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关键,基层干部作为与农民联系最为密切的参与主体,其参与积极性也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和基层干部的参与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激励理论,提出激活两者参与积极性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乡村描绘了一幅美丽蓝图。选取甘肃省10个贫困县的二百名农民,调查分析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民的主体参与性情况,提出了提高农民参与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由五大板块组成,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社会主体协同推进,总体上就是要坚持党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村社落实、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然而,当下农民主体地位却受到农民自身主体认识不足、政治参与性不强及农村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挑战。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基层治理、培育农民组织以及完善农村资源分配制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农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地位,从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204-206
十九大报告宣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的最不平衡之一体现在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过大,最不充分便指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实现乡村振兴对于破解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主要的受益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农村发展以城镇化、非农化为主导。随着乡村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传统文化消退、人才流失、产业凋敝等现实问题日趋显现,实施"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势在必行。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乡村建设理应突出农民需求导向。遵循"反规划"的乡建规划理念,推行以农民需求为前提的规划设计;挖掘居村农民的农耕智慧,振兴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乡村产业;创新以农民生活为导向的乡村文化,增进农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倡导农民主体的多元参与,实施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是新时代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分析农民主体意识现状。结果表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农民主体意识有所提高,但仍较为薄弱,要从转变农民不良思想观念、提升农民自身素质、破解城乡二元壁垒三方面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激发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农民被"挤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农民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农民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上述现象如得不到重视并加以解决,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掣肘,影响"三农"相关问题的推进.因此,需要明确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听取农民的意愿,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回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和本原,以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8.
万海燕 《新农业》2022,(7):90-91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振兴作为重要部分,明确了在乡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主导地位.尽管目前我国的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绝大部分乡村在文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差距.由于乡村文化承载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所以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必须牢牢把握乡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分析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帮助农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04-205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紧接着,2018年党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三农问题这块短板能否及时补齐,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梦想成真。然而,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这个主体,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的现代化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物质条件方面的现代化,更需要思想观念方面的现代化。本文首先对研究的相关背景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以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950km2.其中70%的区域为山区、半山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是云南省的重要农业县之一,畜牧业重点发展县,"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是云南省的牛羊基地生产县和生猪生产大县.在"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中山区、半山区畜牧业产值占65%,畜牧业发挥了主要作用."十四五"期间...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政策、科技、市场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促进农民增收,并提出相关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雪静 《河南农业》2023,(35):10-12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指导方略,在战略实施中强调处理好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打造现代化农村。从农业产业升级方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的未来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地位、农业发展理论及农业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新"生产力的代表,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际化、信息化、绿色化、生态化、组织融合化等新特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制度绩效,并从生产关系方面引起了乡村治理主体及其结构的变化。传统基本主体"村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同质化"向"异质化""多元化"转变,治理格局向"一元主导多元参与"转变。这些发展变化反映了乡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运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治理主体及其结构体系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结合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能力的需求,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希望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保定市大激店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了解农民的多样化职业,以及农民职业多样化的意义,探讨了农村村民职业多样化的路径,以期留住农民,激发农村活力,助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教育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大有可为。然而当下的农民教育却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农民参与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可从系统角度提出可为之策,即:优化顶层设计,合理配置资源;分类实施培训,力求教育精准;凝聚多方合力,激发农民自觉;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农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与科技强国等并列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利于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实施路径为重塑城乡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以及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