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干是中国传统休闲食品的典型代表。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蛋白质含量高达45%以上,当含水量降到20%左右,肉干易于加工。因食用方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质期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该工艺主要是以鹅肉为加工对象,通过试验对配料、烘烤时间、烘烤温度进行研究,得出最佳的烘烤温度为80℃,时间为2.0 h。  相似文献   

2.
提高烟叶香吃味的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湖南烤烟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其工业可用性;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自行研制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烤烟箱,针对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温度段,探讨了不同湿度和不同停留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适当提前进入关键温度段并适当延长时间,再配合合适的湿度条件,能够使烟叶充分变黄,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并且淀粉能够充分分解,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增加,化学成分协调;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并改善其内在品质,提高了烟叶的烘烤质量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以杀菌温度(87,90,94℃)和杀菌时间(7,9,11 min)为变量进行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考察卤鹅在3个月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过氧化值的变化,确定卤鹅微波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杀菌温度94℃,杀菌时间9 min处理组的抑菌效果最好,在贮藏3个月后菌落总数只有110 CFU/g,而且挥发性盐基氮和过氧化值仍符合使用标准。综合考虑,卤鹅微波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94℃,杀菌时间9 min。  相似文献   

4.
老香黄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保健药食用凉果,在去积祛风、开胃理气、化痰生津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目前对老香黄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如不能及时从科学的角度上理清老香黄的来龙去脉,势必会阻碍老香黄的开发、利用和推广。通过文献和实地调查对老香黄进行研究,详细描述老香黄的制作工艺,从科学理论的角度阐明老香黄的制作,目的在于推动老香黄的相关研究,为其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乡饲养肉鸽者如雨后春笋之势,饲养规模随之扩大,为丰富民众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鸽为鸠鸽科动物,包括原鸽、家鸽、岩鸽,家鸽由原鸽驯养而来,品种很多,信鸽是以放飞为目的驯养的,而肉鸽是以供人们食用而饲养的.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参照感官评分确定满足人群口味的奶香葡萄干的最佳调味液配方。结果表明,奶香葡萄干的最佳调味液配方为:牛奶香精添加量0.2%,白砂糖添加量30%,柠檬酸添加量1.9%,VC添加量30 mg/1 000 mL;加工工艺为:原料处理后用上述调味液进行煮制沸腾并维持30 min,然后在70 ℃下进行烘干处理50 min,烘干冷却后用葡萄糖粉包衣,振动筛抛光,再进行包装,即得奶香葡萄干。所得奶香葡萄干香味浓郁,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7.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以新鲜双孢蘑菇为基准量,选择金耳、芡实、淀粉和八角粉添加量为单因素进行梯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双孢蘑菇金耳芡实休闲片的制作工艺。该研究拓展了双孢蘑菇、金耳和芡实的综合开发应用,为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8.
以酱牛肉为代表,研究卤煮过程不同料肉配比、不同卤煮温度、不同卤煮时间及中草药料包使用周期对酱卤肉制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肉配比为4%时,产品感官评分最高;当卤煮温度为85℃时,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煮制时间为2.5 h时,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产品风味最佳;中草药料包使用周期为3~5次,产品感官品质最好。根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料肉配比4%、卤煮时间2.5 h、卤煮温度85℃、中草药料包使用周期5次时所得产品的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调制工艺对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及香吃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KRK26’烟叶适宜的调制工艺,提高原烟品质,用不同温湿度参数组合的调制工艺进行调制试验,测定原烟致香物质含量,并进行评吸鉴定。结果表明,中温中湿调制后原烟致香物质含量及评吸得分较高,为534.265 μg/g,65.9分;其次是低温低湿调制,为532.621 μg/g,64.7分;中温高湿调制,致香物质含量及评吸得分较低,为456.301 μg/g,64分。不同温湿度参数组合的调制工艺原烟致香物质含量高低与评吸得分一致;应用中温中湿调制工艺,能有效提高原烟致香物质含量,改善原烟香吃味。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以"美丽乡村"为主线,大作生态文章,由生产性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依托草莓观光园,建设公园式的草莓主题产业园,同时建设香草园、蓝莓园、百果园,创建3A级旅游景区,辐射带动玉皇山林果观光区、九龙山生态休闲区、尚寨民俗旅游区建设,实施"四区联动"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区,带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走进田园打造田园采摘休闲游中心店镇发挥草莓种植规模优势,开展草莓采  相似文献   

