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族马尾绣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妇女世代传承上千年的特殊刺绣技艺,采用此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美仑美奂宛若一幅彩色浮雕,被世人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马尾绣带动了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都匀、独山以及周边黔东南州的凯里、  相似文献   

2.
2006年,水族马尾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刺绣的主要代表,在水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把掌握马尾绣制作技艺的程度作为判断一个农家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水族妇女凭着对自然界的万物和民俗事象的印象,经概括、提炼和加工后,运用在马尾绣工艺上,其图案题材内容多样、丰富,并且都具有一定的寓意象征着水族人民丰衣足食、美满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长衫瑶是贵州荔波3个瑶族支系中的一支,由于长期居住在大山阻隔的喀斯特地貌环境,其民族文化仍保持着原始古朴的远古遗风和极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但在田野调研中发现,由于结构原因,存在女子穿的贯首衣让其颈部不舒适和"瑶王印"图案不能很好地呈现等问题.通过对长衫瑶女子服饰的结构进行解析,绘制了结构图和平面款式图;根据服装结构的构成方法,在保留服饰文化内涵、风格造型和裁剪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良,增强服用性能,使传统服饰更美观和舒适,从而有利于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又最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没有区域和国界限制,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它寄托着人民的爱与恨,抒发着人民的情与美,伴随着喜庆节日出现在门窗、墙壁、橱柜、灯笼上,同时也与各种饰物如刺绣、印染、金银器物、陶瓷装饰、木工雕花、建筑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多种民间美术的造型基础,与现代图形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回族茶艺是中国传统茶道艺术与回族饮茶习俗的有机结合,因其有九道程序而被称为"九道盖碗茶"。该茶艺在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创设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回族特色。回族茶艺以"盖碗茶"为载体,演绎着浓郁的回族茶文化、回族服饰文化及穆斯林清真文化。  相似文献   

6.
刺绣作为中国具有不历史性及艺术性的民间工艺,具有较为久远的发展历史以及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将简要论述民族传统刺绣艺术的主要特征,并分析现代服装设计中民族传统刺绣艺术的地位以及实现途径。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促进时尚化视角下现代服装设计中民族传统刺绣艺术的应用发展,设计出更多能够满足人们时尚化及个性化需求的服饰。  相似文献   

7.
在追溯了回族服饰文化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回族服饰文化艺术的特征,阐述了回族服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并从有利于统一思想、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等5个方面探析了回族服饰文化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刺绣产品在当下逐渐被人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化、规模化产品,这不利于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保护。互联网+的背景下,人们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资讯、交流信息、消费分享成了更为方便、普遍的现象。互联网+与我国传统刺绣手工业融合,能让更多的用户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介绍传统刺绣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与传统刺绣产业融合的内涵,进一步探讨互联网+对传统刺绣产业的影响,最后针对这一行业提出了互联网+的新型营销策略,旨在为我国传统手工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图案装饰艺术是构成古代灿烂的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共具有四个艺术特征:一、服饰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二、服饰图案造型具有”写意”性;三、服饰图案纹样具有“标识”性;四、服饰图案构成具有‘寓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藏族织绣艺术是藏族编织艺术和刺绣艺术的总称,在藏族人民美化生活、促进劳动生产和圣神宗教仪式等活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藏族织绣艺术图案丰富、工艺精美、表达方式多样,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是藏族人民对生活、生存方式的理解,是他们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的再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对藏族织绣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期望能对喜爱这一艺术的人们提供一种赏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导读: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人们重清谈,好吃药,身体发热,为了避免皮肤与服饰摩擦溃烂,穿起了宽大服饰,歪打正着,形成了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进而成为服饰飘逸的时代风尚。魏晋时期的服饰,沿袭秦汉旧制。由于战乱带来的南北民族大融合,中原地区的服饰,在原有基础上也吸纳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裁制的更加紧身,更加适体。传统的服饰样式逐渐消失,而被称为胡服的西北少数民族服  相似文献   

12.
陈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61-16963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中最精彩、最耀眼的组成部分。凉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鲜明、个性的彝族服饰文化。该文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凉山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文化的影响。认为凉山彝族的服饰无论从图案、色彩的搭配还是面料的质地选择都融合了大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传承了千年的艺术和技艺都被人们渐渐遗忘。书法作为我国传承最久的艺术文化之一,有着我们为之骄傲的艺术精品和艺术大家,更有着深远的艺术内涵。为了让书法更好的传承下去,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创新和新的表现形是最好的方式。现代书法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内涵,与传统书法的表示形式不同,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大家的审美看法,现代书法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蜡染和扎染手工印染技术均属于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将蜡染和扎染手工印染技术应用于服装设计,有利于传承并发展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蜡染及扎染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蜡染及扎染手工印染技术应用于服装设计之中,不但能够很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而且为我国服装设计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新天地中。文章分析了蜡染和扎染手工印染技术,并分析了蜡染及扎染手工印染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将这两种传统技术进行了对比,以期更好地继承并发展我国民族传统手工印染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导读: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从这期开始,我们就沿着历史的长河来欣赏我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参观秦代兵马俑,还是看一些反映秦代历史的绘画图片和资料,细心的人会发现,秦代的人们喜欢黑色的服饰。秦始皇规定:大礼服是黑色祭服,衣色以黑为最上,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黑色在秦代是流行色,是时尚。秦代为什么崇尚黑  相似文献   

16.
息县大鼓书是豫南信阳息县及附近地区较有特色的说唱艺术。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大鼓书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17年6月起,笔者通过多次对息县大鼓书的生存状况调研发现,大鼓书传承主体数量急剧减少;艺人能说、会演的书目不多,大多数腔词内容记忆模糊;受众数目有限;技艺传承受阻,后继乏人。在当前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背景下,采取"国家"干预为主导的保护理念进行曲种传承相对有效:政府文化部门应努力做到变"活动"为"行动",尽力做好经济、物质等保障,延续文化传统,推进优秀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民间艺人、学者、社会大众均应树立文化自信的决心,共同行动,致力将息县大鼓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科学》2016,(10):47-51
哈萨克民族刺绣是哈萨克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术,是传统刺绣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哈萨克民族刺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逐渐成为当前新疆哈萨克民族聚居区域的特色经济产业。本文基于对新疆布尔津县10家企业以及142名绣娘的调查,认为哈萨克民族刺绣为当地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农牧民增收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然存在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低、民族刺绣文化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不利于刺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37-239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发展更是重中之重,民族文化发展作为国家文化发展基石,更加被国家、人民所重视。我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国家,民族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文化传承也应当放于首位。凉山传统彝族服饰凝聚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生活学习中由文化特点、艺术气息、政治思想、哲学等方面组成的文化特色,是我国璀璨民族文化中的一颗闪耀的明珠。新时代下,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就如何合理传承凉山彝绣和高效推动凉山彝绣现代化产业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为民族文化开拓一片疆土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疆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处于濒危境地,面临消亡、失传或自生自灭的危险,加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力度已刻不容缓。因资金不足、人才匮乏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变迁,致使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面临诸多困难,应采取创新机制、人才培养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等多种形式,以实现当下意义上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服饰色彩配置,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成功地塑造了人物的服饰情境以此达到塑造人物性格的目的 ,小说里服装被赋予了新的寓意,表明了文化的冲突和文化身份的隐藏。本文从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出发,基于服饰色彩隐喻的意义,分析了谭恩美《喜福会》中四位华裔母亲试图通过改变服装穿着的方式来表现对自身身份之转变的抗衡,阐释了这一举动所具有的隐喻内涵——服饰色彩在这里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较有力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