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高温热害7月份是高温期,如出现“火南风”等高温天气,易造成高温逼熟,影响产量和米质。可灌深水降温,保持田间水层五六厘米,做到日灌夜排。对灌溉条件差的稻田,灌4厘米左右深的水层,保持水层二三天。也可采取喷灌或叶面喷清水的办法降温。后期喷施谷粒饱,能延长功能叶的寿命,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南方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据气象局预报,6月19日起江南、华南地区将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晴热天气,日最高气温达35℃-39℃,并持续10天以上。持续高温不利于早稻授粉和灌浆,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针对当前早稻长势和气象条件,农业部提出加强后期田间管理、避免和减轻高温热害的指导意见。以水调温,加强水分管理。在抽穗扬花期,出现持续35℃以上的高温天气,要及时灌深水,使田间保持水层4-5厘米,有效降低穗层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日灌夜排的方式,调节群体小气候,提高结实率。在灌浆结  相似文献   

3.
7月以来,南方19个省(区、市)发生高温天气,面积达317.7万km2。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下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温热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扎实做好高温热害防范工作。
  通知指出,高温热害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各地要高度重视,及早安排部署,广泛动员发动,落实关键措施,全力做好防范工作。要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地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会商,密切关注持续高温天气及发生区域,准确把握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科学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早做好防范高温热害的各项准备。要加强分类指导,推进科学防灾。根据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和土壤墒情,因时因地落实好防高温热害的技术措施。水稻重点是落实两项关键技术措施:及时浇水,增加田间湿度。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田块,田间保持5~8 cm水层,以降低穗层温度,增加田间湿度。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在水稻抽穗扬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增加冠层湿度,增强叶片抗高温的能力。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玉米要及时灌溉补墒,增强抗高温能力,防范“卡脖旱”。要强化指导服务,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根据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制订完善防范高温热害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开展龙眼寒害冻害监测及灾损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实测数据,按晴天、多云到晴、阴天、雨天及辐射寒害、平流寒害(湿冷)等天气类型,分析2007~2008年度冬季龙眼冠层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晴天和辐射寒害天气下龙眼冠层温度昼夜变化最为剧烈,多云到晴天气次之,阴天、雨天和平流寒害天气下变化相对平缓;果园大气温度昼夜变化同样与天气类型有关。按天气类型建立的观测站大气温度与冠层温度之间的线性、曲线回归关系模型表明,阴天、雨天和平流寒害天气模型效果好于多云到晴、晴天及辐射寒害天气,夜间模型效果好于全天和白天。[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关系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观测站温度偏高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防治1.改善田间通透性如果降雨偏多,温度较高,大田蔬菜长势旺,密度大,田间通风透气性差,极易发生病害。要及时打顶,适当摘除一些枝叶,控制徒长旺长,从而改善田间通风透气性。2.降低田间温湿度高温降雨后,地表层空气湿度迅速升高,可导致蔬菜病害较重发生,同时土壤温度急  相似文献   

