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庆 《湖南农业科学》2012,(17):137-139,1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失地农民成为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弱势群体。通过对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失地农民的实地调查,介绍了当前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社会就业等现状,在分析了失地农民失地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冲 《农业知识》2022,(12):13-14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建急速扩张,大片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被依法征迁,转变为国有建设用地。伴随着土地的征迁,广大以集体承包土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失地农民,如何有效解决养老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基本生活,逐步成为化解土地征迁矛盾过程中的焦点。调查发现,全国各地均出台了相关的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政策,以解决农村居民失去承包土地后的养老问题。各地的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政策不仅为广大农村失地居民提供了积极的后勤保障,同时也助推了城市土地适时征迁和建设项目的快速落地。  相似文献   

3.
张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25-22626,22629
介绍了河南农民的失地情况,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对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和生存权益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解决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导致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产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日趋严重。分析城镇化给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带来的问题,旨在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能够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210-212
目前潍坊市在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等主要问题。选取潍坊市部分地区作为调研对象,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后权益保障状况进行调研,从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指出有关权益保障的问题,针对问题结合潍坊市的实际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有关对策,旨在为稳步推进潍坊市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211-21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且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失地农民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逐渐成为了边缘化弱势群体,尤其是失地老年农民。本文在介绍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失地老年农民的心理特征及成因,从而针对失地老年农民的心理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172-173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改变了过去那种片面速度与规模的传统城市化模式,要求通过促使农民市民化的途径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的基础在于能够顺利的融入城市社会。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吉林市J村失地农民的失地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心理和社会关系等内容上。  相似文献   

8.
在新近出炉的2009中国百强县排名中,晋江市以相对稳定A级位居第五,由此足见晋江市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所带来的软硬实力,然而,随着这种发展步伐而来的是若干的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尚未健全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文章基于实证角度对晋江市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行探讨,首先走访了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等部门,以及梅岭街道许厝社区等失地较多的乡镇与行政村,并对晋江市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最后作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征地造成失地农民剧增。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致使因失地引发的恶性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失地农民问题,已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基于此,通过对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的探析,力求为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何玲玲  陆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94-15997,16000
在对柳州市河东村随机抽取的40户失地农民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柳州市城中区河东村征地情况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了城市拆迁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失地农民的迫切需要:村民失地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拆迁安置标准偏低,难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生活来源发生改变,但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失地农民的迫切需要是更多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针对目前状况,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与建议,分别是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和培训的机会,千方百计为失地农民广辟就业渠道,构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长.农民在失地后,生活保障出现问题,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失地农民生活陷入困境的原因以及生活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2种途径:一是严格征地制度,明确界定公益用地;二是改革土地征用补偿办法,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居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由于失地补偿制度欠佳、缺乏就业保障、社会保障问题突出、自身素质较低等原因,失地农民面临生活保障困难、就业危机严重、市民化进程受阻等困境,应通过改进征地补偿制度、建立新型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身份转换的政府扶持等措施帮助失地农民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失地农民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代农业一起逐渐取代了原有意义上的"三农",逐步成为农户贷款需求的新主体。一、失地农民的基本现状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实施一次性货币补偿后,又逐步实施了由政府、村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问题。但由于货币补偿标准低,无法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又因受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制约,仅满足了部分年龄较大的失地农民的低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张家港市某村失地老年人的个案访谈,从现有的社会、家庭、社区和自我4个养老资源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养老发展缓慢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苏省张家港市某村失地老年人的个案访谈,从现有的社会、家庭、社区和自我4个养老资源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养老发展缓慢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的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失地农民没有被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中,得不到和普通市民一样的待遇,对于失地农民这一个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探讨了对中国养老保障模式值得借鉴的经验,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保障和生活出路,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理论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分析了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150-151
文章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体育生活保障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保障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去土地,转为市民。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生产、生活资料,没有城市生活教育的基础,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他们的城市化如何?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及因失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其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双重风险.因此,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双失"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民生,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对永宁县城镇化进程中纳家户失地农民的就业近况进行剖析,对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双失风险"问题、实现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