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来就是个重人情,讲究礼尚往来的国家。人情消费是人们人情往来的具体表示,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目前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情消费在农村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呈现了当前农村人情消费的现状,深入探讨了人情消费在农村所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情消费历来是中华民族维系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人作为社会中的人存在的必不可少的社会手段。但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情来往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人情消费的名目增加,消费方式的货币化日趋明显,人情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增大。出现了农民负担日益加重、人情消费攀比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引导农村人消费回归理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村人情消费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中国历来是一个重人情、讲究礼数的国家。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通过人情往来人们实现了自身的某种需求。但是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人情风却愈演愈烈。人情消费出现了形式多样化、消费频率不断加快、消费支出比重过大以及消费方式呈现货币化趋向的现状。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污染了农村社会风气,而且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活动。为了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沿袭良好的传统文化习俗,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农村人情消费的引导,媒体倡导农民合理消费,农民加强自身的规划与管理,只有通过政府、媒体、农民自身等多种途径进行倡导,农民人情消费才能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理财意识的提高,中国农村人情消费状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基于对吉林省长岭县农村人情消费的调查进行取证,结合农村独特的社会特点,以农村的人情往来为切入点,结合消费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逐步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发展状况,而农村居民的人情消费一直以来都占农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最大比重,文章以吉林省长岭县、梅河口市和抚松县周边村落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对吉林省农村居民的人情消费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风俗习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情消费的影响,再根据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着重研究吉林省农村居民人情消费的利弊得失,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家扶持政策的力度加大,农村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基本的生活需求已不成问题。消费价值观念也逐渐发生转变,人情消费占据很大比重。在中央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描述当前农村人情消费现状,并分析影响农村人情消费现状的主要原因,并对提升群众素质,移歪风、易陋俗,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春燕  胡浩 《农业考古》2012,(3):106-110
人情消费在中国农村有着很深厚的社会和文化基础。适当规模的人情消费,对于加深亲友感情,深化亲友关系,表达心意等都很有益处。而过度的人情消费不仅会给农民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将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人情消费既是一种文化及传统,又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8.
赵吉林 《农家顾问》2014,(10):24-24
<正>近日,笔者对农村10个家庭的人情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一年来,人情消费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的有2户,占20%;1万元至2万元的有6户,占60%;2万元以上的有2户,占20%。人逢喜事,邀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本无可厚非,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情消费"也水涨船高,甚至还有一些人往往借"喜"敛财,使喜事变了味,这种陋习正是"四风"问题中奢靡之风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辽宁东村人情往来的实地调查,论述了当前农村人情功利化的现状,分析了人情功利化背景下农民的人情往来策略与技术,探讨了农村人情功利化之村庄社会基础,并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文章认为,治理人情功利化以及形成积极健康的农村人情文化需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倡导一种健康文明、新型现代的人情风俗观念;理性看待红白喜事、人情往来,提倡“大事小办小事不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节俭之风;大力整治不正之风,发扬乡村干部、社区精英的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人情消费,指的是在自愿情况下,因为人际关系而非自身的直接消费支付给他人的支出,有时也称为随礼。它长期以来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中.在农村尤甚。  相似文献   

11.
人情关系是中国农村社会普遍的民俗现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村以血缘和亲缘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已悄然发生改变。人情交往中理性权衡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情关系明显带有"工具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人情关系的货币化,人情名目繁琐、礼金额恶性攀比,人情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血缘关系,亲族外"弱关系"的力量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12.
以黄光国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Hwang,1987:948)为架构探讨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情在农村社会的新呈现及其原因。总体而言,以体制的巨变为影响源,虽然农村村民"做人情"的对象范围和空间范围均有所扩大,但某一特定人情交往的运作却趋向了理性化的重物质性往来,人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而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与变迁,当前农村传统的人情礼俗消费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面对农村传统的人情礼俗消费功能日渐趋向庸俗和变味的情况,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传统人情礼俗消费的畸变进行了深入反思,并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艳敏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5):160-161,176
主要通过对X村个案进行研究,探讨了农民在关系影响下进行人情消费的原因、策略以及人情往来与关系的关联等。结果发现,农民在面对不同类别的关系包括家族血缘关系、邻里地缘关系以及官僚组织关系时进行人消费来的原因策略各不相同,不同类别的关系与人情消费的关联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关键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现如今农村中在民主选举中的问题依然很不理想,其中人情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举中的民主,具体包括宗族人情和非宗族人情,人们"人情大于天"的思想长期存在,针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村民权利意识、主人翁意识,提高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06,(12):4-6
如今在一些农村地区,人情风愈演愈烈。各种名堂的请客送礼,令农民群众苦不堪言。“人情债”在老百姓眼里不亚于一只猛虎。人情债的产生,既有传统习俗强大惯性的支撑,又有现代各种“新名目”人情的推波助澜。越来越重的人情债,不仅压得农民喘不过气,而且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化解农村人情债,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在笔者参加的一个婚礼宴席上,听到不少朋友诉说人情随礼之苦:人情消费花样百出,礼节往来名目繁多,酒席价格水涨船高,随礼风越刮越猛,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一是名目越来越多。过去,人情消费只限于婚丧嫁娶等项目,现在则增加到数十种之多,如小孩生日、乔迁新居、开业庆典、老人祝寿等等,都要放在酒店大摆宴席,收取礼金,少则十几桌、多则四五十桌。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与农村的社会团结类型不同,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的框架基本上直接"移植"到农村,造成农村低保制度瞄准偏误率高.以农村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为理论支撑,实地调研河南省北部A村"人情保"现象,结合A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具体分析了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礼治社会、村民的社会、关系取向性对确定低保对象的影响.同时探究其深层原因,发现"人情保"的源问题,提出弱化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对村民行动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消费的制度变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利  赵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72-6673
制度变迁因素对农村消费的作用小于城镇,但城镇居民受制度变动的影响会波及农村地区,且有些制度安排的改变会直接作用于农村。我国的农村消费随制度的变迁呈现波动的趋势,特别是从1997年以来,受各项制度缺失的影响,农村消费呈现出下滑的态势。为了使农村居民消费尽量保持农村宏观经济政策的最大理性和相对稳定,笔者对农村消费的制度变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应将缺失且对农村消费有影响的制度重建起来。  相似文献   

20.
熟人社会是农民人情往来的主要圈子,深入研究熟人社会的礼宴,能更好地了解人情变迁的逻辑与影响。通过对黔东北冉司都村人情行为的调查发现,既往礼俗的价值已经发生异化,宴请泛滥的现象正在普遍上演。即便“人在人情在”是当地人情风俗的延续,但已有村民犯困于情面之交。要推动熟人社会的礼宴治理,必须开启制度建设、推动跨域治理模式、树立村干部的带头作用,以及弘扬优秀的传统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