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梨卷叶瘿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省很多地方危害梨树的梨卷叶瘿蚊大发生。幼虫取食叶汁液形成虫瘿。本文报道了此虫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梨卷叶瘿蚊在浙江临安la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层中越冬。卵产在未展开或刚展开的叶芽上。由于幼虫的取食导致叶的两个边缘沿中脉向内卷褶,使1片叶子形成两个虫瘿。每个虫瘿里有20~50条幼虫。由于幼虫的危害,使梨刚抽出的叶芽嫩枝枯死。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用25%菊乐合酯、50%甲胺磷1000倍液喷杀初龄幼虫,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n) 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地区,危害刺槐叶片。幼虫在刺槐 叶片上形成虫瘿,隐藏其中取食。通过观察与研究,刺槐叶瘿蚊1年发生5代,防治最佳时期为刺槐展叶盛期。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好。  相似文献   

3.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地区,危害刺槐叶片。幼虫在刺槐叶片上形成虫瘿,隐藏其中取食。通过观察与研究,刺槐叶瘿蚊1年发生5代,防治最佳时期为刺槐展叶盛期。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好。  相似文献   

4.
梨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近几年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1.危害症状 以幼虫危害嫩叶为主。初期危害症状与梨二叉蚜危害相似。嫩叶叶尖或叶缘先受害。嫩叶受害后,叶面向内侧卷曲,然后叶的一边或两缘纵卷呈筒状。被害叶逐渐退绿,质地硬脆,最后变黑脱落。严重时还可引起秃梢。现我省所有栽培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但以金水1号梨受害最重。受害梨树的春梢、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红瘿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红瘿球蚜是危害云杉、青海云杉枝梢嫩芽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甘肃甘南林区1年发生2代,未发现有性世代和第2寄主,为不完全生活史型。该越冬蚜虫从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中、下旬产卵。6月上旬越冬成蚜和第1代若蚜取食刺激形成虫瘿,瘿蚜在瘿室内3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虫瘿开裂羽化为具翅瘿蚜活动产卵,8月上、中旬卵孵化,1龄若蚜(越冬蚜)于9月中旬至10月初在枝梢顶端叶基或芽基越冬。在第1代1龄若蚜越冬前,春季越冬蚜产卵前和瘿蚜羽化产卵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2001年至2002年,对栗瘿蜂在重庆地区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瘿蜂1年发生1代,在芽组织内形成的小室中以初龄幼虫越冬,次年2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并于2月下旬开始形成虫瘿.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羽化后出瘿营孤雌生殖,产卵于寄主芽内,幼虫孵化后在芽内越冬.栗瘿蜂的发生期与板栗物候期之间关系密切:越冬幼虫随栗树萌芽开始活动取食,随着栗叶的展开瘿瘤逐渐形成,板栗雄花初花期是栗瘿蜂化蛹盛期,末花期达到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栗瘿蜂生物生态学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1年至2002年,对栗瘿蜂在重庆地区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瘿蜂1年发生1代。在芽组织内形成的小室中以初龄幼虫越冬,次年2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并于2月下旬开始形成虫瘿,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羽化后出瘿营孤雌生殖,产卵于寄主芽内,幼虫孵化后在芽内越冬,栗瘿蜂的发生期与板栗物候期之间关系密切;越冬幼虫随栗树萌芽开始活动取食,随着栗叶的展开瘿瘤逐渐形成,板栗雄花初花期是栗瘿蜂化蛹盛期,末花期达到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8.
松针瘿蚊隶于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鞘瘿蚊属(Thecodiplosis),多危害赤松、黑松等松属植物,均以幼虫取食针叶基部组织形成虫瘿,植株受害后树势衰弱,易受到次期性病虫危害,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该虫原产于日本,现分布于韩国、朝鲜,中国的福建、广东、山东。松针瘿蚊成虫体型微小,在各个发育阶段形态特征变化很大。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林下土壤中越冬长达5~6个月,整个幼虫期都处于隐蔽状态。其飞行能力弱,幼虫和蛹依靠寄主植物或与其同苗圃的土壤调运等进行远距离传播和扩散。松针瘿蚊入侵我国后,其疫情扩散蔓延到周围省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势必对国内松林的安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构成威胁。开展松针瘿蚊疫情调查,研究其快速鉴定方法,对及时通报疫情,防止该有害生物的进一步蔓延,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北京枝瘿象虫(Coccotorus beijingensis Lin et Li)的生物学特性与药剂防治研究结果。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虫出蛰、交尾。中旬产卵。4月上旬,卵孵化。幼龄幼虫为害小叶朴树(Celtis bungeana BL.)的新梢,形成虫瘿。幼虫期150天左右。三龄幼虫有停育越夏的特性。8月中旬,幼虫化蛹。9月上旬羽化。10月上旬,成虫在虫瘿前端咬一圆形羽化孔越冬。成虫期240天左右。成虫出蛰期用40%氧化乐果1000倍+24%万灵500倍;或50%甲胺磷1000倍+90%敌百虫1000倍等混合药剂,连续喷药两次,间隔7天,累计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10.
花椒瘿蚊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花椒瘿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种群发生动态的调查,明确了花椒瘿蚊1年发生1代,幼虫危害花椒枝条的嫩梢皮层及木质部形成虫瘿,并以幼虫在当年生枝条虫瘿内越冬,成虫喜阴暗潮湿,产卵具有趋嫩性等习性;建立了花椒瘿蚊种群消长动态图及成虫的日活动规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9月中旬至翌年4月、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且成虫在上午8∶00~10∶00活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1.
梨瘿蚊是梨树主要潜叶害虫。通过2004年5~6月的调查,得出梨瘿蚊幼虫在梨树间和梨树内的空间分布都属于聚集分布。同时,计算了梨瘿蚊幼虫二阶抽样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梨瘿蚊幼虫二阶抽样的序贯分析。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研究了不同诱导方法对舞毒蛾各龄期幼虫体质量、存活率、蛹质量及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取食不同诱导处理的落叶松后,其幼虫体质量显著下降,存活率降低,蛹质量减轻,产卵量减少.不同诱导因子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取食舞毒蛾诱导落叶松的舞毒蛾各项生长指标,低于取食落叶松毛虫诱导落叶松的舞毒蛾.喷施茉莉酸甲酯的落叶松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影响最大,4龄后幼虫体质量、蛹质量和成虫产卵量也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的幼虫.说明外源化合物和昆虫取食均能诱导落叶松的防御反应,且茉莉酸甲酯的诱导效果最好.因此,茉莉酸甲酯作为一种外源植物激素,能够有效诱导落叶松产生抗性,可以用于害虫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梨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梨园梨瘿蚊幼虫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测定方法分析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研究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梨瘿蚊幼虫在梨树内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方程为m*=1.953 68+1.432 29m(R=0.697 8**),相关性极显著。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提出复序贯抽样技术,防治指标上限T0'(n)=3n+1.96 12.75n,下限T0"(n)=3n-1.96 12.75n,截止线T(n)=1.953 68+1d02-0.432 29/n(t=1.96,d=0.2),最大样本数为n=46。  相似文献   

