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齐齐哈尔市367份农村老人的随迁及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问卷,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农村老人随迁行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村老人随迁到城市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表明,农村老人随迁有效促进土地流转,且随迁时间及随迁距离对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提升农村随迁老人城市融入能力、推动非农就业,提高非农就业收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老人对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意愿以及影响他们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方法】以对西安市农村迁移老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有超过一半的农村迁移老人具有定居城市养老的意愿,年龄、健康状况、居住模式、住房条件、与同住子女的关系、社区参与、配偶是否随迁对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统筹城乡综合考虑迁移老人的公共服务需求,从社区层面的构建迁移老人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当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大量的村镇青年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与生活,在他们一步步稳定落户扎根之后,随之出现大量的随迁老人开始进入城市社区生活且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的是为了支持儿女事业,照顾子孙后代;有的是为了追求家庭和睦,享受天伦之乐;有的为了在城市寻找一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面对陌生的城市生活,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建立新的“朋友圈”,是随迁老人进入城市面临的第一道难题。通过观察发现随迁老人在融入社区的过程中开始共享生活信息、互相照顾孙辈、分享日常等,这些行为都为随迁老人更好地融入社区提供了可能性。以Z市Y社区为例,研究随迁老人融入社区面临着人际关系薄弱、心理认同感低以及家庭关系复杂等困境,可通过重视友伴支持、改善家庭氛围以及发展随迁老人互助自助组织等措施,推动随迁老人融入社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N市保障房社区420份调研数据,运用IPA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保障房社区居住满意度情况,以及不同因素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配套设施、居住环境、住房条件、社会网络关系和交通条件对居住满意度有影响;居住满意度受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等社会经济属性影响存在差异性特征;居住满意度不仅影响保障房政策的成功与否,而且也影响城市社会基层治理的效果。因此,政府应根据居民需求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加强保障房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根据不同人口特征合理设计房屋内部空间,进一步改善社区硬环境建设、完善物业服务等,以提升保障房社区居住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已被提上日程。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们的留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问卷及深入访谈数据为基础,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留城意愿强弱与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工作稳定度、婚姻、随迁子女、社会保障状况、住房满意度、宅基地流转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收入情况、住房满意度、社会保障、职业稳定度、子女的教育情况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显著,总体上看,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第三产业、有社保、工作稳定度高、已婚、子女在老家、住房状况好、同意宅基地流转的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强烈。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留城难题的路径: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推进机制,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制定具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标准,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推进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居住质量,完善农民工住房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218-22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水平、解决农村贫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根据江苏省低保家庭的人口情况、收支情况,分析了其致贫因素,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研究发现影响退保意愿的因素除了家庭人口状况、收支状况之外,家庭所处地区、致贫因素和对低保政策满意度也对其退保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农民主体视角出发,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与影响因素,以指导该类地区农村集中居住健康有序推进。【方法】通过对泗洪县350个暂未搬迁农民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相比于发达地区,泗洪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明显偏低;农民个体特征影响其集中居住决策;经济因素如家庭经济收入、农业收入状况对农民意愿影响显著;家中是否有老人小孩、周边服务设施配置状等因素对意愿影响不大。【结论】健康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集中居住模式,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增加农户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提升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林口县、庆安县、海林林业局等具有农业现代化典型区域的144位失地农民问卷调查数据为支撑,从个人特征、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保障及就业层面入手,选取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住房面积、每周工作时数、当前工作、周边环境、社会关系、征地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因素对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及婚姻状况、家庭总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消费支出、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居住条件、有无最低生活保障、是否就业等因素对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3):145-148
基于对四川省崇州市灾后重建农村居民的调查和访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政府工作、集中居住区基本条件、集中居住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集中居住时间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灾后重建集中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提出了加强集中居住区物质建设投入;完善政府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提供增收途径,完善社会保障;注重对农村居民精神生活引导;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等和灾后重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满意度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逐渐掀起人口流动的热潮。随着青年群体不断地涌入城市,并在城市定居结婚生子,工作繁忙的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年迈的父母带在身旁,一方面照顾孩子,一方面完成养老的职责。