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新疆野生蒲公英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法提取蒲公英多糖后以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20%,40%,60%和80%)进行分级沉淀,依次得到4种蒲公英多糖样品(PD-20,PD-40,PD-60和PD-80);为探究不同组分间的差异,分别测定其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及单糖组成,并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进一步分析不同组分之间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蒲公英多糖4个组分均为结合蛋白的复合物,其中PD-80组分的总糖含量最高(PD-80PD-40PD-60PD-20),蒲公英多糖PD-20组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单糖组成测定结果显示4种多糖样品均由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但摩尔比存在一定差异;4种多糖样品均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且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建立三叶青多糖指纹图谱评价体系,对三叶青进行来源鉴别和质量控制。以不同产地三叶青为材料,用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和化学计量学分析,测定三叶青多糖图谱及其单糖含量和组成比例。建立了不同产地三叶青多糖图谱及其共有模式,并确定了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等8个单糖色谱峰。各批样品之间相似度较高,在0.934~0.997之间。根据主成分因子得分发现遂昌的多糖质量最好,温州的次之。经测定其单糖组成,得到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的含量较高,分别为9.094%、11.451%、56.695%和11.030%,其中半乳糖是三叶青多糖的主要组成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三叶青多糖指纹图谱并测定出其中单糖组成及其含量,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三叶青的来源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玉米须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须中水溶性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为1∶30,在温度90℃下提取2次,每次2h。在此条件下,100g玉米须可提取多糖4.55g,多糖的中性糖含量为41.33%。玉米须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和木糖所组成,它们的比例为1∶0.89∶0.48∶0.39∶0.34∶0.26。其中,木糖的构型为α-D-吡喃环,阿拉伯糖的构型为α-L-呋喃环,葡萄糖的构型为α-D-吡喃环,甘露糖的构型为β-D-吡喃环。此外,玉米须多糖中还含有微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提醇沉、DEAE-纤维素-52和Sepharose 2B柱层析等方法提取、纯化白灵菇根部抗癌活性多糖,得到抗癌活性组分PN75-2;采用MTT法研究PN75-2多糖组分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以及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对多糖组分PN75-2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N75-2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290 kDa,其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并含有微量木糖及痕量鼠李糖和阿拉伯糖;PN75-2对HepG-2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200μg/mL时,抑制率为38.3%。研究结果可为白灵菇根部多糖在功能性食品或药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刺五加果实体中纯化得到一种均一分子量多糖ASPF,对其结构表征及体外抗肺癌活性进行研究。将提取得到的粗多糖通过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组分,进行体外抗肺癌活性筛选后,将ASPB-3通过Sephadex G-200凝胶柱色谱得到ASPF,选择GPC、IR、HPLC方法对该多糖进行结构解析,并采用CCK-8法研究其对肺癌细胞体外存活率的影响。测得ASPF的糖醛酸含量为22.9%,是一种酸性果胶类结构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W为9.7462×104,IR扫描结果显示其具有吡喃环结构,单糖测定结果显示其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6种单糖组成,对A549细胞存在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凋亡基因Bcl-2/Bax有关。ASPF对人肺癌细胞具有一定体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变绿红菇子实体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变绿红菇子实体中提取出4种多糖,检测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和分子量,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变绿红菇子实体的4种多糖为杂多塘,含有的单糖组分分别为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以及果糖,其中葡萄糖为主要单糖组分。这4种多糖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3.1×107,6.5×105,5.1×105,8.0×105Da;多糖RVP2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此发现为变绿红菇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麻多糖的分离及其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从天麻中提取分离天麻多糖(GBP-Ⅰ,GBP-Ⅱ),并对其组成进行研究。[方法]天麻依次经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法除蛋白质,有机溶剂洗涤、超滤,得天麻多糖GBP-Ⅰ和GBP-Ⅱ,将GBP-Ⅰ和GBP-Ⅱ分别用1mol/L的盐酸在100℃水解,水解液经过离子色谱分析,确定其单糖组成的种类和比例。[结果]GBP-Ⅰ和GBP-Ⅱ两种多糖均由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组成。其中GBP-I中5种单糖的相对含量分别是1.27%、5.41%、76.49%、6.32%、10.51%,GBP-II中五种单糖的相对含量分别是2.32%、8.49%、62.44%、10.22%、16.53%。  相似文献   

8.