6.
华北树木群落夏季微气候特征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8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日间微气候效应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采用不舒适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对人体舒适度影响的差异,最后分析了群落冠层特征对微气候和不舒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天气里,植物群落可显著降低空气温度和光照强度,提高相对湿度;与对照点相比,植物群落内的日均降温强度为1.6~2.5 ℃,增湿强度为2.9%~5.2%,遮光率为61.0%~96.9%;与对照点相比,植物群落都能降低一定的不舒适指数,降低不舒适指数率为2.5%~4.3%,不同植物群落间降低不舒适指数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不同树种的微气候效应具有差异。最后通过对微气候因子、不舒适指数及群落冠层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说明树木的冠层特征(叶面积指数和冠层盖度)对群落的微气候因子和不舒适指数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高温天气对超级稻的影响,通过灌水深度和灌水时期试验,研究了超级稻产量和结实率对不同灌水深度和不同灌水时期的响应及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深度处理产量及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灌水能提高产量和结实率,灌深水的效果比灌浅水好。不同灌水时期处理,灌水提高产量和结实率的幅度不同,效果最好的是在幼穗分化五期 ̄齐穗。不同灌水处理影响产量和结实率的原因是灌水能降低田间温度、减少日平均温度≥30℃或最高温度≥35℃天数以及灌水时超级稻发育对温度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晴天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田冠层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夜间干旱麦田与湿润麦田冠层温度无明显差别,而白天湿润麦田冠层温度明显低于干旱麦田;因为一天中12时至14时不同水分条件麦田间冠层温度的差别最大,此时的冠层温度和叶水势指标值最能反映土壤的最大供水能力和麦田水分胁迫的严重程度。因此,此时段是利用一次观测资料代表全天情形的最佳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9.
以冷型小麦品种小偃6号、陕229、RB 6和暖型小麦品种NR 9405、9430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下冷、暖型小麦灌浆结实期冠层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冷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平均较暖型小麦分别低1.1,1.0,0.9和0.4℃,冷者恒冷、暖者恒暖,冷、暖型小麦冠层温度的差异不因施肥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施肥可改变小麦基因型的冠层温度,养分胁迫越严重,冠层温度越高。冷、暖型小麦冠层温度的变化特性为优良小麦品种的选育和进行优质化栽培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水稻冠层温度是指示水稻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水稻抗旱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并结合多种田间环境传感器,对4个水稻材料的冠层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稻材料的冠层温度存在显著差异,旱处理会造成水稻冠层温度显著升高,水旱处理的水稻冠层温度差出现的时间与水旱处理土壤水势差出现的时间一致。利用环境数据和距抽穗期天数对水旱处理下水稻冠层温度和冠层温度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发现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对水稻冠层温度均有显著影响;而水旱土壤水势差、距抽穗期天数和空气湿度对水稻冠层温度差具有显著影响,决定系数均在0.80左右。本研究结果对运用高通量表型选择技术开展水稻抗旱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家参谋》2012,(6):47
"秋老虎"是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生产上应采取的必要防御措施有:1.以水降温:高温期对稻田可适时灌水,降低田间温度。2.人工辅助授粉:对玉米等异花授粉作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3.追肥:用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草木灰浸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水稻关键生育期冠层温度环境响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田环境下红外测温仪长期连续自动监测的水稻冠层温度,研究了水稻关键生育期冠层温度与光照、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天气现象等现有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在晴朗天气模式下以气温、大气湿度、作物蒸腾速率、总辐射辐照度为因子的水稻冠层温度模拟模型,回归模型和各回归系数经统计检验达1%极显著水平。旨在为通过气象监测预测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的机率、客观评价热害程度、制定生态或农艺避(抗)热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模拟不同水源条件的稻田水管理模式 ,试验解析田间水量转换及其水分生产力。结果表明 :处理间田间水量转换有明显差异 ,常规管理田间水分分配为 :蒸散占 1/2 ,翻耕整地占 1/6 ,植物构成占 1/2 1,田间渗漏占 1/14 ,其他环境耗水 (维持 )占 1/5。长年水层灌溉田间蒸散和维持性环境耗水偏大 ;耕灌雨养管理翻耕整地和田间渗漏比例过高。水分生产力 ,长年水层灌溉与常规管水的稻谷产量的表现一致 ,为 6 .6 5 kg/mm· hm2 · a,耕灌雨养处理较低 ,为 6 .13kg/mm· hm2 · a。群体光合累积效应处理间差异表现与产量差异表现相同 ,早稻差异很小 ,晚稻差异显著。叶片水分生产效率 ,早稻以水层灌溉最高 ,晚稻是常规管理最高 ,耕灌雨养处理早晚稻都较低。不同生育期这种大小关系有变化。田间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蒸腾、冠层温度和叶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冠层温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层温度是水稻重要的生理生态特征,可以综合衡量水稻的生长状况。通过冠层温度和田间诊断的结合,可以制定高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水稻冠层温度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高效测温技术的普及,对水稻冠层温度应用的挖掘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鉴于此,笔者从冠层温度的基本特性、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水稻冠层温度方面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雾灌时间:每年春季是培育黑木耳的黄金季节,此时雾灌能够多出1~2潮春耳,其增产量占增产总数的80%以上。初夏如果不出现高温(30℃以上),采用雾灌降温增湿,还可多采收1~2潮耳。每次雾灌的时间应大于半个小时小于两个小时。雾灌时间的长短与空气的干湿、温度的高低、耳干含水量的多少等条件密切相关,天气干燥、温度高、耳干含水量少时,雾灌时间可适当延长,反之雾灌时间可适当缩短。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冠层温度日变化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晴天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田冠层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夜间干旱麦田与湿润麦田冠层温度无明显差别,而白天湿润麦田冠层温度明显低于干旱麦田;因为一天中12日至14时不同水分条件麦田间冠层温度的差别最大,此时的冠层温度和叶水势指标值最能反映土壤的最大供水能力麦田水分胁迫的重程度。因此,此时段是利用一次观测资料代表全天情形的最佳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17.
北疆棉区滴水量对化学打顶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化学打顶剂与水分对棉花的交互效应,分析不同滴水量对化学打顶棉花冠层特征、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自然条件下,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选用氟节胺复配型和缩节胺复配型两种打顶剂,于喷施打顶剂后的两次灌水分别设高滴水量(常规灌量)、中滴水量(85%常规灌量)和低滴水量(70%常规灌量)3种不同滴水量。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各部位透光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不同滴水量条件下,化学打顶棉花的群体冠层特征、光分布、物质分配及产量变化。【结果】中滴水量处理下,化学打顶棉花群体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增加了光合面积。冠层开度适宜,光分布合理,冠层不遮蔽,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且提高了物质向上部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且相对于高滴水量处理灌量较少,减少了灌溉成本;相对于低滴水量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籽棉产量。【结论】喷施打顶剂后的两次灌水控制在中滴水量(32 m~3/667 m~2)可以优化化学打顶棉花冠层结构、促进光合物质向生殖器官分配,充分发挥膜下滴灌节水、增效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七八月正是湖南省中晚稻用药高峰季节,受异常天气影响,大多数地区持续高温无雨天气。笔者在田间应用和观察,发现极端高温天气对几种农药药效影响较大。具体情况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案例1 2013年7月8日,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镇的中稻第2次用药,水稻处于拔节期,当日最高温度35℃,最低气温28℃,药后6天温度均为35℃以上,每667平方米施用了10克  相似文献   

19.
以大白沙和鲁花11号2个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不施氮、低氮、中氮和高氮4个施氮水平处理,自花生结荚到收获,应用红外测温仪观测每个品种各处理的冠层温度,收获后调查单株结果数、饱果率、百果质量和总产量,研究施氮水平对花生冠层温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能够降低花生冠层温度,且施氮量越高,冠层温度越低;单株结果数、饱果率、百果质量和总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随冠层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施氮量、冠层温度和产量性状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冠层温度的高低有可能作为施肥情况是否良好的一个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鸡毛菜生长期内冠层温度的差异性变化以及分布特性,通过不同灌溉处理下的鸡毛菜栽培试验,利用红外检测技术连续获取植株冠层温度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种水分处理下鸡毛菜('华王')各生长时期植株冠层温度,均呈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趋势,即饱和灌溉处理<正常灌溉处理<缺水灌溉处理.(2)鸡毛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