14.
梨瘿螨(Eriophyes pyri Pagenstecher)为害梨叶后,叶背面产生淡绿色小疱疹,梨树叶片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为害初期,叶片上出现浅绿色小斑点;叶片受害部位海绵组织细胞增生,逐渐向叶背隆起,螨瘿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此时,栅栏组织不受影响;螨瘿停止增大后,瘿内海绵组织细胞开始离析、解体,栅栏组织发生异常,而后受害部位逐渐变黑坏死。  相似文献   

15.
感染白粉菌玫瑰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感染白粉病的玫瑰叶片饲养甜菜夜蛾3龄幼虫,测量取食量,观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无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1125.6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764.0mm^2/虫;在有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总偏好取食健康叶片,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979.7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165.7mm^2/虫。感病玫瑰叶片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入预蛹期时间延长,死亡率高,化蛹率低,蛹质量明显降低;表明甜菜夜蛾取食感染白粉菌的玫瑰叶片后生长发育和取食量均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成叶的比例,并进行人工摘除成叶模拟茶毛虫取食成叶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茶毛虫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468.9mg,第1、2、3代幼虫取食嫩叶占取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23%、58.96%、64.92%;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年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91400、320700、163900头hm-2;每公顷年产干茶150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73100、256600、131100头hm-2.  相似文献   

17.
高军  顾爱祥  周福才  李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02-12103,12110
[目的]了解不同生育期蓖麻叶片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的影响,为蔬菜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3个生育期(初果期、盛果期、成熟前期)蓖麻叶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嗅觉反应、取食行为和幼虫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2龄和5龄幼虫的驱避率均在69%以上;和对照相比,幼虫对处理包菜的取食量下降了42.46% ~47.08%,取食活动次数和取食时间减少,幼虫的成活率下降了38.10% ~52.39%.3个生育期的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驱避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成熟前期、盛果期、初果期,但在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量、成活率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蓖麻叶片对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和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梨、苹果锈病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是桧柏的两个不同类型。梨锈病的转主寄主树冠较稀疏,分枝角度较大,具针叶和鳞叶,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纺锤形瘿瘤,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树冠较紧凑,分枝角度小,只具针叶,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球形或半球形的瘿瘤。  相似文献   

19.
红锯蛱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红锯蛱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在西双版纳该蝶1年7代,以第7代3龄幼虫越冬,越冬时间从每年的12月起至次年2月中旬止.其余各代历期35~40d,室内21~28℃下,卵期8~11d,幼虫期12~16d,蛹期8~9d,雌虫寿命12~18d,雄虫寿命6~10d.幼虫共4龄,l~2龄幼虫取食嫩叶,喜群集;3~4龄幼虫取食嫩叶、嫩枝和老叶;4龄幼虫还取食茎的绿色表皮,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8.98%.幼虫喜食三开瓢,成虫喜访马缨丹、仙丹花、九重葛等有花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虫的交配率和产卵量与网室的大小和蝴蝶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