随迁入城老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心理层面表现出各种融入困难,本文对随迁入城老人社会融入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当前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呼吁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李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07-8108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采用大连市213份农村移居城市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其社会适应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程度和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是影响农村移居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主要客观因素;而地区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是影响移居农村老人社会适应的主要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是增加女性农民工"含金量",帮助其在城镇"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影响其融入城镇的重要因素。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关注与思考影响女性农民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因素,通过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次筛选,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再次剔除不相关变量并建立回归模型。模型显示培训状况、受教育程度、随迁子女情况、收入满意度、工作时间等对女性农民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西安的人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空巢老年人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西安市人口的整体生活水平。为了提高西安市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本文针对西安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情况展开调查,针对空巢老人的特点,参照生活质量的一般定义,选取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对西安市区的312例60岁以上的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极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影响该地区空巢老人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探讨提升生活质量的对策,对河北省200多个村的388名留守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客观条件、对留守的认知、家庭状况和生产任务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均偏低,其中,文化程度高的生活满意度相应较高;留守妇女中照顾老人的负担非常沉重,大部分(76%)妇女至少需要照顾2位老人,其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住房宽敞和够住的妇女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住房拥挤的妇女;家庭月收入高于1 000元的妇女满意度显著高于低收入的妇女;交通状况满意度最高的是水泥路与柏油路;对休闲健身设施的要求不高;联合家庭中的留守妇女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核心家庭;自愿留守、经常与丈夫联系、很少与丈夫吵架、与公婆关系很好的留守妇女的生活满意度显著较高.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被征地农民多维福利影响因子的分析框架,以天津市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功能性活动对福利的影响程度,并且识别功能性活动对不同被征地农民群体的重要性。研究表明:(1)在天津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被征地农民福利最重要的不是经济状况和就业,而是情感、生活环境以及防护性保障;(2)在指标层,养老保险、集体提供就业、景观环境、生活支出和征地补偿满意度对福利更为重要;(3)按转换因素对被征地农民群体分组研究发现,老年人关心防护性保障和生活环境,青壮年更关注情感满意度和就业;功能性活动中生活环境、防护性保障和经济状况对抚养人数多的家庭福利影响更大,抚养人数少的家庭福利受就业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这个特殊群体为切入点,对影响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家庭年收入、生活精彩度变化程度、房屋美观度和社会保障等变量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中年人数、是否保留农业用具、失眠频率的变化程度对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性别、学历、迁移前后与邻居交流的频率变化程度、环境卫生、广场绿化、基础设施、房屋建筑质量、就医状况等变量对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仅应重视安置小区的生活质量,还应关注其居民生理心理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这个特殊群体为切入点,对影响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家庭年收入、生活精彩度变化程度、房屋美观度和社会保障等变量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中年人数、是否保留农业用具、失眠频率的变化程度对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性别、学历、迁移前后与邻居交流的频率变化程度、环境卫生、广场绿化、基础设施、房屋建筑质量、就医状况等变量对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仅应重视安置小区的生活质量,还应关注其居民生理心理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年人养老现状及其满意度影响因素,运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978名60岁以上农村空巢老年人进行养老现状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满意度得分为(28.33±3.40) 分,满意率为74.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养老方式、保险状况、居住状况、文化程度、年龄、患病状况是其满意度影响因素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p0.05)。建议提高农村新农合、新农保的覆盖率,改善空巢老人保险状况,重点关注独居、高龄、患多种慢性病,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推进农村空巢老人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市郊区七个区县的农村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满意度的多维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整体养老满意度较高,但仍有近三成农村老年人对自身养老境况不满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映个体客观特征的健康状况、反映家庭特征的有老伴、反映人际关系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数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反映经济状况的月支出、反映精神状况的孤独寂寞感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政府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同时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支持。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00-203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大规模的涌入城市。女性农民工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在城市就业的各个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在此背景下,研究女性农民工对自身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她们的生活现状。基于对江苏省南京市的实地问卷调研数据,构造有序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女性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作状况是影响女性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更高的收入、合理的工作时间以及稳定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个体因素对女性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也有重要作用,降低养老压力、提高自身职业资格等级对提高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此外,政府提供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也能促进其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