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最新追踪调查数据,用短期和长期集中指数度量了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程度及长期趋势,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回归分解,分析收入差距、医疗保险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亲富人健康不平等,并且健康不平等程度在长期不断深化;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呈现倒"U"形,当收入差距达到一定水平时,收入差距对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差距是缓解健康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医疗保险也可以有效缓解健康不平等。因此,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积极推进医疗改革,可以缓解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尤为突出,随之而来的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农村老年人健康不平等问题。农村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程度过高会对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中国产生不利影响。基于CHARLS_2018年调查数据,首先运用集中指数法测度健康不平等程度,其次选用二元Logistic模型测度各自变量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最后分解各自变量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的集中指数为0.040 8,健康不平等状况明显;从地区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健康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42 4、0.058 7、0.018 0,中部地区健康差异性更严重。其中:收入水平、是否患慢性病、锻炼状况、受教育程度因素对加大健康不平等影响很大;婚姻状况、居住区域、社交状况、饮酒状况、吸烟状况等因素是造成农村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不平等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多维视角研究城乡家庭的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年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利用Araar指数和多维基尼系数方法,测量农村和城镇家庭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及其变化状况,并按维度对多维不平等进行分解,探讨不同维度对多维不平等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从多维不平等的测量结果看,从2007年到2013年总体家庭的多维不平等水平从0.215 8下降到0.208 8,但是农村家庭的多维不平等从0.173 9上升到0.185 3,城镇家庭的多维不平等从0.172 3上升到0.178 7。农村家庭的多维不平等始终高于城镇家庭。从多维不平等的分解结果看,2007年和2013年消费维度对总体家庭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最高,分别达68.69%和63.24%,健康维度的贡献率最低,分别为7.51%和10.45%,城镇和农村家庭有相同变化趋势。因此,在降低不平等政策的制定中,应从多维视角关注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不平等上升的趋势,重点关注农村家庭的多维不平等问题,降低消费维度和教育维度对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调查数据,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外出务工特征和现状,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流动女性中的配置情况。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区域特征对于社会保障、健康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具有显著的影响;已婚、非体力劳动、短距离流动的农村女性更容易获取相关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就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基于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陈龙村的实地调研数据,建立Logit模型,从个人因素、配偶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影响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配偶工作情况、配偶年收入、家庭与城区距离、老人与未成年人数量和乡镇企业数量对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引进乡镇企业,扶持创新创业,发展县域经济;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养老托育和子女入托入学服务体系;鼓励与支持多渠道参与就业,灵活就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劳动力的转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目前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正是吸收农村富裕已婚中青年女性劳动力的方向。基于此,同时浅论了转移农村妇女这个劳动力群体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通过在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进行的610份问卷调查,对当代我国农村老年女性在夫妻权力关系、代际关系、社会生活参与等领域存在的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不平等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女性处于地域、年龄和性别三重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是女性生命历程劣势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充分释放劳动力回流的人才红利是实现农村家庭收入均衡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OLS模型,分析劳动力回流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探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在劳动力回流影响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比例为21.7%,相比于无劳动力回流的农村家庭,有劳动力回流的农村家庭收入增加0.362万元,农村收入不平等水平下降0.09个单位。可见,劳动力回流能够显著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劳动力回流主要是通过增加家庭层面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来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回流更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同时这种缓解作用在中低收入、务农型和务工型农村家庭中更为明显。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鼓励人才回流政策宣传和资金支持力度,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培训,提升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之一,并且作为新生群体,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的性别平等和不同性别的作用两个角度,通过考量制度和实践对照,反思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下的形式平等掩盖实质的不平等,并通过研究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治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3个方面的贡献,凸显女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时代变迁和经济的繁荣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村已婚妇女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外出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以山东德州W村为例,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农村大龄已婚妇女外出务工的动机及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大龄已婚妇女外出务工的最主要动机为提高家庭收入;同时,相关社会资本、传统养育观念、健康程度和自我求知诉求等个人因素不可忽略;此外,受农业利益下降、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疫情的催化作用,农村大龄已婚妇女外出务工的意愿加强。最后,针对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按照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公共政策分为性别中性、性别平等、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意识政策等4大类,它们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采用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代理变量,首次将实证方法应用于其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分析中,并得出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随女性市场工资率增加而上升,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而下降的结论,即在统计意义上,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特色小镇建设中城郊农村女性就业难问题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认为政府、城郊农村女性、妇联组织、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咨询委员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利益主体彼此各异的利益诉求造成了城郊农村女性就业难的状况;提出各利益主体应通力合作,以此形成社会合力,保障城郊农村女性就业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71-273
《逃离不平等》一书中,作者迪顿以自己父亲"逃离"贫困的历程为例,论述了社会底层群众在逃离固化阶层,克服不平等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迪顿从财富和健康两个角度论述了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指出社会发展必然伴随着不平等,只看到发展的平均水平而忽略落后地区的实际状况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城乡分化集中体现了这种不平等,公共卫生及医疗水平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收入分配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对于在发达与落后之间循环往复的农村大学生而言,他们如何处理这种尴尬的关系,成为重建社会身份与社会关系的关键抉择。农村大学生不管是选择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家乡,最终都体现了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应像迪顿所说的一样,不敢是何种选择,乐观看待问题并积极面对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及其内在原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较为严重,且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农村,但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却更加明显;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平等程度较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收入差距较小;对基尼系数贡献率的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内部、城乡间及地区间不平等对总体收入不平等起着主导作用,户籍差异、受教育程度均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不仅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还体现于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后者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基于中西部5省(市、区)218个村的2009年、2011年与2013年三期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探讨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西部农村基尼系数为0.38,接近收入分配状况的国际警戒线。在农村基础设施中,自来水、电力和集市普及率逐步提高,道路普及率增长迅速。同时,农村道路设施可显著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状况,且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道路设施对于中等收入地区的收入分配效应显著,而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地区并不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村居民总体收入的增长以及在收入结构上农业收入的大幅提高是农村道路设施影响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途径,且前者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对于现阶段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状况仍较为薄弱的中西部农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仅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也是改善农村收入分配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转型不仅改变了传统社区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同时也正在改变农村女性的社会网络和行为方式。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社区转型对女性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社区转型改善了社区环境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将直接增加女性的健康行为。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农村社区转型发展,改善社区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健康知识传播、培养女性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女性参与养老所发挥的作用与其非主体身份极为不对称,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隐含的影响因素及运作机制,认为社会性别规范通过经济、制度和文化等3个层面对女性以主体身份平等参与养老发挥影响,且影响是连续的,其最终的解决不单靠政府的力量,还应从根本上重视社会性别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2156-2160
针对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村已婚女性时间配置特点,理论模型采用时间三分法,分析了女性和男性市场工资率对女性市场工作、家庭工作和闲暇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实证分析探讨了劳动力转移数量、是否有16岁以下的小孩、耕地面积、男性以及女性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收入、地理位置等对女性时间配置的影响方向及其程度,并根据估计结果,考察了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即男性和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女性时间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宁的实证研究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个体特征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用“目前工作已从事的时间”作为因变量,代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计量其他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变量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取值为负向,年龄轻又具有工作经验的劳动力就业能力越强;已婚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相对要大于未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就业能力越强;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高,就业能力表现出来的就强,反之亦然.对此,提出了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强化农村基础教育,鼓励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用法律手段保障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的提高;保证农村劳动力平等的享有公共福利,为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后顾之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快速增长伴随着地区差距扩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不平等扩大等问题,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是一个重要任务。文章针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障碍提出了解决对策,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