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城市病”日益凸显,在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现如今,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势在必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合理的规划,以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环保良性互动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城市病"日益凸显,在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现如今,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势在必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合理的规划,以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环保良性互动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在生态文明指导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生态文明视角审视河北省城镇化的理念、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从深化改革、转变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从而不断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是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生态观是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的绿色城镇化建设应认真研读马克思生态观,将生态文明新理念深入人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良好生态为基础探索城镇化建设符合人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是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生态观是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的绿色城镇化建设应认真研读马克思生态观,将生态文明新理念深入人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良好生态为基础探索城镇化建设符合人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构建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选取2008—2018年河南省18个地市单元的统计数据,采取熵值法赋权、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测度,以期为河南省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但发展不均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少数地市出现"跃进"和"倒退"的情况。根据这一现状,提出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213-214
提高城镇化发展的生态质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新常态下对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认为新常态下的城镇化建设应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通过更新观念、做好规划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法律法规等,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224-226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的迅猛发展,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为背景,通过资料搜集分析,依据共生性、持续性、整体性、高效性、区域性和智慧性等生态文明的六大特征,探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生态文明缺失问题:(1)城镇化质量不高,"城市病"日益凸显;(2)产业结构安排不合理,生产方式较粗放;(3)城镇空间格局无规划,土地和环境承受巨大压力。同时得出相关对策和建议:(1)树立整体发展理念,建设紧凑城市;(2)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低碳城市;(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尹薇子  南洋 《乡村科技》2019,(16):27-28
党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生态文明大背景下,我国城镇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传统城镇建设中不均衡无序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要正确认识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观和利益观,促进小城镇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形成具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通过规划先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等措施,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全国其他相似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16,(2):95-99
合理配置农村道路对农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态文明和新型山区城镇化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在西南生态脆弱、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区,农村道路的建设越显重要。笔者通过文献综述法总结了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于农村道路设计、农村道路网络、农村道路景观生态和农村道路供给度和满意度四个方面。结合生态文明和新型山区城镇化理念,对农村道路研究提出了展望:加强丘陵地区农村道路研究,制订农村道路设计标准体系;进行路网动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要数量、保质量、重生态"综合发展;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反馈机制。旨在为实现西南地区新型山区城镇化,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同步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人与自然关系更和谐。为此必须做好土地规划,节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强调农业产业化发展,使美好乡村充满活力;村容整洁宜人,基础设施完备,让村民生活舒心。如果缺少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不以生态文明为前提,美好乡村建设将重蹈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相伴生的覆辙。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载体,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主线。在新常态背景下,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城镇化释放最大"红利",对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甘肃省在转型跨越中至关重要。文章从生态文明的人本意义出发,通过梳理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困境与机遇,对运用主体功能区、绿色基础设计规划、绿色产业培育推动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从消极补偿的生态平衡走向绿色创新的生态优化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在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电子商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基础上,指出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几个方面给予城镇化驱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以实际案例分析不同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同路径和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日渐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城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众多贫困地区面临着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困难,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俨然已成为了其最重要的关注点。恩施市龙凤镇作为综合扶贫的试点,其生态状况和对经济发展迫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龙凤镇概况和其生态扶贫工作的情况,然后从土地使用规划、生态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融入贫困地区脱贫的途径,以期对更多贫困地区的生态城镇化建设和脱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对乡风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是分开研究的。有的只是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研究,有的只是单独研究城镇化。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占主要地位。农民作为提升农村城镇化和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其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在乡风文明视域下研究农村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文明理论视角下透视我国城镇化发展,就如何正视当前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如何解决当前城镇化发展至的生态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推动我国新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逐步完善城镇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考核机制;倡导循环和清洁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谱写城乡统筹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同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智慧乡村"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如何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通过对农业、农村、农民全方位的服务与管理,从而实现农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镇化成为中国的热词。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要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契合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而且也为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农村乡风正不正,直接关系着我国村民对待生活、家庭、社会和自然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索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和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