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产冬小麦节水栽培的叶水势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马瑞昆  蹇家利 《作物学报》1995,21(4):451-457
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叶水势日变化曲线因供水和生育时期而不同,黎明前叶水势(ψ^pre)开花期低谷十分明显,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不一致,午后叶水势表现为前期低中期高后期渐降的变化特点,不同水文年型间存在差异,生育中后期叶水势与深层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程度增强,开花期叶水势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前期控水式的节水栽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育期叶水势,可通过渗透调节功能和较高膨压的维持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高产节水技术与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肥地力条件下,通过5年不同气候年型,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灌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均较干旱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2~4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小麦生产中节水潜力巨大。干旱年产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递增,平水年1~4水处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略有增加,丰水年不灌水的处理产量达到7 500 kg/hm2以上,灌1~2水达到了8 250 kg/hm2以上,2水以后则不增产,甚至减产,说明丰水年过多灌水对产量不利。不同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下降,0~4水分别为18.29,16.62,15.53,14.62和13.18(kg/(hm2.mm))。不同品种间抗旱节水能力差异显著。晋麦47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的情况下表现抗旱性强,适宜旱地种植。石家庄8号、石麦15号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灌1~2水的情况下均表现突出,抗旱节水。邯6172、石麦18号在2~3水的情况下表现节水高产,石麦18号产量潜力最大,平均产量超过9 000 kg/hm2,最高达10 138.8 kg/hm2。参试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石麦15号、石家庄8号和邯617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并且在节水条件下产量突出,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技术的要点,以在确保高产稳产的前提下提高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从而转变小麦生产方式,促进区域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甘吉生,朱遐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黄淮海平原麦区,年降水量500~1000mm,小麦生长期的降水量约200mm左右。3~5月干旱少雨并有多次冷空气侵入,严重影响小麦穗分化和开花结实。5~6月中旬常……  相似文献   

5.
高产节水冬小麦新品种衡722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衡7228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选育过程中采用了水旱交替选择法、异地鉴定法等先进方法。选出的衡7228具有高产、节水、抗逆的突出特点,是非常适合黄淮北片冬麦区的一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节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耗水规律及其生态基础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农田耗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耗水强度呈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灌溉处理的耗水高峰出现时期及其峰值不同,而与灌水时期一致,同时灌溉能够明显降低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能力。在拔节以前冬小麦农田耗水与大气蒸发力呈显著直线相关;拔节后与其干物质积累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拔节期是冬小麦需水的生理生态临界期。  相似文献   

