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斑萤叶甲会对玉米植株的叶片、花丝、果穗等造成危害,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严重降低玉米整体产量。近年来,稷山县玉米种植中双斑萤叶甲的发生频率高,呈连年加重态势。该文介绍了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明确了其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以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玉米病虫草害的种类和危害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种新发害虫双斑萤叶甲在鲁西南地区发生危害玉米,且玉米被害面积逐年扩大。双斑萤叶甲作为危害鲁西南地区玉米的一种新发害虫,前期的防控经验和研究资料相对较少,给当地指导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从双斑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特点、影响种群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控制其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期为今后双斑萤叶甲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又名四星叶甲、黄斑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危害大豆、玉米及其它豆类作物,属多食性害虫.近年来发生数量与危害程度呈加重趋势,已对作物构成危害,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4.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属鞘翅目叶甲科,是近年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新型害虫。环县是甘肃省应用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县,2013年种植面积达到8万hm2。随着玉米面积的扩大,过去发生较轻的双斑萤叶甲已经成为主要害虫,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双斑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活动能力强,具突发性、群聚性、近距离迁飞性和趋嫩叶为害习性,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玉米、谷子、高粱、豆科、马铃薯、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叶片、花和果穗,在屯留县尤以玉米、辣椒、萝卜、白菜受害最重。近年来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数量与危害程度呈加重趋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尤其是蔬菜受害远超其他大田作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双斑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棕黄色,鞘翅基半部是近圆形淡色斑。双斑萤叶甲分布非常广泛,是一种分布在我国较广泛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的叶片,花,和果穗,属突发性害虫。在高温少雨、干旱,这些气候条件有利于该虫的发生,而且危害严重,成虫将叶片和花穗咬成缺刻成孔洞,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严重时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6-4.8毫米,2-2.5毫米宽,长卵形,有光泽,达到  相似文献   

7.
双斑萤叶甲是北疆滴灌棉田的一种新害虫,成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高粱、马铃薯、苜蓿、豆类等。常在棉株中上叶片(背面)啃食棉叶、叶肉,只留表皮,两天后叶片干枯形成黄斑,影响棉花正常生理发育,严重时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8.
近年渭南市玉米生产中双斑萤叶甲已经成为主要害虫之一,并且危害逐年加重。作者经过几年实际调查,研究了该虫在当地玉米上的危害状况,生活习性,分布、发生规律与气候条件、管理水平、土壤属性及耕作制度等环境因素关系,并结合渭南市玉米生产的特点及双斑萤叶甲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控该虫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双斑萤叶甲是危害玉米的一种新型害虫,成虫能飞善跳,具有突发性,群聚危害玉米嫩叶、花丝、雄蕊、雌穗和籽粒。该虫还危害棉花、豆类、蔬菜等作物。2012年,在昌吉市六工镇玉米田首次发现,由于对其危害与防治都缺乏了解,致使该虫在部分田块发生危害较重。2013年,在发生较重的田块组织统一防治,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一、形态特征双斑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体型长卵圆形,体长3.6~4.8毫米,宽2.0~2.5毫米,棕褐色,具光  相似文献   

10.
<正>双斑萤叶甲又称玉米双斑长足跗萤叶甲,属于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中、广东、广西、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双斑萤叶甲是一种新型农作物害虫,近年来在我县各乡镇均有发生,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害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豆类、马铃薯、向日葵等大田作物及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蔬菜和苹果、杏等果树。1.双斑萤叶甲特点1.1为害症状该虫主要以成虫为害,啃食玉米等作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玉米害虫的发生种类及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许多次要害虫逐渐发展为主要害虫,双斑萤叶甲便是其中发展较快的害虫,所以探究其发生、危害规律,建立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保证玉米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玉米双斑萤叶甲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双斑萤叶甲又称玉米双斑长足跗萤叶甲,属于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中、广东、广西、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双斑萤叶甲是一种新型农作物害虫,近年来在我市各乡镇均有发生,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害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豆类、马铃薯、向日葵等大田作物及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蔬菜和苹果、杏等果树。1.双斑萤叶甲特点1.1为害症状该虫主要以成虫为  相似文献   

13.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k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双斑萤叶甲。该虫在北疆奎屯地区棉花上的发生基数逐年增加。2010年6月下旬在玛纳斯县平原林场一块玉米田发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成虫,发生较重,平均百株有虫5头.单株最高14头,危害株率8%。近年来.双斑萤叶甲在玛纳斯县玉米病虫害调查中并未发现.如果不被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戴德成 《农村科技》2008,(10):46-47
双斑萤叶甲在奎屯垦区棉田始见期为1996年,初发时,危害甚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结构的调整及棉花的逐年种植,双斑萤叶甲在奎屯垦区已由次要害虫逐渐成为主要害虫,并有逐年扩大危害面积、加重危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双斑萤叶甲成虫的取食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综合治理双斑萤叶甲的危害,拓展新的防治途径,对双斑萤叶甲成虫的取食选择性进行研究。试验中,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玉米品种中,双斑萤叶甲成虫对垦粘1号的选择性强,对庆单4和四单19的选择性弱,在供试的2种植物中,对紫花苜蓿的选择性强。总体表现为双斑萤叶甲成虫对紫花苜蓿的选择性强,垦粘1号次之,庆单4和四单19弱。  相似文献   

16.
双斑萤叶甲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双斑萤叶甲的分布、寄主、危害、发生规律、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技术,为综合防治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随着垦区植棉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作年限的延长,害虫危害有日益加重之势。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改变棉田生态环境和土壤结构,棉田害虫的发生也有了新的变化。主要有棉蚜、棉黑蚜、棉叶螨、棉铃虫、双斑萤叶甲、截形叶螨等。  相似文献   

18.
玉米双斑萤叶甲是在旬邑县春玉米生产中发生的新型害虫。主要在玉米的开花、灌浆期为害花器和叶片,影响玉米的灌浆、结实,一般年份减产5%左右,严重时可减产20%以上。为了做好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工作,将该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前言:近年我乡玉米主要虫害:三点斑叶蝉、玉米叶螨、玉米螟、玉米蚜虫、长附双斑莹叶甲、棉铃虫等6种害虫混合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成为危害本地玉米的主要害虫。三点斑叶蝉是属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90年代以来在我州危害逐年加重,是我州玉米产区继玉米螟之后的第二大害虫,并由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1三点斑叶蝉危害特点三点斑叶蝉在苗期迁入玉米田,先在边行植株中下部叶片发生危害,逐渐向里行、向上部叶片蔓延,顶部叶片相对虫量较  相似文献   

20.
王昌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47-147,131
本文简要介绍了双斑萤叶甲在新湖垦区的分布的形态特征,2年来其发生危害特点、生活习性与消长规律.从而提出了棉田双斑萤叶甲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垦区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