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杉木作为长江以南的造林当家树种,出现二代或三代连作经营,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该文主要以杉木二代迹地更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例,介绍了从种苗选择、林地准备、造林、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及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培育技术。以期为南方地区采伐迹地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收获与迹地清理对二代杉木幼林生长影响初报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杉木一代人工林采伐迹地上,开展不同收获方式、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覆盖林地的处理方式对一年生二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而采用全树利用收获方式的一年生二代杉木林生长最差;一代林主伐时的大密度不利于一年生二代杉木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土壤结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杂木林及一代、二代、三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颗粒、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孔隙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木林受人为干扰少,土壤结构性能最好;一代杉木林取代杂木林炼山时,土壤结构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属于较好类型;在一代杉木林基础上再度进行干扰,土壤结构退化较为严重;三代林由于林下植被大量生长,对林地土壤结构恢复有利,但二代和三代杉木林土壤结构性能均较差,属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杉木与檫木混交造林的效益,总结了杉木多代萌蘖林与檫木混交培育技术,以期为皖南山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新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29-130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杉木二代林资源现状进行介绍,提出杉木二代林的3种更新模式:杉、竹混交,杉、檫混交,杉、枫香混交,并对该区现有的杉木二代林更新实践进行分析,以供林农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培育好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方法,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培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现在培育过程中芽条留取在上部、1050~1500株/hm~2的密度进行补植能显著提升林木的材积、树高及胸径,此外采伐工具和采伐季节的选择也会影响到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培育效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杉木林套种闽粤栲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培育杉木大径材,营建杉木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林,探索杉木林内套种闽粤栲的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以杉木林套种闽粤栲为研究对象,以杉木纯林、闽粤栲纯林为对照。对套种林的林分结构、生物量、林木生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等展开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套种林内林木生长良好,生长量得到提高,林分的土壤肥力得以改善,林分生物多样性及涵养水源功能得到加强,杉木林间伐最佳保留密度是600株·hm~(-2)。得出杉木林下套种闽粤栲的特性及其高效培育技术,为培育杉木大径材及营建针阔异龄复层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良种选育、立地条件、抚育措施等几方面综述了杉木大径材培育的技术要点,包括选育良种、选择适宜杉木生长的的立地条件和杉木林的经营管理等,以期为杉木大径材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杉木人工林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着杉木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减少,表现出一代>二代,一代>三代;而且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生化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四月到六月间,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最多,以后逐渐减少。土壤的氧化代谢能力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代谢能力强,秋、冬季较弱。从季节动态的平均水平来看,无论是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还是土壤的氧化代谢活性,都表观出一代杉木林地>二代林地,一代林地>三代林地。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杉代数杉木林C库与C吸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福建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安曹下及邓窠的不同代数杉木林C库和C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1代杉木林C库总量为251.165t/hm2,分别为2代(193.471t/hm2)和3代(161.716t/hm2)的1.29倍和1.55倍,其中活植物体和死生物体C贮量分别占72.91%和27.09%。而林下植被碳贮量随着连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3代林分别为2代林、1代林的2.33倍和3.67倍。1代杉木林枯枝落叶层的C贮量为2.799t/hm2,是2代和3代的1.09倍和1.52倍。1代杉木林土壤的C贮量分别是2代和3代的1.09倍和1.19倍。1代、2代和3代杉木林土壤有机碳贮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1代杉木林乔木层C当年净固定量为7.653t/hm2,分别是2代和3代的1.46倍和1.9倍。1代杉木林C年归还总量(凋落物量)是1.25t/(hm2·a),分别是2代和3代的1.1倍和1.34倍。  相似文献   

11.
杉木采伐迹地采用2.5代杉木良种更新造林、杉木萌芽更新以及新造湿地松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二代更新采用2.5代杉木良种造林是可行的,其速生性与适应性强,能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在中等立地条件和一般经营管理水平下,造林后4年可郁闭成林,其速生性远超过湿地松和杉木萌芽更新林,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达4.96 m、8.53 cm和0.016 1 m3,比杉木萌芽林分分别提高了26.21%、24.34%和87.21%;更新营造2.5代杉木良种的经济效益较好,是萌芽杉木林的2.12倍;2.5代杉木良种的抗贫瘠能力相对比杉木萌芽林强,相对受立地条件的影响程度小。选用2.5代杉木良种造林可以克服立地差而产量低的不足,对采伐迹地采用杉木新的良种更新造林是可行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前茬林分密度对2代4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一片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前的林分密度和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第2代4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代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2代4年生杉木林分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等级(1500株·hm-2以上)的第1代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杉木林,其4年生的生长量为最低 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4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第1代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可能是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经营因素对2代3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一片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前的林分密度和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第2代3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代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2代3年生杉木林分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等级(1 500株·hm-2以上)的第1代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杉木林,其3年生的生长量为最低;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3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第1代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可能对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不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划分为8个森林经营类型,分别是马尾松一般用材林、马尾松重点保护林、软阔国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杉木国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杉木水土保持林国家储备林、杉木重点保护林、湿地松国防林及水土保持林,分别分析了不同森林经营类型的培育目标、造林措施和培育措施,以期为促进宣州区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杉木连栽林造成的地力衰退和产量降低,使目前杉木人工用材林面临着二代更新问题。对于如何提高林地产量又满足人们使用杉木的习惯,本文尝试从秃杉与杉木共性角度探寻,对于南方用材林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铝毒害是造成森林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杉木一代林、杉木二代林、杉木与木荷混交林及阔叶林为培养基质,分析铝胁迫对杉木幼苗叶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铝胁迫对不同类型森林土壤杉木幼木叶片质膜透性影响不同;同一土壤类型而言,高浓度铝胁迫会导致杉木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升高;同一铝胁迫浓度,杉木2代林土壤杉木幼苗叶片质膜透性最高,其次为杉木1代林、杉阔混交林,阔叶林土壤杉木幼苗叶片质膜透性最低。  相似文献   

17.
依据杉木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粤北地区杉木速丰林培育的实践情况,从林地选择及整理、苗木选择及栽植前处理、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粤北地区杉木速生丰产林营建技术,以期为该地区杉木丰产林的营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据杉木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粤北地区杉木速丰林培育的实践情况,从林地选择及整理、苗木选择及栽植前处理、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粤北地区杉木速生丰产林营建技术,以期为该地区杉木丰产林的营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福建省林木进行粗略统计,其中杉木是我省林木中数量多,而且经济效益很显著的树种,提高杉木二代林经营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岗山杉木人工林大径材培育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杉木造林密度和间伐试验及对不同造林方式的杉木林的生物量调查,确定了杉木林大径材培育优化经营的最佳密度、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主伐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