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品种对手工红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蔗品种对所制手工红糖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品种的甘蔗为原料制作手工红糖,通过对红糖的颜色、甜度、口感和起砂程度等进行感官评价和检测出糖率,选取最适合制作手工红糖的甘蔗品种。[结果]以外引833为原料制作的手工红糖颜色金黄、口感清甜、气味清香、起砂多,出糖率高,品质最佳;以桂糖42号为原料制作的颜色金黄、口感甜、气味香、起砂多,出糖率高,品质良好;以桂南亚08/336和桂南亚08/212为原料制作的颜色黄、口感清甜、气味味清香、起砂一般,出糖率较高,品质较好;新台糖22号和桂糖32号制作的手工红糖品质差。[结论]外引833是最佳的手工红糖制作原料,红糖适合用于开发保健型产品;桂糖42号所制手工红糖品质良好,适合深加工开发中低端产品;桂南亚08/336和桂南亚08/212所制手工红糖品质较好,只能用于生产普通手工红糖;新台糖22号和桂糖32号不适合作为手工红糖原料。  相似文献   

2.
以"酥香、味甜、色金黄、纯天然"而广受欢迎的义乌红糖,有了"黄培记号"这一商标的助力,更是闻名遐迩。义甜红糖专业合作社不仅保护与发展了义乌红糖这一传统特色产业,而且令一方百姓过上了比红糖还香甜的幸福生活。红糖产业是义乌的传统特色产业,有着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受糖价和效益的影响,糖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红糖产业面临新的挑战。为了传承和发展义乌红糖传统特色产业,2005年8月,义乌市义甜红糖专业合作社成立,注册资金5万元,合作社成员从初期的10户发展到了现在的106户,涉及5个糖蔗种植专业村,联结农户582户,带动农民3200户。  相似文献   

3.
麻昌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90-8692,8697
基于"资源诅咒"和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理论,以糖蔗产量、成品糖产量衡量糖业集群的规模,以产率(出糖率)、产销率和工业产值以及利润率衡量糖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根据崇左市相关数据,对桂西南资源富集区糖业集群的规模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糖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品糖为崇左市糖业创造的利润空间已经接近极限;产业大而不强;政府干预多,集群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竞争力度明显不足;产业链延伸长度有限。提出了桂西南资源富集区糖业集群发展的措施:调整结构,提高甘蔗种植技术;做长产业链,提高糖业经济效益;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协调上级区域,建立食糖价格调节基金;加快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速度,规避"资源诅咒"。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全国第一产糖大省,糖业是广西区的重要产业。古法红糖是现代女性调理养生的常备产品,但广西的古法红糖产品却一直未能很好打开市场,没有能建立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通过对广西古法红糖的营销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广西古法红糖的营销与品牌建设主要存在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影响力不强、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不足、品牌定位不清晰、销售渠道单一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政府宣传、龙头企业牵引提升品牌意识,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空白明确品牌定位,通过东博会、农博会,新媒体与传统渠道结合拓宽销售渠道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以此为推动广西古法红糖品牌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正>家庭厨房中的"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是化学物质。其中的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红糖是直接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最粗糙的糖类,是白糖的前身。白糖是由红糖提炼加工而成的,在提炼过程中,去除了色泽和杂物,变得洁白纯净了。当然,这同时也丢弃了红糖中一些丰富的营养素。【提出问题】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那么,能不能用活性炭吸附红糖中的有色物质,最终得到白糖呢?【实验步骤与现象】1.溶解:用  相似文献   

6.
义乌红糖产业面临面积减少、效益下降和产业萎缩等问题,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了红糖传统产业的保护和发展思路,论述其可持续发展意义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做强做大敦煌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需树立"一个农业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理念",通过"三抓三提高",推动"五项措施"落实,实现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正>糖类包括红糖、白糖、蔗糖、糖精、葡萄糖等,糖不仅可以预防治疗畜禽某些疾病,而且可以作为生猪的保健与营养性添加剂。1.作为甜味调味剂。猪很爱食  相似文献   

