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状况,更好地传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现状。结果表明:通过品种保护、扩繁与利用,水牛代养模式,水牛奶乳制品特色产业的开发,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水牛生存面临威胁、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度不高、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的动态保护。据此提出加强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的相关建议: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措施,制定保护战略规划;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普及,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实施多功能产业发展,建立农业多功能拓展的动态保护机制;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农民利益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笔者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该院专家首次确定了槟榔黄化病病原为植原体,并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槟榔黄化病快速检测技术,为海南槟榔黄化病综合防治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槟榔种植业是该省热带作物产业中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近130万亩。近年来黄化病的流行,威胁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据2008年调查,全省染病面积已达4万亩以上,平均发病率约40%。据该院环植所研究员罗大全介绍,该病在海南发现的时间是上世纪80年代,长时间没有找到发病原因,缺乏科学有  相似文献   

3.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万宁槟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猛  邓志声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298-305
为推进万宁槟榔产业发展,打造万宁富硒槟榔品牌,确保万宁槟榔的质量安全。根据宁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作者在研究二维码(QR code)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槟榔从鲜果到初加工再到深加工的生产加工过程,设计槟榔质量安全追溯流程和编码结构,构建基于二维码技术的万宁槟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表明万宁槟榔生产加工企业通过使用该系统,提高了槟榔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了槟榔质量安全追溯,促进了槟榔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同时为万宁市委、市政府监管提供溯源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南槟榔土壤养分与其养分特征及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南槟榔种植面积扩大和产业发展,槟榔土壤养分,如有机质、氮、磷和钾等养分元素含量有很大降低,以至植株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从而不能满足槟榔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营养需求,故产量偏低。植株严重缺素时,导致植株黄化, 使植株抵抗病害能力降低,使槟榔树寿命缩短。 所以对海南不同地区正常槟榔园的土壤条件和槟榔树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且对海南槟榔土壤养分及其养分特征分析应受到极大关注,旨在通过合理施肥予及时补充槟榔土壤养分,从而提高槟榔产量和品质,同时,增强其抵抗病虫的能力。所以,本文综述了目前槟榔园土壤肥力状况、槟榔树营养特点、和槟榔土壤养分与其养分对其黄化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槟榔产业中的病虫害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中国槟榔生产中的病虫害现状做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毁灭性病害槟榔黄化病、红脉穗螟以及其他重要病虫害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最后从食品安全、黄化病(有害生物综合治理)2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槟榔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为中国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玉锋 《保鲜与加工》2020,20(2):239-242
本文从呼吸作用、乙烯释放、生理病害、酶活性及营养成分变化等方面阐述采后槟榔的生理变化,并从物理、化学、生物保鲜三个方面综述现有的槟榔保鲜技术,以期为槟榔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生 《种子》2009,28(12)
详细讨论了我国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的种子产业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设和完善宏观管理系统;改进种子研发机制,建立良种创新与推广体系:创新种子管理体系,拓展和谐发展空间;加强服务性功能建设,构筑产业信息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国际种子市场五项策略.最终建立起一个功能配套、运行灵活、实力较强,具有现代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种业体系,以此推动我国种子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蔬菜产业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之一,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扁担山镇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产业总体产值和效益低、农民组织化带动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特色产品品牌,建议深入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质量安全体系、打造宣传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分析南京市特色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南京市特色种苗产业发展瓶颈的对策,主要为:做好南京市特色种苗发展规划,因地制宜走南京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加强特色农业种质资源研究和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完善和升级特色种苗基地,加强特色种苗的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0.
蒋帛婷 《分子植物育种》2023,(19):6478-6482
本研究对生物育种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通过介绍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生物育种产业中常见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如专利保护、商标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探讨了这些策略在创新激励、技术转移、市场竞争力和商业化效果方面的应用和效果;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对生物育种产业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培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分享以及推动创新保护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建议和启示。本研究旨在为生物育种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南槟榔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海南槟榔产业稳步健康的发展,针对槟榔生产现状和槟榔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集了大量的土壤和植株样品,采用常规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南槟榔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偏低(1.86%),全氮处于极度贫乏(0.0165%),碱解氮较丰富(103.0mg/kg);有效磷含量偏低(11.6mg/kg),有效钾处于中等水平(73.9mg/kg),Na+和Cl-含量丰富(平均分别为323.3 mg/kg;72.7mg/kg)。槟榔叶片含有较高的Na。海南槟榔生产管理极为粗放,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槟榔园土壤肥力整体水平低下,导致槟榔产量难于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为大力发展杜鹃花产业,杜鹃花分会做了以下工作。举办参与展览活动第十四届中国杜鹃花展览在湖南湘潭举办,3万平方米的展区内近10万盆展品争奇斗艳。全国性的杜鹃花展提高了湘潭杜鹃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当地旅游和花卉产业的发展。分会还参与了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室外景园的设计布展工作,利用反季节催花技术让高山杜鹃在展会期间盛开。举行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杜鹃  相似文献   

