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精准扶贫战略大力实施以来,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明显改善,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但脱贫人口返贫现象需加以重视。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人口返贫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因懒返贫、因学返贫、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老返贫等返贫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强化返贫预警管理;优化农村产业扶贫方式,实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强教育投入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筑牢脱贫人口返贫防线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深度贫困地区防返贫长效机制构建提供参考,从而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可行能力,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41-144
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少地区却陷入了"扶贫、脱贫、返贫"的怪圈。在引入农村生计要素的基础上,解释农村贫困人口的内涵。研究我国农村人口在脱贫和防止返贫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也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彻底摆脱贫困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充分发挥保险机制作用,保障扶贫产业稳定达效,防止因灾返贫现象发生,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扶贫产业保险特惠政策,建立了扶贫产业风险补偿机制,切实保障了扶贫产业稳定发展、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4.
<正>[决胜脱贫攻坚]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瞄准制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着力解决"一兜了之"和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攻坚期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相似文献   

5.
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节点的临近,中国的扶贫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历史大考。贫困人口在失去扶贫政策等外缓性因素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返贫,这一点值得深入研究。实践证明,保险扶贫在推动地区金融扶贫与保险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反脱贫时代"保险反贫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和贫困村全部摘帽,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后脱贫时期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个别精准脱贫和不致贫、返贫为这个阶段的核心目标.而女性在贫困人口中的占比高于男性,同时由于女性对于认知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实际重要影响,使女性脱离贫困才可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陕西省处于西部省份,由...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100-101
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消除农村的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意味着农民生活也必须达到全面小康的水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新战略也对中国的扶贫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扶贫工作所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的方针经过实践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之后,预防返贫成为了我们当前需要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贫困人口返贫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预防返贫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抓牢责任落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写—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抓牢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重点攻克"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力量解决好剩余贫困人口、贫困县的脱贫问题,确保全部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所有贫困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加大产业就业扶贫、生态补偿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大庆杜尔伯特地区已完成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进入后扶贫时代,该地区仍然存在贫困户造血能力低、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动力不强等多种返贫风险.该文在分析大庆杜尔伯特地区扶贫工作返贫风险原因的基础上,从构建可持续扶贫机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乡镇产业造血功能、完善返贫监督预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大庆杜尔伯特地区返贫阻断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海垦控股集团)党委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和"三不减、三提高、三加强"要求,积极应对扶贫工作新形势,及时调整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贫困农场摘帽增效"目标,从探索垦区扶贫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入手,突出产业扶贫新重点,突显垦地联手新作用,持续加大扶贫工作新力度,积极配合属地市县政府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参与"定点帮扶"和"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做大做强农垦特色产业,全面完成了垦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农场摘帽和定点扶贫任务,荣获"2019年度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集体"称号,省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好"档次。  相似文献   

11.
贫困人口在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将直接影响其是否能稳定脱贫,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下,完善脱贫农返贫风险评估机制,是当前风险治理思想下,使扶贫工作从贫困发生以后的应对,向防范贫困发生的关口前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截至2020年12月初,我国832个国家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摘帽,剩余的贫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然而,很多人却有了新的担忧:扶贫资源投入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如果以后没了这些资源的支持,脱贫人口会不会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2020年12月2日,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就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情况做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底精准扶贫工作胜利完成,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消失和扶贫工作的结束.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当前对返贫动态监测的研究多为宏观政策性内容,对贫困人口进行返贫识别的微观操作性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选取14维特征,构建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返贫人口识别模型进行贫困人口分类.结果表明,经调优的XGBoost算法模型取得最优结果,对已脱贫、未脱贫及返贫3类人员分别达97.43%、92.44%、97.04%的识别准确率,总体达到96.81%的准确率,能够较好识别出贫困人口贫困类别.为帮扶工作人员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到2020年,河南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眼下,距离目标的实现还有不到4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有关扶贫工作部署,立足河南实际,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俗话说:"治贫先治愚""家贫子读书"。在坚持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如果对职业教育不重视,很容易造成脱贫又返贫的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省政府印发了我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提出2016年~2020年每年按我省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18年,我省现行国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到2020年,省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省将把扶贫开发重点放在贫困人口、贫困村、  相似文献   

16.
随着脱贫工作的推进,脱贫并且不返贫成为了考验脱贫工作质量的关键。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9~2019收录的返贫研究文献,描绘了扶贫开发三十年来,依次在扶贫机构设立时期、"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期、2001~2010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指导时期、2011~2020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指导时期,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返贫研究脉络,展现了返贫问题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以期为脱贫攻坚的推进提供借鉴,为贫困问题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乡村科技》2020,(8):5-5
2020年3月16日,从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视频会上获悉,河南省将以6大行动、4项服务为抓手,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2020年,河南省将抓好已脱贫地区扶贫产业全面提升,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的20个县(市、区)和52个未脱贫村支持力度,通过6大行动、4项服务,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带贫主体升级、产业服务升级。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可持续,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重要前提,可持续扶贫模式是实现内源性脱贫的重要保障。旅游扶贫模式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生产经营成本低、扶贫效果快、返贫率低等特点和优势,已成为扶贫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过对陕南现有旅游扶贫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当下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秦巴山区(陕南)概括及脱贫状况,探寻秦巴山区(陕南)旅游可持续性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背景下,建设医生队伍和健康扶贫工程是重要途径之一,为农村的贫困人口提供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强化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真正将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到位,实现脱贫攻坚的发展目标,真正避免出现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本文对脱贫攻坚背景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排头兵,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防止返贫、实施可持续性脱贫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方向和重心,面对新时代可持续脱贫工作的新要求,职业教育扶贫需要不断创新扶贫理论,改进扶贫方法手段、精准扶贫分类、更新扶贫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