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皆是新时代国家为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满足乡村居民获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的政治伦理内涵体系须明确以乡村居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总原则,迈向代际均等的纵向整体性发展和"五位一体"的横向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升乡村经济、保护与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农村文化,更在于从过去"以城带乡"的模式中脱离出来,突出城乡并举的"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化解城乡难题,在"以城带乡"的同时发展"以乡促城",共同致力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这一命题几乎成为中国学术界普遍的公理.但应用到乡村层面上,文章认为乡村经济发展并不能带来乡村政治发展,国家政权应是推动乡村政治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不是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泳 《农业与技术》2023,(6):151-154
边境地区是我国与毗邻国家发展的纽带,是民族聚集生活地区,同时也是国家行政与司法管辖的“真空地带”,只有坚持建立健全边境地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以有效的边境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测度和评价边境地区乡村治理的绩效成为重要理论问题。依托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有关乡村振兴的若干重要文件精神,从定量角度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生态5个方面构建边境地区达曼村乡村治理的定量评价体系,为边境地区达曼村乡村治理的科学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乡村治理的内生困境却成为迈向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上的荆棘。传统“皇权不下县”的思维桎梏影响深远;农民原子化导致乡村社会资本的长期缺位;治理权力“内卷化”致使资源整合与群众动员乏力;技术落后造成多元主体难以集体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治理若要摆脱其内生困境,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需从4个方面合力形成治理机制,以党建引领激发政治势能,提升政治引领力;以民主协商在居民需求侧畅通表达渠道;以“条块”联动在资源供给侧促进资源整合;以科技支撑搭建平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德国在乡村建设中注重以"高保护"为手段、以"等值化"为目标、以"合作化"为路径、以"可持续"为追求推进乡村长远发展,呈现出劳动生产率高、农民收入高、生态环境好、城乡差距小的发展格局。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是: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热情;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村发展品质;要注重产业培育,增强乡村发展动能;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乡村永续发展;要加强土地整治,提高保护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政治伦理内容体系须明确以乡村居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总原则,探索设计以乡村居民为中心的政治道德规范与道德标准,建构相关政治伦理内容体系,以鲜明的政治价值追求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担当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景观的打造能体现乡村文化,展现乡村生态,是乡村旅游的基础.英国和德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先驱国家,其乡村景观也成为吸引世界各国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两国乡村景观的景观发展史与乡村景观的特征进行梳理与解读,总结出英国乡村景观是以文化为积淀力的综合田园景观,德国乡村景观是重视生态为主的复合型乡村景观,认为我国乡村景观应该构建乡村文化体系和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从"如画性"乡村文化景观和打造"纯净性"生态景观入手,并提出构建乡村艺术智库、打造乡村学术力量、依托农业开展生态旅游等具体策略,为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件代表着国家意志,考察文件的动态变化能够透视出国家的战略走向与发展思路。从文件视角出发,对十八大以来的八个"中央一号文件"进行系统梳理,综合分析这段时期国家对乡村治理秩序的形塑,可以得出: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以建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核"、以打造维护乡村互动关系为"脉"是其基本的实践逻辑。总的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一中心议题来开展,并且兼顾了对内对外两个方向的工作。建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着重关注统筹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多元互动的乡村治理格局中,打造维护好国家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基层政府与乡村的互动关系同样也是国家的重要关切。  相似文献   

10.
内生能力的培育对于乡村治理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内生能力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因 素。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经济的内生性发展,使乡村治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乡村治 理内生能力的培育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为了从新的视角来促进乡村治理内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别在经 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相结合,从而对乡村治理内生能力的培育进行分析,以期 为我国在乡村振兴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09-310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国家战略,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手段。本文分析了永登县民乐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治理主体单一、乡村治理手段单一、治理方法不合理、村干部和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科学化、激发村民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参与度等对策建议,旨在提高当地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乡村振兴战略从全产业链的视角进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内涵和发展模式。文中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将逐渐呈现出"重精品项目打造"、"重生态资源保护"、"重产业融合"、"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将逐渐迎来"多元化发展""公共环境大幅改善""相关人才缺乏问题得到解决"等机遇;乡村旅游发展将会出现"依托农业体验为主的旅游模式"、"依托乡村生活体验为主的旅游模式"以及"综合发展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党的领导下,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升农民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投身于乡村建设行动之中.因此,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着力把握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既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24日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进行了跨学科、多角度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推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根据目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来看,基础工作不好做、难做与落实不彻底,思想认识不到位与党建服务不到家导致整体服务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农村精英流失、空壳化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强乡村治理,要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阵地,汇聚党建力量筑牢服务高地,加强领头雁建设筑牢人才高地,并坚持四治结合筑牢治理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的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具有目标的统一性和措施的互补性,实现二者有机衔接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贫困治理的历程与特征梳理,结合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分析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理论上的逻辑基础与实践上的认知偏差,探讨促进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着力点。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治理依据瞄准对象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四个阶段,显示出贫困治理方式从"输血式救济"到"造血式开发"转变、扶贫瞄准对象遵循"区域—县—村—户"的顺次由"面"及"点"演变、贫困治理目标由"解决温饱"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民生改善"转变三个特征。当前,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应该遵循以乡村产业为接口,以乡土农民为主体,以乡村创业为手段的内在逻辑。苏北地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探索出一些积极做法。但是,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仍然存在一些认知偏差,表现为以传统工业化思维发展乡村产业,忽视彰显乡村特色;以传统城市化思维实现农民市民化,忽视农民主体地位;以传统城乡二元思维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忽视农民创业能力。因此,需要以农业为基础衍生新业态,以农民为主体提升新能力,以创业为手段积蓄新动能,才能实现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13-314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至关重要,其中乡村治理、乡村基层政治建设愈加受到关注。2018年初,国家发布《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更深刻强调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为此,从乡村黑恶现象的文化成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解决方向等问题着手。由于乡村文化的滞后性、复杂性是乡村黑恶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基层治理建设中,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需要点明文化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借助文化的教化、整合两大功能提出专项斗争的思路观点,发挥文化功能在"扫黑除恶"整治行动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是理解中国政治和乡村社会的重要路径。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作为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农村干部对村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在乡村治理研究现状下来探究六盘水的创新村干部管理模式,深入刨析其实施政策,并结合实际推进的现实情况,总结村干部职业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背景,论述了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功能以及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容,最后提出了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持农业社会稳定、实现农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下,深入研究了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状况与问题,从基层治理、乡风培养、载体支持、配套资源、文化发展五个方面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