7.
山西南部平川水地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适期为10月1日~10日,平均气温为16~18℃,株高80-85cm,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35-40g,亩穗数40-45万,产量水平450-500kg/666.7m^2,穗、粒重均衡发展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生土地上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在养分含量量极少的生土地上,抽穗后土壤水分胁迫时,旗叶和根系SOD活性明显降低,质膜透性加大,致使速。在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灌浆中后期旗叶和根系SOD活性、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以及硝酸学还原酶活性都高于对照,质膜透性减小,植株衰老延缓,保证了生土地上当年种植小麦可获得正常产值。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不同气候年型节水栽培技术李志宏,李科江,李记彬,刘志尧(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旱作研究所衡水053000)李红梅(河北省气象研究所石家庄050021)海河低平原干旱缺水,冬小麦生育期常年降水仅129mm左右,远低于小麦耗水400~450mm的需求,且...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产节水小麦不同时期控水,供水及不同供水量对产量和群体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节水小麦最适供水量为300mm左右,在小麦生育前期控水为最佳控水时期,并保证拔节,挑旗,开花期的供水。初步得出半干旱地区小麦高产的节水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越冬期间植株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寒性不同的2个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土壤绝对含水量15%±2%、30%±2%、45%±2%和对照(CK,35%~40%)4个水分处理,对越冬期冬小麦的叶片与叶鞘相对电导率进行了测定,并对春季返青率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随着取样日期的延后,相对电导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东农冬麦1号的相对电导率小于济麦22;CK处理相对电导率低于其他水分处理,不同水分处理下返青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CK>30%±2%>45%±2%>15%±2%。入冬前土壤绝对含水量为35%~40%时,有利于冬小麦的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和土壤含水量以及两因素交互作用对冬小麦籽粒灌浆、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矮抗58为试验材料,设计了秸秆处理(覆盖T、不覆盖T0)与土壤相对含水量(40%(W1)、50%(W2)、60%(W3)、70%(W4)4个水平)两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Richards方程拟合秸秆覆盖和水分调控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决定系数在0.977 5~0.999 6,达到极显著水平。秸秆覆盖和水分调控间的交互作用对除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V)外其他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秸秆覆盖下土壤相对含水量60%(TW3)处理组合具有最长的灌浆持续期T(51.91 d),最长的灌浆中期持续期T_2(15.230 d)和灌浆后期持续期T_3(26.556 d),最大的灌浆中期灌浆速率R_2(0.897 mg/d)和灌浆后期灌浆速率R_3(1.365 mg/d)。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的二次曲线关系表明,在耗水量240~270 mm可达到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双高的效果。本试验中以秸秆覆盖与土壤相对含水量60%(TW3)处理组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9.02 kg/(mm·hm~2)),较秸秆覆盖下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TW4)提高了5.30%;产量为7 097.7 kg/hm~2,与TW4处理组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的后效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揭示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的后效影响及其规律,利用盆栽试验对供试冬小麦设置13种供水处理,测定作物株高、叶面积、冠干重及产量,研究水分胁迫对上述生理指标的后效影响。结果表明,中度水分胁迫对株高的后效影响大于重度水分胁迫,在重度水分胁迫下,除C5-A外,当前影响均大于后效影响;前期中度水分胁迫对叶面积的后效影响大于当前影响,后期则相反,重度水分胁迫对叶面积的当前影响大于后效影响;水分胁迫对冠重的后效影响大于当前影响;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穗数的后效影响基本上表现为正效应,而对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及WUE的后效影响则全部为负效应,拔节至孕穗阶段中度水分胁迫抽穗期复水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对照的62%。不同程度、不同历时、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均有后效应,并导致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根系吸水与土壤水分条件关系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前期,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主要集中在80cm以上的土,随着根系向纵深方向的伸展,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逐步增大。影响根系对某一层次土壤水分利用的主要原因是该土土壤中根量的大小、根系本身的吸水活力和土壤水分状况。在冬小麦生长后期,其上部土层中根系吸水活力出现下降。根系吸水在土壤中的分布可用活根的根长密度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根系吸水与土壤湿度有关的以数与描述。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温定盆栽和池栽防雨旱棚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胁迫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干物质积累减少,子粒千物质来自贮藏同化物的比例上升,产量下降,产量构成三因子中穗粒数,亩穗数下降均极显著,而千粒重下降较少,随水分胁迫加剧,拔节前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率增高,从播种到拔节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愈高,拔节后植株衰老死亡愈早,产量降低就愈大,中度水分胁迫下,虽然水分生产率和经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is needed to characterize the crop response to soil water deficit through plant parameters. Leaf water potential (LWP), canopy temperature (CT) and transpiration rate (TR) served as indicators of stress and were measured using a pressure chamber, infrared thermometer and porometer, respectively, in irrigated and nonirrigated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grown on Haldi loam soil. Nonirrigated wheat had consistently higher CT and, lower LWP and TR during the day. As drought intensified, differences between irrigated and nonirrigated wheat became large and the maximum differences in CT, LWP and TR occurred at 14.00 h where they equalled 3.8 °C, 9 bar and 7.6 μg cm−2: sec−1, respectively, on 109 days after sowing (DAS). In nonirrigated wheat LWP declined at a faster rate until the peak stress period (14.00 h) approached and recovered slowly in the later afternoon and TR increased slowly in the forenoon and declined rapidly in the afternoon as compared with irrigated wheat. Canopy temperature (CT) of nonirrigated plants increased earlier during forenoon and remained higher later in the afternoon than CT of irrigated plants. At a same TR, lower values of LWP and higher values of CT were observed in the afternoon than in the forenoon due to which the phenomenon of hysteresis exhibited. The degree of hysteresi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 water deficit and crop age.  相似文献   

17.
离体小麦叶片干旱胁迫过程中水分生理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0,1991和1993三个年度应用不同基因型,供水,密度和施氮水平在不同生育期对小麦叶片防体失水过程中叶水势,自由水和束缚水量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等水分生理性状指标变化进行了同步测定分析,研究发现,随离体叶片水分胁迫增强,离体叶片的偿速率的变化与其它水分生理性状的变化基本一致,研究还表明,在失水过程中束缚水含量增加,且基因型间存在差异,可能影响离体叶片失水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黄土旱塬农业肥料的施用效果,选取3个磷肥施加水平(P0,P90和P180),研究了施磷对黄土旱垣农业生态区小麦气体交换指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水势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性能随之升高,且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施磷提高了小麦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随着磷肥的施加,叶片水势随之升高;最终产量以P180处理最高,为4550 kg/hm2。各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体交换指标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叶片水势及产量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各光合性能参数与水势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大于与WUEi的相关性。WUEi与水势和产量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