沟道治理中,谷坊+灌木林结合的防护效果最为明显。该成果可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优化规划的方法,把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视为一个系统,以生态、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塬(坡)面和沟道之间的水沙联系为纽带,把塬(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统一起来,建立了小流域整个工程防治体系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淳化县泥河沟小流域为例对工程体系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实践和优化结果的相互印证说明该优化模型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溆浦县桥江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可以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减少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可以增加梯田面积,改善现有梯田耕作条件,提高粮食产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程实施后,将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马家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甘肃省列为示范小流域,经过7年的综合治理,治理面积达到12.54k,治理程度达到76%,通过治理马家台流域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植树造林多,防护设施多,黄坡封育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提高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从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侯喜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1 水土流失现状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坝上高原,全县总面积4185km~2。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山丘起伏,植被稀疏,经雨水冲刷后形成大面积的坡面裸露和侵蚀沟;因没有林地和草场保护,山光秃岭,生态破坏;过渡放牧,啃坏林草,破坏植被,造成风蚀。由于风蚀和水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535km~2,占总面积36.7%,土壤肥力逐年减少,土层厚度不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甘肃省以改造坡耕地、兴修梯田、配套小型水利设施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新农村和生态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8万km~2,其中兴修梯田2.14万km~2(占全省坡耕地的67%)。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4.03%提升到11.3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仅梯田每年可拦蓄16亿m3的天然降水,拦蓄土壤2.1亿t,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4亿元。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枞阳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践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该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宁化县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为例,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2个层面监测了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675 hm2,治理程度达到80.4%;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80%以上;宜草宜林面积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50.4%提高到56.0%;提高了防洪减沙效益,减沙率达70%以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从2 533 t/(km2·a)降低到1 500 t/(km2·a)以下。经过综合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都已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笔者总结了会宁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