11.
针对茶树菇、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通过预处理、调味、包装、杀菌等工序,加工成色、香、味俱佳的香辣风味即食食用菌休闲食品,满足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沈志成 《茶业通报》2014,(3):139-140
宿松香芽高山优质茶,无公害产品,一直因没有统一的加工工艺导致茶叶的外形和品质差异大,不利于品质提高和市场销售,笔者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整理了“宿松香芽”茶加工工艺,对统一制作工艺和茶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腌制液的乳化稳定性,应用正交法制备香辣味鸭蛋腌制液,研究不同乳化温度、乳化时间、精油(五香精油和辣椒油树脂)和吐温80(乳化剂)的比例、及饮用水的添加倍数对腌制液乳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液乳化最优条件为乳化温度80℃,乳化时间10 min,精油∶吐温80 1∶6.0(V/V),饮用水倍数5倍,腌制液乳化效果最好,乳化率可达98%。同时研究此腌制液对香辣风味鸭蛋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液的乳化对鸭蛋感官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鸭蛋外观、出油率、形态、风味和气味均优于未经乳化处理的腌制液腌制的鸭蛋。  相似文献   

14.
灵猫香药理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休闲农业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中国休闲农业已经步入调整提高的关键阶段,亟需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进行规范指导。通过分析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理清了休闲农业及标准化的内涵,阐明了标准体系建设对休闲农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初步构建了休闲农业标准化的体系。结果显示,休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符合国家休闲农业发展的需求,标准体系建设紧密围绕业态、功能和关键点等要素,重点推进国家、行业和地方层面的休闲农业专用标准建设,尤其是建设与评价、服务与操作等方面的标准是休闲农业目前迫切需要建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香果树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香果树幼树叶片作外植体,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的KT和ZT组合的MS培养基上,诱导植株再生.结果表明,最适宜香果树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增殖的培养基是MS KT 1.0 ZT 2.0,愈伤组织诱导率达35.6%,芽增殖倍数为2.8倍;比较理想的生根培养基是1/2 MS IAA 0.5和1/2 MS IBA 0.5,生根率分别为65%和75%.试管苗移栽最理想的移栽基质是泥炭与珍珠岩(5∶1)的混合物,移栽成活率达95.2%.  相似文献   

17.
以食盐为传质对象的渗透过程中时间、卤煮温度、食盐质量分数对牛肉卤煮过程食盐渗透与影响。结果表明,在卤煮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卤煮时间2.5 h,牛肉水相中的食盐与渗透液中的食盐达到平衡;在卤煮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卤煮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缩短牛肉水相中的食盐与渗透液中的食盐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实际生产时需结合产品品质要求,确定合理的卤煮温度;在卤煮温度和卤煮时间一定的条件下,老汤中食盐质量分数越高越容易渗透到肉制品中。  相似文献   

18.
以药食两用的山药豆为原料,研究食盐、蔗糖、柠檬酸、番茄香精添加量对干制山药豆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干制山药豆的调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制山药豆的最佳调味配方为食盐2.5%,蔗糖3.0%,柠檬酸0.15%,番茄香精0.06%。在此配方下加工的山药豆外观良好、口感酥脆、味道可口,具有山药独特清香风味和诱人的番茄味。  相似文献   

19.
物性测试仪研究休闲食品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大多数休闲食品的品质评价仍以感官评价为主,缺乏科学性。以物性测试仪来评定休闲食品的特性,将它们的品质特性进行量化。试验证明物性测试仪不仅能够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休闲食品的多项品质特性,而且与感官评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物性测试仪可以更加科学地对它们的品质特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邱佳  史亚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314-317
为了拓宽休闲农业的发展空间。通过建立新型休闲农业产业化组织、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休闲农业品牌等方面来实现休闲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发展方式可有效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产业化发展要解决农民组织化问题,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并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