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十三五"期间是我国攻坚克难补短板的时期,至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意味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届时将超过3 000美元,达到当时的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截至2014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 3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 416元,按照6.8汇率折算,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已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平均收入增长压力较大,需要在5年内至少实现翻一番。因此,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促农增收。随着作为主粮的小  相似文献   

2.
促进少数民族村农民增收,是福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收入结构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我省少数民族村农民收入的结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方面具体分析影响少数民族村农民增收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收入翻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提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农民作为社会最大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如果增收问题解决不好,就拖了小康建设的后腿。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统计数据,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研究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下,对2011—2017年津京沪DG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天津农民增收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京沪农民收入水平及结构差距。结果显示:短期内,增加天津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长远看,增加天津农民收入要突出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特别注重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最后,基于农民增收的宏观背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促进天津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对于天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1 城市化发展问题的提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目标关键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增收问题.当前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68倍扩大到2002年的3.73倍,农村居民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近1/4.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要比城市居民落后10a左右,农民生活面貌改变缓慢,农产品总量的扩张已不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加之新疆经济发展又缺乏新的增长点,农民增收困难.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村就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990-2011年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江苏农民收入及农村就业结构变化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农村就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及构成的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就业主导型结构成为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农业就业主导型结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甚微.因此,江苏要在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顺利实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党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精神指引下,吉林省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相关的刺激政策。本文以农村居民增收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为切入点,对吉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刺激政策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建议通过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继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加强农村政策体系建设等措施,继续强化政策对吉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及消费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的背景下,农民如何实现增收已成为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刚实现全面"脱贫摘帽"的贵州省,如何利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来帮助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实现乡村振兴也是一个迫切的课题。根据贵州省相关数据定性分析城镇化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系,可以发现,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就地城镇化相比较异地城镇化更能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城镇化发展阶段不同对农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寻甸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的73.5%.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和经济收入是寻甸县走向小康社会的关键与首要任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均拥有农耕地日益减少,自然环境的恶化与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质量下降,产出率较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知识与农技推广普及率不高.为此,提出了发展寻甸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倍增不仅关系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农村养老事业、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农民非农转移就业机会少、待遇低、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农村资源价值未得到有效开发等因素的存在,直接制约着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倍增。  相似文献   

11.
从新疆农村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纯收入的总量和结构对比分析入手,找出新疆农村居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兼业性非农收入比例太低,进而分析制约其农民兼业增收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以兼业方式促进新疆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21-12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增加农民收入成为焦点问题,主要从恩格尔系数、人口流动情况、三次产业GDP分布情况以及农民收入构成分析我国农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关键一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的人居环境要与物质建设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挥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设新农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效益与质量。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农民创业,为集体经济增收,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永生 《农业展望》2010,6(6):50-5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但增幅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将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双加速”时期,如何确保农民增收,进一步分享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成果.对于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至关重要,关乎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文章首先回顾了农民的增收状况,然后剖析了耕地红线政策对农户经营行为、尤其是用地选择决策的影响,最后对如何确保农民增收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5.
胡宇 《江西农业学报》2023,(12):240-246
基于2005—2017年我国2516个县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和县级层面经济发展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县域层面示范区设立与农村居民增收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增收,且经过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对西部地区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最大,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较小,对东部地区县域农村居民收入为抑制作用;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设立对农村居民收入在中位数以下地区的农民收入影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收入在中位数以上地区的农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飞  张锦宗 《农学学报》2016,6(1):134-140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是,财产性收入尚未充分发挥其农村居民增收作用。研究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借鉴国内外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研究分析了制约中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障碍因素,指出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的不足,探寻今后中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研究思路:即从城-乡连续功能空间、城乡联动的视角研究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状况,探寻收入增加的机制及实现模式。这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政策调整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20-123
农业政策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干预分析预测模型,分析了取消农业税以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具体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农业政策的具体施行,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并且其影响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472元,折合10333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但我省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局面仍未有根本改变,农村仍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十三五"应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四大工程",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小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其收入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2006年至2011年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总量水平不断增加的同时,财产性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及住宅制度的不合理、征地补偿不公和财产权保护等问题是制约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因素.完善土地流转等制度内容是实现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较低的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挖掘,制约城镇工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阻碍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很多,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规模、政策支持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大,以此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