不同仿生态栽培方式对铁皮石斛多糖积累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强  杨丛  张峥  周大寨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0):142-147
为充分发挥鄂西南天然林保护工程营林的综合经济效益,探讨利用天保工程混交林开展铁皮石斛仿生态栽培的可行性。采用5种不同仿生态栽培模式种植铁皮石斛,对采收的铁皮石斛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多糖用盐酸水解得到单糖混合物,通过加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柱前衍生,采用HPLC法测定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栽培方式中,杉木栽培所产铁皮石斛根、茎含水量最低,其多糖含量最高,达33%;其余4种栽培方式所产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为18%左右;对多糖中单糖组成分析显示,D-甘露糖和D-葡萄糖是5种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多糖组成中的主要单糖成分,甘露糖与葡萄糖之比为4.5~5.98,符合药典要求。在鄂西南天保工程混交林中,杉木栽培铁皮石斛较其他栽培方式具有更快多糖累积能力,充分利用混交林大树和林下丰富的苔藓资源发展铁皮石斛仿生态栽培在鄂西南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刘莹  赵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4):278-282
了对构效关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使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多糖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蘑菇多糖无核酸和蛋白质吸收峰为均一组分;褐蘑菇多糖中含有单糖、葡萄糖、木糖、有无半乳糖和果糖需要进一步研究。纯化多糖为一种β-吡喃多糖。  相似文献   

10.
张正竹 《茶业通报》2005,27(4):190-190
茶多糖TPS(Tea Polysaccharides)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迄今为止,主要集中在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理作用方面,且生理作用研究主要停留在动物活体实验上,有关茶多糖对于人体的保健功能和药理的临床试验报道较少,有待深入研究。作为一类新型的保健食品、药品原料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提供不同纯度的茶多糖制品,茶多糖功能食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前景广阔。茶多糖的组成与物理性状以单糖为基本组成单位的茶叶复合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糖蛋白,其组成和含量因茶树品种、茶园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SNP标记的大麦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大麦种质组合的配制,本研究对384份不同来源大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遗传背景进行分析,并选取了分布于大麦7条染色体上具有多态性的6 454个SNP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 384份参试大麦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中,除分蘖数外,其他性状表现基本接近正态分布。6个参试农艺性状统计量指标在环境、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 SNP标记基因分型共分为8种类型。其中A/G类型的最多为2 386个;T/A类型的最少,为104个。平均各条染色体上分布922个,其中4H染色体上最多,为1 288个;1H染色体最少,为642个。(3)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384份参试材料分为3个亚群,第1亚群有48份材料,第2亚群有149份材料,第3亚群有187份材料。本研究结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已成为许多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品种改良的重要工具。脯氨酸(Pro)在植物响应干旱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脯氨酸脱氢酶ProDH是脯氨酸分解途径中的限速酶。为了研究StProDH1在马铃薯脯氨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以StProDH1为靶基因,构建了表达马铃薯脯氨酸脱氢酶g RNA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在StProDH1基因5'端第一个外显子上为靶标区域选择设计sgRNA,以p P1C.4为模板,克隆得到sgRNA克隆框,将得到的sgRNA克隆框通过同源重组技术连接到pP1C.4载体中,获得pP1C.4-Cas9-ProDH1-g RNA载体。通过设计引物特异性扩增以及测序进一步确定sgRNA准确地连入载体,这对马铃薯中脯氨酸累积及其培育抗旱马铃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出适用于不同栽培环境的紫斑牡丹快繁体系,满足紫斑牡丹日益增长的市场化与商业化需求。本研究以3种不同栽培环境下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雪莲’、‘蓝荷’和‘粉荷’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以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下3个品种紫斑牡丹离体种胚萌发及生根状况,筛选出最佳激素配比的培养基。结果表明:(1)在胚培养的启动阶段,6-BA的最适浓度为0.5 mg/L,水解乳蛋白(LH)比水解酪蛋白(CH)更适合于离体胚的萌发,得出最适3种不同栽培环境紫斑牡丹启动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组合的培养基为B5+0.5 mg/L 6-BA+0.5 g/L LH;(2)在无菌苗生根阶段,影响紫斑牡丹生根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AC>6-BA>IBA>IAA,各因素的优水平为:AC为0.5 g/L,6-BA为0.5 mg/L,IBA为2.0 mg/L,IAA为2.0 mg/L,适合于紫斑牡丹3个品种无菌苗生根的最佳外源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是1/2 MS+0.5 mg/L6-BA+2.0 mg/L IAA+2.0 mg/L IBA+0.5 g/L AC;(3)紫斑牡丹3个品种之间离体胚的萌发及生根均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总体来看的表现情况为雪莲>蓝荷>粉荷,这可能与栽培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安康市主城区不同类型城市绿地中芳香植物的树种资源应用情况,分析其种类构成、重要值、多样性、乔灌比等指标,得出安康市适应种植的芳香植物品种,为安康市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参考。采用野外调查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各样地芳香植物的种类构成、物种多样性等进行实地调查。安康市主城区共有芳香树种60种22科42属,乡土树种51种,主要优势种为香樟、桂花、红叶石楠等;乔灌比值为1.45;常绿与落叶比值为0.93;芳香乔木中Margalef、Shannon-Wiener、Simpson、pielou指数分别为2.793、2.314、0.841、0.733,芳香灌木各指数分别为1.960、1.703、0.711、0.635;芳香程度以芳香48种为主,香味来源以花香51种为主。