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改革开放开始与农村,而且20多年来农村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成败的关键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农民的贫困问题。本文从农民经济贫困、政治贫困和文化贫困综合分析了农民的贫困,并对如何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兰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61-22062,22065
介绍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及我国农村心理贫困的现状,心理贫困在我国农村表现为乡土主义观念严重;小农意识强;身份认同焦虑。分析了心理贫困影响农民行为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心理贫困影响农民改变现状;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正常秩序。提出了消除农村心理贫困的对策建议:一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改善农民心理感受;二是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社会认同度;三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开放思想,鼓励劳动力的流出。  相似文献   

3.
杨清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58-2159
深入研究了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意义,探索了预防农民贫困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村干部综合素质和农民贫困之间的关系,对河北涞源县村干部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缺乏经济头脑都会对农民生产积极性产生影响,延误致富时机,造成农民贫苦。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以达到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禄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20-8022,8026
2010年广西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 454元,仅为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03%,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35%。该研究从收入构成角度分析了广西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指出广西贫困县农民增收存在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社会事业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提高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极大地消除了传统贫困,早在2015年,江苏省已经率先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然而在信息时代,贫困是多维度的,数字化贫困是数字化社会所呈现的一种新型贫困形式,主要是由政策、市场、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表现为农民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的不足。通过对徐州三县十村的实地调研,发现消融农民数字化贫困,需要以提升农民数字化能力为核心,建立教育信息化帮扶长效机制,有序推动农村地区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元主体合力参与,全面提升农民数字化活动的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7.
时值全国上下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际,农民贫困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要想使社会和谐发展,必须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针对我国农民贫困的现状,分析农民贫困的基本原因,提出解决农民贫困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河南省扶贫办公室对信阳市开展贫困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得到了几点有益的启不。  相似文献   

9.
刘义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88-7490
在对"贫困"问题进行界说的基础上,对我国贫困人口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关注,分析了我国农民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论述了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42-243
通过对河南省淅川县90个深度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结果发现造成这些地区贫困的原因比较多,相较于一般地区的相对分散的个体贫困,其原因较为复杂,呈现出精神、能力、生态、病残、文化、权利等多维度深度贫困现状。精准帮扶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农户多维贫困贡献率与多维贫困指数大小不一致、低收入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严重且在扶贫中受关注度不高、深度贫困地区农户思想保守落后与时代严重脱节。最后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秦建军  马骥 《农业展望》2009,5(8):23-26
以西部地区农民贫困为研究背詈,分析了农民的农作物种植特征,建立起贫困与马铃薯种植的联系。通过对马铃薯加工业的分析,从供应链利益分配的角度衡量了农户在利润分配中的地位,得出结论:部分西部贫困农民的家庭收入中马铃薯种植收入占有很高比重,在马铃薯加工增值价值链中农民所得份额较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反贫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由私人提供的不足,结合贫困地区的产业选择探讨消贫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席雪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33-9935
基于《河南统计年鉴》中2002~2011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分组数据和相对贫困线,应用常见的贫困指标体系,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实证分析了2001~201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规模在持续下降;贫困的深度在不断加深;收入的差距显著扩大;相对贫困的综合程度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3.
张杨 《农业与技术》2023,(9):155-160
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是脱贫农民生活持续改善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以CFPS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A-F法建立多维贫困指数,以多维贫困指数衡量幸福度,并对其区域异质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社会福利对农民幸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村卫生室数显著正向影响多维贫困指数,养老机构数显著负向影响多维贫困指数,而在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只有村卫生室数显著影响多维贫困指数。本文就政府、社会两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更好地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以提升农民幸福度。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传统农区贫困问题调查与思考——以黄淮四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从动态发展分布上看,有加剧向传统农区集中的趋势。以河南省典型传统农区——黄淮四市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和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农区的贫困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减贫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江  朱玉春  储伶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12-5113,5115
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其实质应该是农民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缺乏,即能力贫困。以此为出发点,对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农民在健康生存、教育和经济发展等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南州舟曲县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和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分析舟曲县的贫困现状,从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权利不足等方面探讨了舟曲县贫困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地缘辽阔,片区贫困人口众多,基于传统的地区综合发展模式,相较于其它地区而言贫困程度较深,尤其以太行山地区最为突出,其所涉及众多贫困县域,贫困范围相对较广,辐射面大,对于河南省整体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基于此,对于南太行山区贫困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地区发展困境,理清其发展思路,并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导向,拓展贫困地区发展路径,实现地区各领域的振兴与发展,为摆脱贫困落后局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民视角下的贫困问题——甘肃省贫困县农民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甘肃省3个贫困县农民的原始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出影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因素和贫困地区农民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劳动力转移困难,信息闭寒,贷款困难等.提出了解决缺水瓶颈,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对策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甘肃省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地缘辽阔,片区贫困人口众多,基于传统的地区综合发展模式,相较于其它地区而言贫困程度较深,尤其以大别山地区最为突出,其所涉及众多贫困县域,贫困范围相对较广,辐射面大,对于河南省整体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基于此,对于大别山地区贫困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地区发展困境,理清其发展思路,并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导向,拓展贫困地区发展路径,实现地区各领域的振兴与发展,为摆脱贫困落后局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地缘辽阔,贫困人口众多,基于传统的地区综合发展模式,相较于其他地区贫困程度较深,尤其以大别山地区最为突出,涉及众多贫困县域,贫困范围相对较广,辐射面大,对河南省整体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基于此,对于大别山地区贫困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地区发展困境,理清其发展思路,并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导向,拓展贫困地区发展路径,实现地区各领域的振兴与发展,为摆脱贫困落后局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