13.
海外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海外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浙江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确立正确的产业发展原则;统一管理,加强规划;制定产业发展必需的法规体系,指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监控作用,并投放资金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倡导高校和研究院所开展扎实的有深度的研究并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4.
柴玮 《种子科技》2008,26(2):5-6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种业体系建设,联系四川种子管理工作实际,提出“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墨路。用改革创新的理念,健全我省种子产业发展的新体系。二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种业发展。学会用新的理念,善于思考和研究种业发展的新问题,注重把握工作的规律性,用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有效地破解种子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三是转变工作职能,健全管理体系。以加强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建立和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即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完善种子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完善品种试验和审定管理制度,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槟榔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介绍了槟榔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蛋白质组学在槟榔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槟榔种质今后研究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槟榔作为海南第二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0多万亩,全省15个市县种植,从业人员达200多万。2014年槟榔种植产业产值41.5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从1981年海南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起,目前全省发生面积已不少于30万亩,全省槟榔黄化病发生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甚至出现加速扩散的势头,槟榔种植面积、农产品品质不同程  相似文献   

17.
李治  安岩  侯丽薇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6):157-164
为了系统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必然性、内涵特征、动因机制、模式路径、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理论成果,推动相关研究的成熟和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总结了相关研究关于中国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的内涵特征和动因机制,介绍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路径,指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研究集中于内涵与模式以及问题与对策等方面,主要是基于农村产业融合案例采用实地调研、经验总结、定性分析等方法,而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深层次分析研究并不多见;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微观行为主体:深入分析农户、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的融合行为特征及其原因,探索建立农户、企业、中介组织等融合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甘蔗标准化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中国甘蔗标准化建设存在标准落后和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探讨了推进甘蔗标准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要促进甘蔗产业发展和提高甘蔗产品质量安全,就要进一步明确甘蔗标准化建设目标,加强甘蔗标准化理论和方法研究,建立健全甘蔗标准化推广体系,要完善甘蔗及其品种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加大甘蔗标准的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564-6573
为提高槟榔树氮肥的利用效率,筛选槟榔树生长过程中偏好的氮肥形态。本试验采用盆栽土培方法,以两叶一心槟榔幼苗为材料,分别用酰胺态氮肥(尿素)、硝态氮肥(硝酸钠)和铵态氮肥(氯化铵) 3种形态氮肥对槟榔幼苗进行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氮肥形态对槟榔幼苗氮素吸收、土壤氮素有效性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植株及各器官全氮含量在不同形态氮肥处理60 d后,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对照,各器官氮素含量为:叶片茎杆根系;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酰胺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处理下土壤铵态氮含量明显提高;各氮肥形态处理下槟榔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几乎全部高于非根际土壤。以上结果说明,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槟榔幼苗植株氮素吸收,有利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氮含量和酶活性的提高,但槟榔幼苗更偏好吸收氨态氮肥。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槟榔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氮肥减量控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方法,根据试验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从标准储备液、标准曲线的拟合、样品的定容、样品称量、样品测量重复性及提取过程对样品回收率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引入不确定度的来源。比较得出标准曲线的拟合和样品测量重复性对合成不确定度贡献最大,达到57.7%。当槟榔中槟榔碱含量为3.31 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3.31±0.052 g/kg,k=2。结果表明,该评定方式适用于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