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不同的城市绿地所含芳香植物品种多样性均存在不同。结合安康市未来宜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对安康市园林城市建设中芳香植物的应用提出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浓度的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分析了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系藜麦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上游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此3个关键酶的活性以及种子内黄酮含量和清除DPPH·能力,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藜麦种子内黄酮合成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增加,三种酶活性均成先增后降趋势,但不同酶之间存在差异,PAL和4CL在5%PEG胁迫下达到最大,藜麦品系NK1、NK2和NK5的C4H活性在10%PEG时达到最大,但NK3和NK4在5%PEG胁迫下达到最大;在CK和5%PEG胁迫下藜麦品系NK3的3种酶活性较高,但在10%PEG和15%PEG胁迫下酶活性迅速降低。(2)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各品系藜麦种子内黄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K和5%PEG胁迫下,藜麦品系NK3种子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94 mg/g和3.61 mg/g,在10%PEG和15%PEG胁迫下,NK5种子黄酮含量最高分别是2.92 mg/g和2.66 mg/g。(3)抗氧化试验表明,各品系藜麦种子内黄酮对DPPH·的清除率在5%PEG胁迫处理时达到最大,NK1、NK2、NK3、NK4和NK5清除率分别是88.52%、87.65%、90.36%、86.53%和89.38%,其中NK3 IC50(半抑制浓度)最大为9.871μg/mL。本研究结果为理解藜麦体内黄酮合成体系和抗氧化剂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小黑麦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本研究在项目组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了低温(4℃)预处理时间(15 d, 20 d, 25 d, 30 d, 35 d, 40 d)和高温(32℃)培养时间(0 d, 1 d, 2 d, 3 d)对小黑麦花药培养的影响,以及小黑麦不同基因型(石大1号小黑麦品种,甘农1号小黑麦品种,小黑麦品系P4, TZ3, TZ10, TZ12, TZ23, TZ25, TZ26)的花药培养效果。结果显示:小黑麦幼穗低温4℃预处理25 d时,花药的出愈率最高达17.27%。花药高温32℃培养2 d时,石大1号出愈率最高(56%),而P4不进行预处理时最高;小黑麦基因型间花药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有显著差异,TZ26、TZ25和P4的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显著高于其余材料,石大1号的出愈率较高,但绿苗分化率低。本研究结果为小黑麦单倍体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研究县域经济差异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甘肃省86个县域及嘉峪关市共87个地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均GDP 、第二、三产业比重等12项相关指标建立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和ESDA法对近20年来甘肃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评测。结果表明:从1995—2015年20年期间,甘肃省经济明显增长,但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差异明显,排名靠前及靠后的县域在20年间变化不明显,省会兰州及河西地区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地区县域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低值聚类的显著性更强;热点分析显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单核型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城市带动作用很小,地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各区域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以便促进甘肃省区域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笔者根据2012年《甘肃发展年鉴》的统计资料[1],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并对各市州在甘肃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经济依然是甘肃省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和经济因素,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整体显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河西地区处于优等水平(1类区),中部和陇东地区处于中等水平(2类区),南部山区处于差等水平(3类区)。灰色关联分析与聚类分析法的结合,能够为农业经济评价提供一种科学、客观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甘肃金鳟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虹鳟新品种,为进行其种质资源研究和遗传管理,以其尾鳍为试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对影响甘肃金鳟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包括模板DNA浓度、基因组酶切时间、选择性扩增中Mg2+、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及选扩性引物M+3/E+3配比等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了适于甘肃金鳟的AFLP反应体系。即:100 ng 基因组DNA,3 U EcoR I 37℃酶切3 h,再 Mse I 65℃酶切5 h;然后用1 U的T4连接酶连接12 h, 选扩25 μl PCR反应体系中Mg2+2.0 mmol/L,预扩产物稀释30倍,选扩引物M+3/E+3配比为8∶1,所得产物经电泳和银染后可获得清晰条带,效果良好;筛选出了适宜甘肃金鳟品种分析的13对选择性引物。  相似文献   

20.
谷子在陇中地区具有悠久栽培历史,其生育特性与陇中地区降雨特点相吻合,是谷子在陇中地区很早栽培并能够长期扎根的原因.在谷子的种植实践中,陇中民众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壤谷就是一种古老的镇压保墒措施,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由此可以得出谷子种植是陇中地区精耕细作的典范、农业发展需要把传统耕作措施与现代科技成果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