9.
王伟 《中国农垦》2015,(3):34-36
<正>经过多年的培植与发展,蔗糖产业已成为湛江农垦的支柱产业,甘蔗种植面积、原料蔗入厂量、产糖量逐年提高,农场职工纯收入的大部分来源于甘蔗种植业,龙头企业也依托甘蔗资源得到不断发展壮大。蔗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已经凸显,但是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主要是蔗糖产品还是以初级机制糖为主,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开发滞后等。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把蔗糖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和规避市场风  相似文献   

10.
我省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加工转化相对滞后等诸多制约因素,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强化措施,做大做强我省蔬菜产业。1.更新观念,明确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蔬菜生产存在着观念上的偏差,局限于自给自足、保障“菜篮子”供应,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一个强省富民的大产业来抓。“十一五”期间,各地要更新观念,立足确保城市蔬菜消费的同时,发展外向型蔬菜,重点针对沿海省份蔬菜市场需求,实施蔬菜南下战略;发展蔬菜产业与抓蔬菜质量安全相结合,切实抓好“放心菜”工作;充分发挥品牌、龙头企业、经…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我省农业产业将坚持分类分层施策,大产业抓小品种,小麦、玉米等产业重点发展特殊用途专用品种;新产业抓大基地,中药材、食用菌等重点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核心产区;老产业抓新提升,畜牧、蔬菜、果品产业重点提升品质和培育区域特色拳头产品;强产业抓固根基,梨、冬枣等产业重点是恢复传统优势、压减非适宜区产能。省级重点抓好7大类优势特色产业。特色粮油产业。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基础上,实施专用品种替代普通品种、特色粮油替代  相似文献   

12.
俊杰  义宝 《现代农业》2002,(4):15-15
在蔬菜生产上,当前采用的施肥新做法,主要如下: 一、叶面喷施红糖(或白糖)液一些有经验的菜农常常将红糖作为一种叶面肥使用.据实验,用红糖液喷施黄瓜幼苗,幼苗健壮,心叶长得快,在结瓜期喷施0.75%的红糖液,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效,若配合使用1%尿素液或0.3%磷酸二氢钾液,则防病增产的效果更明显.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喷施0.75%红糖液,可以使果穗粗壮,增产10%-15%;叶菜类蔬菜上喷施0.2%-0.3%红糖液后,叶片增厚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增强,一般增产10%左右.注意糖液浓度不可过高,喷施次数一般3-5次,每隔5-7天喷一次.  相似文献   

13.
<正>普洱市围绕粮食、烟草、蔗糖、橡胶、茶叶、咖啡、中药材、竹产业等16个重点产业,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落细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项举措,抓实项目、做强产业、做大企业,实行项目化推进、专班式攻坚、责任制落实,全力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清流县立足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做大总量、做足优势、做响品牌、做强产业、做出效益"的总体布局,抓特色、强运作,大力推进5万亩苗木、5千亩花卉、5万亩优势茶果、5万亩烤烟、5万  相似文献   

15.
红糖可温胃健脾、解毒止痢,白糖可清热解暑、解毒中和。糖在养殖中有很多妙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漳县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战略性产业,放在全县四大产业之首,作为有效破解增收难题的突破口来抓,紧紧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输出总量、增加劳务收入的"一提两增"目标,着力打造"轻纺、家政、保安、建筑、餐饮"五大劳务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劳务产业的发展。就漳县而言,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取鸡蛋4个、红糖100克、白酒100克、饲料少许。先将鸡蛋搅拌均匀,再加入糖、酒与饲料混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秦州区新农村建设以“抓规划编制、抓产业发展、抓村容整治、抓新村建设、抓农民培训、抓项目整合”为重点,积极开展了“重点示范、整体推进”行动。完成了83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和100个村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扩大、延伸林果、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芦笋、甜玉米、中药材等新型产业,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以农村小巷道硬化为契机,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陇南市武都区蔬菜生产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抓基地,上规模,积极推进蔬菜规模化经营;抓科技、上水平、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抓龙头,促营销,加快培育蔬菜流通市场;抓好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抓领导,促服务,为蔬菜产业提供基础保证;切实抓好以蔬菜产业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武都区蔬菜产业化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榆阳区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本文重点分析该区马铃薯产业在品种、种植方法、储运以及销售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并提出”抓基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抓龙头,推进产业加工升级;抓市场,构建产业营销体系;抓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投入,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等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榆阳区马铃薯产业的快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农业经济提供可靠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